第一章、绪论
园林植物育种学: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各类园林植物进行改良并培育出符合园林建设需求的
植物品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意义: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美化、香化的主体材料,是园林事业的主要组成元素和重要内容。
植物品种:是经过人类选择和培育创造的,经济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性状相对整齐一致的栽培植物群体。
园林植物品种的基本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另外品种有着明显的地区性和时间性。
优良品种在园林事业中的作用:绿化美化作用、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民族地区性、历史阶
段性)、科学价值。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内容和主要任务
概念:园林植物育种学: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各类园林植物进行改良并培育出符合园林建
设需求的植物品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内容:育种对象的选择、育种目标的制定、种质资源的收集
主要任务:改良各类观赏植物的性状、保持其优良的品种特性、繁殖大量的优良品种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学与园林植物遗传学、园林植物栽培学之间的关系
遗传学是育种的理论基础,育种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遵循遗传学原理
育种和栽培是相辅相成的。
园林育种离不开栽培学,没有栽培良好,长势旺盛的园林植物作为育种的基础材料,是很难育出优良品种的,而且园林植物新品种一旦培育出来,如果没有良好的栽培技术保障,品种的优良特性是很难显现出来的。
你对我国园林植物育种有什么建议
1、重视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研究
2、突出抗性育种和适应商品生产的育种目标
3、广泛利用杂种优势
4、促进育种和良种繁育的种苗业规模化、产业化
5、加强对野生花卉资源的利用
6、探索育种新途径、新技术
7、拓展传统名花的育种方向
第二章、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策略
育种对象选择的主要依据
1、相对集中和相对稳定地确定育种对象:确定主要研究对象
2、把握育种对象的优势:我国育种对象的选择应选起源于中国、种植资源丰富、市场需求
迫切、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园林植物
3、合理布局:育种基地接近主产区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
第三章、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意义:
1、育种和栽培的物质基础
2、生物技术的基因资源
3、基础研究的试验材料
中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1、种类繁多
2、分布集中
3、变异丰富
4、品质优良
中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的成因
1、地形复杂
2、气候多样
3、历史悠久
4、文化丰富
种质资源的创新
种质资源的创新,简称种质创新,是指对原有种质资源的扩展或改进
种质创新的主要方法:杂交、诱变和基因工程等
种质创新的基本思路:1、种质改进:对现有种质某一性状的强化,将同属或同种该性状的
所有优良基因集于一身,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种质改进的遗传基础:基因的剂量效应
2、种质扩展:通过聚合杂交,将各个物种或种源的所有性状聚合到同一个杂交后代中
种质扩展的遗传基础:基因互作,尤其是非等位基因或异源基因的互作
第四章、引种驯化
引种驯化:将野生或栽培植物的种子或营养体从其自然分区域或栽培区域引入到新的地区栽
培
简单引种:原分布区和引入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由于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广,植物不需改变遗传特性就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使引种植物能正常的生长发育,称为简单引种
驯化引种:原分布区和引种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由于引种植物的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遗传特性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称为驯化引种
引种驯化的意义:
1、引种驯化是快速丰富本地植物多样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2、引种驯化是快速实现园林植物良种化的一条捷径
3、引种驯化可以充实育种的种质资源,为其他育种途径提供种质材料
4、引种驯化工作在整个园林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为进一步育种工作提供材料
简单引种过程中的遗传学原理
1、简单引种是园林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的迁移,不需要改变其遗传基础就可以适应
新环境
2、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3、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表现型
4、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迁移将能驯化成功,这种适应范围收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
驯化引种过程中的遗传学原理
1、植物群体中不同有性繁殖后代的个体间存在遗传组成上的差异
2、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原理
3、突变现象的存在,也使得不同个体的遗传组成存在差异
第五章、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从现有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中挑选符合人们需要的群体和个体,通过提纯、比较鉴定和繁殖等手段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选择的作用和意义
1、选择是生物进化和育种的基本途径之一
2、选择是贯穿育种工作始终的重要环节
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哈迪-温伯格遗传平衡原则
选择育种的方法:
1、混合选择法如果对原始群体的选择只进行一次就繁殖推广,称为一次混合选择
如果对原始群体进行不断地选择之后用于繁殖推广,称为多次混合选择优点:简单易行,能获得较多的种子及繁殖材料,保持较丰富的遗传性
缺点:无法鉴别单株基因型,对劣变基因淘汰速度较慢
2、单株选择在整个育种过程中,若只进行一次以单株为对象的选择,以后就以各家系为取舍单位的,称为一次单株选择法
如果先进行连续多次的以单株为对象的选择,然后再以各家系为取舍单位,称为多次单株选择法
优点:能选出可遗传的变异,可追溯其系谱,可鉴别单株和家系的基因型,有效淘汰裂变基因
缺点:占用较多的土地,单株一次留种有限,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应用生产
单株——混合选择法:先进行一次单株选择,然后在优良的株系内进行一次或多次混合选优
优点:一次单株选择,可淘汰不良株系,以后混选,不致出现生活力衰退,种子量较大
缺点:纯化速度不及多次单株选择快
混合——单株选择法:先进行一次至多次混合选择,然后再进行一次单株选择选优
优点:多次混选,不致出现生活力衰退
缺点:纯化速度不及单株选择快,最后一次种子量小
3、评分比较选择法
4、相关性状选择法
5、全息定域选种法
6、无性系选择法
芽变:在植物体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当变异的芽萌发长成枝条或个体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
类型不同的现象称为芽变
芽变包括由突变的芽发育成的枝条和繁育而成的单株变异
芽变育种:从发生优良芽变的植株上选取变异部分的芽或枝条,将变异进行分离、培养,从而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芽变选种的意义
1、增加了植物种质,丰富了植物类型
2、为杂交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3、可直接从中选出优良的新品种
芽变的特点:
1、芽变的多样性
芽变在植株形态、枝叶(蔓性、曲枝、垂枝)、色素的变异(叶绿素、花色素、果实色泽)、开花期、能育性、抗逆性等
2、芽变的重演性
指同一品种相同类型的芽变,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不同单株上重复发生,其实质为基因突变的重复性
3、芽变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
有些芽变很稳定,性状一经发生改变,在其生命周期中可长期保存,有的突变会发生回复突
变
4、芽变的局限性和多效性
芽变是少数基因的突变的染色体变异,所以这些突变能引起的变异性状也是有限的
芽变多效性,伴随某一芽变性状的出现,植物的许多其他性状也发生改变
5、芽变性状的平行性
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之间经常发生性状相似的突变
组织发生层或组织原层:L1:表皮层L2:外皮层和孢原组织L3:内皮层、中柱及输导组
织
同质实体:正常情况下,L1、L2、L3的细胞都具有一样的遗传物质基础,称为同质实体
周缘嵌合体:层间含有不同的遗传物质
扇形嵌合体:层内含有不同的遗传物质
芽变的遗传学基础:
1、基因突变
2、染色体结构变异
3、染色体数目变异
4、细胞质突变
我们确定基因突变的主要标志:
1、没有细胞学的异常
2、杂合子正常分离
3、突变能够恢复
正突变:由基因的显性突变成隐性(A——a)
逆突变:由基因的隐性突变成显性(a——A)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的易位、倒位、重复及缺失
第六章、有性杂交育种
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配子间结合产生杂种的过程
杂交育种:指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育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有性杂交育种分为近缘杂交育种和远缘杂交育种
近缘杂交育种:同一物种内的类群或品种间的杂交
远缘杂交育种:利用不同种间或不同属间杂交,或地理上相距很远的不同生态型间的植株杂交
有性杂交的目的:获得重组基因所控制的优良性状
有性杂交育种的意义:
1、综合双亲优良性状
2、产生新的性状
3、产生超亲性状
有性杂交育种的类别:
1、单交(A*B)与回交(A*B)*A(B)
2、多系杂交:添加杂交[(A*B)*C]*D合成杂交(A*B)*(C*D)
3、多父本混合授粉杂交
亲本选择:根据品种选育目标,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类型作为杂交亲本
亲本选配:指从入选亲本中选用两个或几个亲本配组杂交和配组的方式
亲本选择的原则:
1、明确选择亲本的目标性状
2、掌握育种目标所要求的大量原始材料
3、亲本应具有尽可能多的优良性状
4、优先考虑一些少见的有利性状和珍贵类型
5、亲本优良性状的遗传力要强
6、重视选用地方品种
亲本选配的原则:
1、亲本性状互补
2、不同类型或不同地理起源的亲本组配
3、以具有最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
4、根据性状的遗传规律选配亲本
5、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
6、注意品种繁殖器官的能育性和杂交亲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