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产业链

旅游产业链


第七章 旅游市场营销
• 旅游目的地营销新体系 • 1.逻辑维度:三阶营销体系(市场分析定位、营销系统建设、品牌形
象提升) • 2.空间维度:三地营销建设(客源地、目的地、媒介地) • 媒介地——指除了客源地和目的地之外,其他能为旅游目的地营销发 挥积极作用的空间、地点或场所。具体而言,主要由媒体、交通、会 事、中转地、旅游社五类组成,包括上述类别中单位或相关人员的所 在地和活动地) • 3.时间维度:三次营销情景(旅游前、旅游过程中、旅游后)
第六章 旅游项目运营
• 一、景区“十困”
困难一:双重性质(兼具盈利性和公益性) 困难二:多头管理 困难三:保护开发 困难四:单一模式(单一景区、单一主体、单一观光、单一市场、单一 门票) 困难五:产品单薄
困难六:需求的转化 困难七:营销负重(将旅游营销变成了广告的竞赛、花钱的竞赛,结果 营销变成了包袱) 困难八:后期追赶(后开发的景区简单模仿,导致产能过剩) 困难九:机制挑战(景区多属国有,体制僵化,缺乏活力和创新) 困难十:人才接续
第二章 旅游项目创新发展
• • • •
旅游项目新模式 一、新方法 1.汇合法 汇小为大、汇细为精、汇文为彩、汇市为场 2.主题法 小题大做、偏题正做、虚题实做、远题近做、洋题中做、 中题洋做 • 3.聚集法 资金聚集、人才聚集、要素聚集、功能聚集、品牌聚集、 需求聚集、娱乐聚集
• 二、项目开发的商业模式:卖什么 • “七卖”:卖手续、卖理念、卖门票、卖名气、卖土地、卖项目、卖
• 4.低碳低耗时代旅游的发展。旅游应主要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来降耗,而不是
• 5.旅游转型,包括产品转型、市场转型、管理转型、城市转型、发展转型
6.新技术时代的旅游升级 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使旅游逐步实现 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7.新时代的旅游深化 旅游的发展应立足大旅游、大生态、大市场 8.发展海洋旅游 9.旅游应借助大活动,结合大活动来创造未来 10.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旅游业的发展应与其他产业结合在一起
• 三、旅游产业聚集区的发展 • (一)定义:旅游产业聚集区是指依托相应资源,以旅游设施聚集为
主体而形成的规模型区域
• (二)旅游产业聚集区的模式 • 国际模式:1.拉斯维加斯模式(旅游资源欠缺,依靠博彩业发展成世界
• • • •
知名的赌城,然后又都城转型为娱乐城) 2.迪拜模式(构造极致、创造品牌、集中豪华、体验梦幻) 3.巴黎模式(以文化体验为中心) 国内模式:1.九寨沟模式(围绕景区聚集) 2.华侨城模式(围绕市场聚集)
四、培育旅游要素市场 1.突破资源市场 2.培育文化市场 3.发展资金市场 4.创新土地市场 5.壮大人才市场 6.开拓技术市场 7.拓展管理市场 8.优化信息市场 9.工作推进(尊重市场规律、开拓市场空间)
• 五、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旅联网 • 旅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物联网为参照,以人员流动的整体需求
(二)开发要点 1.强化功能性(单一观光功能 ——复合功能) 2.突出主题性 3.追求异质性 4.着眼长期性 5.形成复合性(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形成产业群,综合发展)
第五章 旅游规划设计
• • • • • • •
一、旅游规划的作用 1.提高认识 2.凝聚力量 3.树立形象 4促进发展 5.争取投资 6. • • •
• • • • • •
休闲城市的创新与发展 一、城市休闲体系 1.城市休闲体系的功能(让人呆下来,把钱花出去) 2.构建城市休闲体系(城市公园、市民广场、中央休闲区) 3.文化追求
二、休闲工作的推动 1.城市休闲服务与管理导则 2.城市中央休闲区 3.度假社区 4.休闲社区 5.休闲农庄
为指向,形成的新型解决方案。 • 旅联网是一个人员的流动和需求的连接,人在流动的过程中,需求是 在不断变化的。 • 旅联网的根本是变动,是流动中的人,是变化中的需求。
•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
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 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 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一、中国旅游投资吸引力的三个突出优势: 1.对外开放度高 2.资源垄断性强 3.劳动密集度大
二、影响旅游招商引资的十个主要因素 1.政治稳定 2.经济周期(上升时期、停滞时期、衰退时期) 3.市场前景(扩张抑或萎缩) 4.基础设施 5.资源的丰富程度
• • • • •
• • • • •
6.项目创新(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创新、企业制度创新) 7.合作对象(素质、态度、实力) 8.经济政策的优惠 9.社会的接受程度(政府、企业、居民;欢迎、接受、抵触) 10.环境保护

• 2.高速时代(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旅游的发展 • 3.大地产时代的旅游运作,A+B+C模式。A是吸引中心;B是利润中心,一般
形式是配套房地产建设;C是衍生发展,通过市场聚集人气,通过政策聚集商 气,通过创意聚集文气,最终聚集了衍生产业的发展。从而延长产业链,扩 大产业面,形成产业群 以牺牲旅游的质量和旅游者的体验为代价来实现这一目标
三、旅游融资渠道 1.外资 2.工业企业集团 3.上市公司 4.民营企业
• 5.国家投资 • 6.银行贷款 • 7.群众集资
• • • • •
• • • • • •
四、古镇投资 (一)古镇投资现存的问题 1.产品同质化 2.经营单一化(单一主题、单一观光的方式、单一门票的商业模式) 3.文化的低俗化
• 二、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 • 1.规划需求的普遍化 • 2.规划产品的多样化(专门规划、综合规划、跨区域组合规划、规划
外延的扩大化)
• • • • • • • •
3.专家学科多元化 4.组织模式多样化(官、产、学结合;中外结合;中央和地方结合) 5.规划趋向的差异化(规划的特色化) 6.规划核心人本化 7.开发保护一体化 8.技术手段全面化 9.规划人才国际化 10.规划市场规范化(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出台)
• • • • • • • • • • •
二、老景区走出新路子 (一)老与新 老景区主要表现为老资源、老产品、老品牌 新路子:1.市场导向 2.竞争分析 3.总体定位 4.时空配置 5.项目落地 6.产业聚集 7.核心价值 8.和谐发展(景区与社区的交融、与社会方向的一致)
• • • •
(二)发展导向 1.直接目标(创A) 2.深度要求(文化度、方便度、舒适度、满意度、幸福感) 3.核心竞争力(组成要素:产品差异度、品牌知名度、顾客知名度、 市场美誉度 形成“五力”:视觉震撼力、历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 生活浸润力、快乐激荡力)
综合
• 三、项目经营的商业模式:做什么 • “九做”:做品牌、做环境、做知识、做文化、做娱乐、做商品、做
体验、做成长空间、做商业机会
• 前七个“做”是针对消费者的、后两个“做”则是一级开发商“做”
给二次招商对象的
• 四、旅游地产成功模式
A+B+C模式
第四章 旅游投资
• • • •
• • • • • •
全产业链视阈下的旅游发展
作者:魏小安 魏诗华
汇报人:骆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对应大时代,迎接新发展 旅游项目创新发展 新时期旅游企业集团面面观 旅游投资 旅游规划与设计 旅游项目运营 旅游市场营销 区域旅游发展
第一章 对应大时代,旅游新发展
• 时代背景: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 1.国际经济摩擦时代,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
• 3.海泉湾模式(围绕新兴需求,创造新型产业和服务) • 4.东莞模式(围绕制造业聚集) • 5.上海模式(围绕大都市聚集)
• • • • •
(三)旅游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原则 1.大(规模) 2.特(创新) 3.长(衔接产业环、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面) 4.圆(循环经济)
• • • • • • •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