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8穴位注射疗法
❖ (4)在操作中不可刻意强调施用手法,以免造成局部 组织附近神经,血管,肌腱等的损伤。严格消毒,针 下要避开大的神经、血管,针头刺入穴内后,应回抽 无血后方可将药液均匀、缓慢注入穴内。
操作程序
❖ (5)注药时不可过快、过猛。如为自血注射,则应做到动 作迅速、准确,以免血液在针管内凝固。如为蜂毒等易致过 敏反应的药物,则应先进行皮试,无过敏反应者方可进行穴 注。
十、操作方法
❖ 1.操作程序:
❖ (1)准备物品:药物、消毒液、棉签、注射器或封闭针
❖ (2)根据所选穴位处方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
❖ (3)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针下要避开大的神经、血管 ,针头刺入穴内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人皮下 组织,然后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 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注入。
七、特点
❖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西药药理为基础,经穴位给药, 发挥经络腧穴及药物的药效作用,更有利于调整机体的功 能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穴位注射治疗的操作较单纯针刺较为复杂,除与针刺相同 者外,还必须熟练掌握穴位局部解剖、药物的适应症、配 伍禁忌、不良反应等知识。
❖ 适应病症广泛,凡临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神经针灸各科疾 病均可用本法治疗,疗效较佳。穴位给药用药量小,可取 的与大剂量肌肉注射或口服给药相同或更好的疗效,又可 减少用药量。
❖ 一般疾病用 中等速度推人药液;慢性病或体弱者用轻刺激, 将药液缓慢推人;急性病或体强者,可用强 刺激,快速推人 药液。如需注入药液较多时,可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退针 ,或将注射针头 向几个方向刺人注射药液。
十、操作方法
❖ 2.注射剂量: 穴位注射的 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 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
八、取穴原则
❖ 临床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辨证取穴;
❖ 常以近部取穴、远道取穴、对症选穴三种,此三种 方法可单选也可合选,临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穴。
❖ 所选穴位通常有四种,经穴(后溪——手太阳小肠 经)、奇穴(太阳穴,不归任何经脉)、阿是穴 (不固定点,是一些疾病的反应点、压痛点、敏感 点等)、耳穴(分布于耳廓上的穴位)
年幼、老人、体质虚弱者,在穴位注射时体 位尽量采取卧位,以防出现晕针现象。
十二、意外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 药物过敏:轻者局部或者全身出现药疹,重者出 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迅速应用药物进行 脱敏治疗,对过敏性休克应进行中西医抢救。
❖ 感染:表现为局部发炎,重者形成脓疡。认真对 待积极处理,以防发展和恶化。
❖
六、作用机制
❖ 经络的作用:联系人体上下内外;运行气血,营养 全身;抗御病邪,反应病候。
❖ 穴位的作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双 向调整作用,药物对穴位的持久作用。
❖ 药物的效能作用较其它作用给药具有用药量小,药 物可经经络直达病所,药物吸收快,作用佳的优势。 现代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穴位治疗尤其是部分穴位 注射用药几乎与静脉途径给药见效速度、效果一致, 是一种极好的给药途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七、特点
❖ 由于用药量较小,药物的毒副作用大为降低,因 而安全性较强。
❖ 药物作用与穴位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药物在穴位 滞留时间较长,使药疗时效及穴位刺激时间延长。
❖ 穴位注射后,人体可随意活动而不受限制,较针 刺的留针节省了治疗时间。
❖ 补内服药物之不足,特别对体质虚弱、老人及儿 童不能服药者更为适宜。
❖ 反应强烈 者,可隔2-3日1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 。每疗程间可休息3—5日。
十一、注意事项
选穴少而精,一次不宜过多,一般一次2-5穴。 严格掌握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
忌、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等。 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
反应 如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胀感, 48小时内局部有轻
❖ 作小剂量注 射时,可用原 药物常规剂量的1/5-1/ 2。
❖ 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头 面部可注射0.3—0.5毫 升,耳穴可注射0.1毫升, 四肢部可注射0.5-2毫升, 胸背部可注射0.5-1毫升, 腰臀部可注射2-5毫升或5 %-10%葡萄糖注射液 10—20毫升。
十、操作方法
❖ 3.疗程: 急症每日1-2次,慢性病一般每日或隔日1 次,6-10次为1疗程。
❖ 选穴宜精练,以1-2个穴位为妥,最多不超过4个穴 位,并宜选用肌肉丰满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
九、用药原则
❖ 临床中穴位注射所用的药物非常广泛,有中药注射液,西药 注射液,比较特殊的有自家血注射,蜂毒注射等;注射时有 用单纯一种药液,也有两种以上药液混合或交替使用者;
❖ 用药剂量也有较大差异,最少者每穴0.1ml,多者可达每穴 4ml。穴位注射的作用点是腧穴,所注药物通过腧穴,经络 系统发挥作用,因此在选择用药上必须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 原则。
度不适,有时持续时间较长,但一般不超过1日。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如因消毒不严而引起 局
部红肿、发热等,应及时处理。
十一、注意事项
注射神经干部位的穴位时,应尽量避开神经 干,或针尖深度稍浅于神经干通过的组织深度 为宜。
项部、躯干部穴位注射时,不宜深刺,以防 刺伤重要脏器。
孕妇下腹部及腰骶部穴位、以及对子宫有收 缩作用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次髎、内庭、 大敦等不可做穴位注射,以免流产。
8穴位注射疗法
一、概念
❖ 穴位注射是根据中医辨 证施治理论,采用小剂量 中药或西药注入穴位以治 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用 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 人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 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 是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水等 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 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 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 ,是适合基层医疗单位推 广的中医适宜技术之一。
❖ 神经损伤:多见于正中神经、腓神经、小儿坐骨 神经等。应用维生素B1、B12,加兰它敏注射,中 药内服外洗,配合针灸按摩理疗、功能锻炼等, 轻者经治疗可以恢复正常,重者较难恢复正常。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