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米粒子制备

纳米粒子制备


5.1.7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


激光制备纳米粒子装 置一般有两种类型: 正交装置和平行装置。 其中正交装置使用方 便,易于控制,工程 使用价值大 。
5.1.8 爆炸丝(explosive filament)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业 上连续生产纳米金属、 合金和金属氧化物纳 米粉体。 氧化物可在反应室中 充入少量氧气或对纳 米金属粉进行水热氧 化.
溅射法的优点



(1)可制备多种纳米金属粒子,包括高熔点 和低熔点金属。常规的热蒸发法只能适用于低 熔点金属; (2)能制备多组元的化合物(合金和氧化物) 纳米微粒,如Al52Ti48,Cu91Mn9及ZrO2等; (3)通过加大被溅射的阴极表面可提高纳米 微粒的产量。
5.1.4 流动液面上真空蒸镀法
5.1 气相法制备纳米微粒


5.1.2活性氢-熔融金属反应法
制备方法:含有氢气的等离子体与金属间产生电弧, 使金属熔融,电离的N2, Ar等气体(惰性气体)和H2溶 入熔融金属,然后释放出来,在气体中形成了金属的 超微粒子,用离心收集器,过滤式收集器使微粒与气 体分离而获得纳米微粒。 优点:超微粒的生成量随等离子气体中的氢气浓度增 加而上升。
5.1.7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

基本原理: 利用反应气体分子(或光敏剂 分子)对特定波长激光束的吸收,引起反 应气体分子的激光光解(紫外光解或红 外光解)、激光热解、激光光敏化和激 光诱导化学反应合成,在一定工艺条件 下(激光功率密度、反应池压力、反应 气体配比和流速、反应温度等),获得 超细粒子的空间成核和生长。


激光的特点和优点: 各种不同功率和波长 的激光器均已商品化. 激光作为加热源, 具 有功率高,定向快速, 加热和冷却速率很高, 瞬间可以完成反应的 优点.



LICVD-Laser Indu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优点:粒子表面清洁、 粒径大小精确可控、 无粘结、粒度分布均 匀 可制备出粒径为几纳 米到几十纳米的非晶 态或晶态纳米颗粒。
5.1.6 混合等离子法



等离子蒸发法 使大颗粒金属和气体流入 等离子室生成金属超微粒子。 反应性等离子蒸发法 使大颗粒金属和 气体流入等离子室,同时通入反应性气 体,生成化合物超微粒子。 等离子CVD法 使化合物随载气流入等离 子室,同时通入反应性气体,生成化合 物超微粒子。
5.1.7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
5.1.7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


硅烷分子很容易按下 式热解 SiH4Si(g)+2H2





典型生长过程包括如下5 个过程: 反应体向粒子表面的输 运过程; 在粒子表面的沉积过程; 化学反应(或凝聚)形 成固体过程; 其它气相反应产物的沉 积过程; 气相反应产物通过粒子 表面输运过程。
第五章 纳米颗粒的制备


制备方法分为以下三大类
气相法 液相法 高能球磨法(也可以认为是固相法)
5.1 气相法制备纳米微粒


5.1.1低压气体中蒸发法 (气体冷凝法) 制备方法:在低压的氩、 氮等惰性气体中加热金属, 使其蒸发后形成超微粒 (1-1000nm)或纳米微粒。 加热源:(1)电阻加热法; (2)等离子喷射法;(3) 高频感应法;(4)电子束 法;(5)激光法。



(1)可制备Ag, Au, Pd, Cu,Fe,Ni,Co,Al,In 等超 微粒,平均粒径约3nm, 而用惰性气体蒸发法很 难获得尺寸这样小的微 粒; (2)粒径均匀,分布窄; (3)填加表面活性剂减 小超微粒子的团聚,均 匀地分布在油中; (4)粒径的尺寸可控
5.1.5 通电加热蒸发法
5.1.1低压气体蒸发法
在高真空达到0.1Pa后,充入惰性气 体低压达到2kPa。加入欲蒸发的物质置于 坩埚内,加热蒸发产生烟雾。由于惰性气 体的对流使烟雾向上移动,在接近充液氮 的冷却棒(77K),最后得到超微粒物质。
纳米微粒粒径的控制


通过调节惰性气体压 力,蒸发物质的分压, 惰性气体的温度来调 节粒径的大小。 随蒸发速率或原物质 蒸汽压力的增加,粒 径变大。
5.1.7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

粒子生长速率可用下式表示 这里[SiH4]是指SiH4分子浓度,KR为反 应速率常数;SiH4为Langmuir沉积系 数,VSi为分子体积。
dV (VSi K R SiH 4 SiH 4 ) /(1 SiH 4 SiH 4 ) dt


SiC 超 微 粒 的 产 量 随 电流的增大而增加。 产率为0.5g/min 该方法可以制备Cr, Ti,V,Zr,Hf,Mo, Nb , Ta 和 W 等 碳 化 物超微粒子。
5.1.6 混合等离子(mixed plasma)法



特点: (1)超微粒子的纯 度很高; (2)物质可以充分 加热和反应; (3)可使用非惰性 的气体(反应性气 体)
5.1.9 化学气相凝聚法(CVC)

原理是利用高纯惰性气 体作为载气,携带金属 有机先驱物,例如六甲 基二硅烷等,进入钼丝 炉炉温为1100~1400 ℃, 气氛的压力保持在 100~1000Pa的低压状态, 在此环境下,原料热解 形成团簇,进而凝聚成 纳米粒子,最后附着在 内部充满液氮的转动衬 底上,经刮刀刮下进入 纳米粉收集器。
5.1.7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

当反应体100%转换时,最终粒子直径为
6 C0 M d N

1/ 3
这里C0 为硅烷初始浓度;N单位体积成核数, M为硅分子量,为生成物密度。 最终d﹤10nm且纯度很高。
5.1.7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
采用不同的原料气, 经化学反应可合成不 同的纳米粒子, 反应式如下: 3SiH4(g)+4NH3(g)Si3N4(s)+12H2(g) SiH4(g)+CH4(g) SiC(s)+4H2(g) 2SiH4(g)+C2H4(g) 2SiC(s)+6H2(g) 式中:g为气态;s为固态。
两种方法比较


CVC 热解发生在炉管内外, 且部分粒子会沉积到 炉管上. 粒径分布不太均匀.


CF-CVC 热解发生在燃烧器外, 且由于火焰的高度均 匀,每个粒子基本都 经历了相同的温度和 时间. 粒径分布很窄.

5.1 气相法制备ttering)
制备方法:用两块金属板 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阴 极为蒸发用的材料,在两 电 极 间 充 入 Ar 气 ( 40250Pa),两电极间施加的 电压范围为0.3-1.5KV。由 于两电极间的辉光放电形 成了Ar正电离子,在电场 的作用下Ar离子冲击阴极 靶材表面,使靶材原子从 其表面蒸发出来形成超微 粒子 。
5.1.9 燃烧火焰化学气相凝聚 法(CF-CVC)

当含有金属有机先驱物 蒸气的载气与可燃性气 体的混合气体均匀地流 过喷气嘴时,产生均匀 的平面燃烧火焰,火焰 由C2H2 ,CH4 或H2 在 O2 中燃烧所致。反应室的 压 力 保 持 100~500Pa 的 低压。金属有机先驱物 经火焰加热在燃烧器的 外面热解形成纳米粒子, 附着在转动的冷阱上, 经刮刀刮下收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