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邛海泸山简单调查报告
邛海属长江流域雅砻江水系,邛海湖周有较多山溪小 河及溪沟汇入,汇流面积307.67k㎡? , 多年平均径 流量1. 473亿㎡.邛海年径流量集中于6-10月的洪水 期,暴雨形成洪峰较快,洪水持续过程多在6-12小时 内,洪水含沙量高,洪水陡涨陡落,多呈单峰。
入湖河流中,东北有官坝河,集水面积大于100k㎡, 由小营河、麻鸡窝河、洼珈河汇集而成;南有鹅掌河, 集水面积大于50km 2,由回龙河、呷威洛河、鹅鸠河 等9条溪沟汇集而成;其余集水面积大于10km的有干 沟河、大沟河(窑沟)2条,干沟河有高沧河入汇。此外还有集水面积小于10k㎡的青河、踏沟河、红眼 沟、龙沟河4条及一些小溪、坡面漫流。以上这些河流汇入邛海后,由海河排泄,海河自邛海西北角流出 后,在西昌城东和城西纳入东河、西河后转向西南注入安宁河。
邛海泸山景区内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其中省级1 处,为地震碑林;其余市级4处,分别是泸 山文物区(包括泸山光福寺、观音阁、玉皇殿、蒋介石、蒋经国先生住宅)、灵鹰寺、青龙寺旧址和西康技艺专科 学校校旧。
彝族是全国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文化颇具特色,历史久 远,内涵丰富而精深,在国内外有很大的知名度。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人口为166万,占 全州总人口的42. 53%, 约占全国彝族总人口的23%.彝族文化在凉山州保存得最典型、最完整,彝家风情最 为浓厚。尤其是延续到民主改革(20世纪50年代)后才结束的彝族奴隶社会文化保留得较整。因此,大凉山 彝族文化是中国彝族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一地位无可争辩。大凉山彝族文化内容丰富,具体表现在:火把节、 彝族歌舞、服饰、毕摩和苏尼宗教活动、民居建筑、饮食以及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等。凉山州彝族奴隶社会 博物馆建成于1985年,是全国唯一反映单一民族和研究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也是收藏彝族文物最多、 研究彝族文化最深入的博物馆。
邛海-泸山景区规划
Packet network brings together a variety of popular trend, strong visual impact of the original advertisement design, Taobao, business enterprise office template material, feeds from the top designer,
,
重点进行水质保护、污染治理的邛海水域
03
旅游发展以及遗产保护
Tourism develipment and heritage protection
01 游客容量
02 游览组织
03 旅游项目
04 经济效益
游客容量
日游人容量19700人次/天,年收益15.9亿元/年
游览组织
包括景区内游览组织和市域周边游览组织,多种路线供游客选 择。
1.5游览设施
有足够完善的服务驿站、标识系统、环卫设施、安全 防护设施、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
配套造景,聚集人气
Supporting landScape t o gathered popularity 1.以邛海湿地公园为发展目标
2.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景区形象入口,设置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 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提升旅游公路、游船码头,建设观光索道, 建设主题性、体验性游步道、休息平台; 完善景区导视系统、环卫设施、安全防护设施;
烟雨鹭湿地公园
小渔村 观鸟岛湿地公园
泸山森林公园
梦寻花海湿地公园
月亮湾
景观主轴线
西波鹤影湿地
登山游览环线
观海岛 梦回田园湿地公园 灵鹰寺
青龙寺
是指贯穿邛海泸山的山水 景观游览主轴线;
是指体现景区特色的环湖 游览环线和登山游览环线:
是指十个重点建设的景群, 包括凉山州民族文化生态公园景群、 邛海公园景群、古岸踏歌景群、青龙 寺景群、新沙滩景群、月亮湾景群、 泸山主峰历史文化景群、响水沟景群、 卧云烟雨景群、五显庙深沟景群。
位于泸山主峰纱帽顶山腰,海拔1674至2004米,共有庙宇11座,依山就势修建,错落有致,背山面 水,格局各异,集儒、释、道三教于一山。自下而上为:隐溪寺、刘公生祠、光福寺、三教庵、祖师殿、文昌宫、 观音阁、王母殿、玉皇殿、青羊宫和五祖庵等。其中光福寺规模最盛,光福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明成化时,由朝 廷正式赖赐为“光福寺”。光福寺坐西向东,呈阶梯状依山而建,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布局共七进: 依次是“川南胜境”巨型照壁、天王殿、山门、望海楼、观音殿、大雄殿、飞梁殿。其中大雄殿南侧的蒙段祠内陈 列着西昌地震碑林,殿前汉代古柏距今已有2000余年。寺内保存有明、清碑刻10余通,清代木刻匾2块,明万历、 天启、崇祯时期铸造铜铁佛像10尊,形态生动,工艺精湛。灵鹰寺:位于海南乡钟楼村,始建于明代,是道教、 佛教共存的庙宇,共三进式,由无极殿、大福殿、地藏殿、观音殿、戏台、望海亭、东西厢房组成。
04 田 园 风 光 区
,
景区内需要保留的农田、果园区域,该区域可以开展观
光农业旅游。
01 生态保育区 景区内需要重点进行生态保护、植被恢复抚育的区域。
02 休 闲 度 假 区 具体范围:现西昌农场山谷洼地
03 水 上 活 动 区 进行水上游览活动的邛海水域11.0平方千米
04 水 体 保 护 区
是指四个重点发展的休闲 度假区域,包括邛海宾馆、铁路技校、 缸窑和西昌农场
01
游览活动区
景区内风景资源集中,以观光游览、文化体验为主的活 动区域。
02 旅 游 服 务 区 集中建设旅游服务设施的区域。
03 建 设 控 制 区 景区滞留的农村居民点和机关单位,尽管与风景旅游关 系不大,但需要在建设上进行控制的区域。
3. 现有旅游产品改造提升 现状农家乐产品规模化、规范化、品质化
景区入口 旅游公路 骑行绿道 旅游码头 停车场 游步道
观
景平台
旅游交通
环境卫生
垃圾桶
环卫设施
旅游厕所
配套建设
旅游安全设施
游客中心 集散广场
游客服务设施 标识系统
导游服务
购物设 施
安全警告标志、标识 安全宣传 医疗救护服务 安全设备设施
02
浑然一体、城景融合特征。
2.2邛海泸山景区规划目标
以邛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凉山州、四川省旅游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景区资源优势,将邛 海泸山景区打造成为整体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局部景点和设施具有国际水平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带动 并促进西昌市、凉山州旅游产业发展,为西昌市和凉山州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protection
04
总结
summary
01
现状调查分析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1.现状调查分析
1.1琼海景区概括
邛海(qióng hǎi),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 市,古称邛池,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至今约180万年。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距市中心7公里,卧于泸 山东北麓,螺髻山北侧,山光云影,一碧千顷,是四川 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邛海水质清澈透明,面积约31 平方公里。其形状如蜗牛,南北长11.5公里,东西宽 5.5公里,周长35公里,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湖水平 均深14米,最深处34米;水面标高为1507.14—1509.28 米;水位变幅小,集水面积约30平方公里。2002年5月, 四川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旅游项目
运动健身、水上活动、餐饮购物、宾馆住宿、节庆娱乐、生态 休憩、科技科普七大类
经济效益
年收益逐年上升,带动西昌以及周边经济发展
名胜古迹
民族文化
西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保存有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遗址、 遗迹、遗物,明代古城格局基本保存,城门、城楼依在,泸山宗教建筑群别具特色。
卫星地图
TITLE HERE
1.2生态特征
邛海处于中营养水平,2009至2011年已呈现富营养化 状态,污染元素的泥沙、氮、磷;年均水温17.8℃。 邛海湖内有40多种鱼类,其中有特有的白鱼、鲤鱼、 大虾、螃蟹等。秋末冬初有19种候鸟携家眷来此过冬。 虽然地处高原,但其鱼类区系都是由中国江河平原区 鱼类组成,与青藏高原特有的裂腹鱼类和条鳅组成的 鱼类区系相异,与同属金沙江水系的程海鱼类区系相 似,现有鱼类中红尾副鳅、短尾高原鳅、中华倒刺鲃、 云南光唇鱼、岩原鲤和白缘“鱼央”等为广泛分布于 长江上游的种类,鲤、鲫、西昌白鱼和中华倒刺鲃等, 13种在云南的程海都有分布,泥鳅和宽鳍“鱼昔”等 17种为广泛分布于长汀中、下游的种类在邛海鱼类中 仅有白鱼。
表土入湖沉积所致,为红棕色细泥;较大的河流有邛 河、官坝河和鹅掌河,其中官坝河集水面积较大,能 维持终年有水。
邛海地形地貌如图所示
1.4水文
邛海湖泊周长34km, 南北长10. 3km, 东西宽16km, , 平均水深为10. 95m, 最大水深18. 3m, 正 常蓄水位海拔1510. 3m时的蓄水量2. 891亿㎡3.湖泊 补给系数9. 97, 湖水滞留时间约834天。
1.3地质地貌条件
邛海湖形似蜗牛,头在西北的海河出湖口一带,湖长 11. 5公里,最宽5. 5 公里,平均宽度2. 7公里,湖 岸线长35公里,湖盆为锅底形,湖岸到湖心深度变化 很 大,大多数水深在15米以上,湖泊最大面积3lkm2, (水面标高1509. 28m), 最低水位时面积为28. 5km2(水面标高1507.14m), 流域集水面积为309km2, 容积为3。2亿立方米;湖底泥是由暴雨径流冲刷地
在积极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气候优势和山水环境,完善景区内的景点和设施,开展休闲度假、观 光游览、生态旅游等多种旅游活动,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从而使风景区游客量近期(2008年) 达到97万人次,中期(2015年)208万人次,远期(2020年)26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