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试题.

医院感染试题.

医院感染试题一、多项选择题1.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哪些细菌的目标性监测()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C.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D. 表皮葡萄球菌2. 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标准预防的定义包括()A.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B. 手卫生C. 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D. 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3. 手术切口感染常见的原因有()A. 未使用抗菌药物B. 术中止血不彻底C. 缝合留有死腔D.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4. 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措施包括()A. 将患者头转向一侧B. 鼓励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C. 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D. 控制血糖5. 痰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A. 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B. 宜采集清晨第二口痰液C. 对于普通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续2~3天D. 怀疑分支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6.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卫生设施包括()A. 洗手池、水龙头B. 流动水、清洁剂C. 干手用品D. 快速手消毒剂等7.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包括()A. 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B.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C. 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D. 应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8. 发生锐利器物损伤的主要原因有()A. 传递锐利器物时被扎伤B. 缝合伤口时被扎伤C. 助手违规配合,以致助手被刺伤D. 器械护士安装、拆卸刀片时被划伤9. 医疗机构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遵循()A. 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B. 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C. 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D. 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药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10. 下列哪些物品应达到灭菌水平()A. 纤维支气管镜B. 关节镜C. 腹腔镜D. 胃镜11. 医务人员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应遵守()A.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B. 外科手卫生消毒C. 标准预防原则D. 围术期抗菌药物正确应用12. 预防留置尿管后尿路感染的正确方法是()A.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B. 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C. 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D. 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13.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中,要求消毒后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的区域为()A.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人流室、妇科检查室B. 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输血科C. 手术室、导管室、血液病病区D. 急诊室、化验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14. 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的高度危险组织包括()A. 大脑、硬脑膜B. 垂体C. 眼D. 脊髓15. 手术前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A. 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B. 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C. 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2天D. 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医护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参加手术16. 使用化学消毒剂的注意事项包括()A. 注意安全防护B. 现用现配C. 正确选用和配制D. 盛放容器应加盖17. 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监测的正确采样方法A. 被检者四指并拢,拇指分开B. 被检者五指并拢C. 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遍D. 在单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遍18.《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中,高度危险物品是指()A.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的物品B. 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C. 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D. 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的物品19.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血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诊断标准包括()A.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B. 出现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C.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D. 化疗后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20. 某病区住院患者中1周内出现3例MRSA感染病例,经调查患者均为医院感染,以下可能是传播途径的是()A. 空气B. 食物C. 医务人员手D. 呼吸机管道21. 医疗机构对出院患者床单元清洁和(或)消毒方法包括()A.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B. 采用合法、有效的床单元消毒器进行清洗和(或)消毒C. 采用合法、有效的消毒剂擦拭消毒D. 清水擦拭22. 高效消毒剂的作用()A.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B. 能杀灭病毒C. 能杀灭真菌及其孢子D. 能杀灭所有细菌芽孢23. 医院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包括()A. 产房、导管室B. 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房C. 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D. 检验科、急诊科、内镜室24. 发生针刺伤后的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应包括()A. 首先自针刺伤处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B. 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清洗针刺伤部位C. 如果患者无传染病,无须报告D. 皮肤消毒液局部消毒25. 医疗废物登记内容包括()A. 医疗废物的来源(产生科室)B. 种类、重量或数量C. 交接时间、最终去向D. 经办人签名等26.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感染因素包括()A.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B. 侵袭性操作C. 住院时间D. 易感人群27. 根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包括()A.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B. 伴有发热,体温≥38℃,寒战或低血压C. 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D. 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28. 下列属于手卫生指征的是()A. 接触患者前、后B.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C.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伤口敷料等之后D.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29. 预防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有()A. 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均应进行手卫生B. 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C. 术后保持引流通畅D. 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30. 灭菌物品的包外化学指示物标注的内容包括()A. 灭菌物品名称B. 包装者、核对者姓名C. 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D. 灭菌日期与失效日期31. 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途径有()A. 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B. 共用呼吸机治疗C. 消毒供应中心(室)灭菌器械、器具等物品不合格D.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被污染32. 医院感染管理的三级组织应包括()A.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B. 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C. 临床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D. 临床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医师、护士33. 呼吸机相关肺炎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是()A. 发生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呼吸机B. 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体征,如:咳嗽、咳脓痰、痰多C. 有胸部X线症状及实验室依据D. 有全身感染的症状、体征,如体温上升、外周血白细胞上升或下降34.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不正确的做法是()A. 黄色垃圾袋都可以盛装医疗废物B. 利器盒可重复使用C. 弃置于包装物或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应取出D. 每个包装袋、装放容器的外表面均应有符合要求的警示标识35. 预防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在手术中应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抗菌药物的指征是()A.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B. 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的半衰期C. 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D. 根据临床经验选用抗菌药物36.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方法包括()A. 化学检测B. 生物监测C. 物理监测D. 工艺监测37. 发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以下哪些措施是恰当的()A. 隐瞒患者及其家属B. 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C.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D. 及时上报相关部门38.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表浅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包括()A. 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B. 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C. 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D.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39. 消毒供应中心(室)对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步骤包括()A. 冲洗B. 洗涤C. 漂洗D. 终末漂洗40. 医院感染不应包括()A.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B.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C.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D.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4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是由那些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A、B、C、D、E、F、G、H、I、J、K、M)A.医院感染管理科B.医务科C.护理部D.门诊部E.临床相关科室F.检验科G.药剂科H.供应室I.手术室J.预防保健科K.设备科M.后勤科室N.人事科O.保卫科42、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在多少时间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B)A.12小时B.24小时C.36小时D.48小时43、根据医用物品污染后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A、B、C)A.高度危险物品B.中度危险物品C.低度危险物品D.无菌物品44、下列哪些消毒剂属于灭菌剂(A、B)A.2%戊二醛B.0.5%过氧乙酸C.含氯消毒剂D.75%酒精45、输血相关感染有(A、B、C、D、E、F、G)A.爱滋病B.梅毒C.疟疾D.乙肝E.丙肝F.戊肝G.巨细胞病毒H.甲肝46、采用呼吸道隔离的疾病有(A、B、C)A、麻疹B、腮腺炎C、流脑D、甲肝47、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A、B、D)A、手感潮湿B、与潮湿物接触C、在有效期内D、包装松散48、医院感染传播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B、C)A.感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49、下列哪些情况医务人员应认真洗手(A、B、C、D、E、F、G、H)A、接触病人前后B、进行无菌操作前后C、进行介人治疗前后D、进人或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E、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F、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G、戴手套前、脱手套后H、使用厕所前后50、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A、B、C、D)A、认真洗手B、合理使用抗生素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D、消毒隔离E、禁止院内吸烟51、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途径有(A、B、D)A、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B、共用呼吸机治疗C、使用激素D、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污染52、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A、B、C、D、E)A、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B、婴幼儿及老年人C、营养不良者D、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E、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53、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适应症(B、C、D、E)A、所有一类(清洁切口)切口均需使用抗生素预防B、二类(清洁-污染切口)切口及三类(污染)切口C、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D、清洁大手术时间长、创伤面大E、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54、抗感染药物的管理护士应达到下列要求(A、B、C)A、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B、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C、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55、各种诊疗活动所致的医院感染的传播,常见有以下几种(A、B、C、D、E)A、血液及血制品B、输液制品C、药品及药液D、诊疗器械和设备E、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56、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A、B、C、D)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B、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C、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