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2学案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班级 姓名 编制:高一地理备课组 2011-3-30
【学 习 目 标】
1.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3.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整体感知】
【核 心 研 习】
【探究活动一】
(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区: 、 -牧牛
_______、_______、 ―养羊
气候要求: ,
特点:机械化程度 、商品率 、专业化程度 。

(2)阿根廷 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形成区位因素: 、
、。

发展客观条件: 促使肉牛外运、 使市场拓展
到 。

主观努力:围栏放牧,划区轮作, 、打机井; 培育 ,加强对牛群病害防治。

【探究活动二】
(3)乳畜业:随着城市发展而面向的商品化、集约化农业。

生产对象:,产品:。

(4)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因素:①:多汁牧草形成因素、,
②:乳畜品需求大原因、。

西欧乳畜业的特点:机械化程度、商品率、多分布在周围。

【典型例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1分)
(1)此图是 (国家)局部图,
此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该区发展
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是:、、。

A地是港。

(2)该国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
、。

(3)除了此农业类型外,该图还有农业地域
类型。

【配套训练】
1.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 )
A.有良好的海运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
B.草类茂盛,大面积优良的天然草场
C.地广人稀,且有大面积热带草原气候区
D.都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不适宜种植业,只能发展畜牧业
2.除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牧牛业的发展,阿根廷人还做了哪些工作 ( ) A.培育良种牛 B.开辟更大的牧场
C.充分运用原有的交通运输条件D.大量增加牛的数量
3.关于大牧场放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阿根廷主要从事养羊业
B.阿根廷的放牧业经历了由粗放型自给自足到密集型商品牧业的过程
C.大牧场放牧业的杰出代表是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
D.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之一是大面积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
4.关于乳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都属于畜牧业,所以影响其区位选择的共同性因素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饲料
B.乳畜业是密集的、商品化的大规模经营的农业地域类型
C.乳畜业的区位选择一般是邻近消费区,分布在大城市的近郊区
D.我国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
5.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乳畜业分布地区,有关其叙述正确的是 ( ) A.西欧乳畜业的分布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B.西欧乳畜业主要是牧羊
C.西欧乳畜业分布区,气候温凉,多雨多雾,只能种植多汁牧草,不能种植其他作物
D.西欧乳畜业机械化水平高,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重难突破】
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据此判断7~9题。

6.潘帕斯草原位于哪个国家 ( ) A.美国B.澳大利亚C.新西兰D.阿根廷
7.该区出口的主要畜产品 ( ) A.牛肉B.羊毛C.奶酪D.鲜奶
8.该区畜牧业获得飞快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 A.培育了良种牛B.在草原上打了许多机井
C.人工种植了大量饲料D.人类发明了海上冷冻船
9.与世界城市化发展相关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混合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乳畜业
10.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地区大多紧邻消费市场,其原因是( ) A.大城市周围,有充足的牧草供应
B.大城市周围劳动力丰富
C.大城市周围地租高
D.由于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11.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双选( ) A.南非、荷兰B.阿根廷、美国
C.澳大利亚、新西兰D.丹麦、英国
12.阿根廷牛肉顺利出口的重要交通运输条件有双选 ( ) A.海上冷冻船B.飞机
C.横穿潘帕斯草原的大铁路D.市场需求量大
13.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属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双选( )
A.地广人稀,气候温和B.高度发达的工业
C.交通便利D.小农经营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最主要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主要分布区位于(填字母)。

(2)图中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类型的是(字母),其对应的气候主要是。

牧牛业占重要地位的地区是(字母)。

(3)C、D、E三地都可以进行大规模进行商品性生产的共同条件有
和。

(4)F地气候的主要特点是,适宜的生长,
和是影响该地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