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
各虫期主要特点
※卵
初产为淡绿色有光泽,以 后逐渐颜色加深,通常卵位 于叶子的背面,呈块状排列, 卵块上常覆盖雌蛾脱落的体 毛,能防止雨水冲刷卵粒。
产卵量200-2000粒,多数 500-800粒。
越冬代卵要经过10-20天才 能孵化,越夏代卵经过7-10 天孵化,温度越高卵的孵化 期越短。
※ 幼虫
息的场所。主要是居民点、公路、池塘、厕 所旁及果园、公园的树上,尤其是居民点、建筑物这些地方为美国白 蛾提供了理想的越冬场所,该虫更为集中。
二是重点调查喜食树种。虽然美国白蛾食性杂,但是也有喜欢的树 种,喜欢树种为糖槭、桑、榆、山楂、杏、臭椿、水曲柳等。
三是调查的最佳时间。3-4龄幼虫网幕期。1-2龄幼虫的网幕小,不容 易发现,3-4龄幼虫网幕明显,多位于树冠周缘的端部,5龄以上幼虫 开始弃网分散取食,不容易发现。
美国白蛾化蛹和越冬场所在哪里?
美国白蛾一年2代,第一代幼虫化蛹主要集中 在老树皮下和树冠周围的表土层中,也有少数在 树洞内或爬行到附近建筑物缝隙中化蛹。第二代 化蛹场所比第一代分散,主要集中在树皮内、屋 檐下、砖瓦乱石下、建筑物墙角及缝隙中越冬。
※ 成虫
美国白蛾为白色中型蛾 子,一般雄蛾小于雌蛾。 头白色,触角黑色,前 足基节橘黄色,腿节端 部橘红色,胫节、跗节 黑白相间。
三、防治方法
① 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严禁外运。 ② 人工防治。在幼虫4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
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 帘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集中处理。 ③ 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诱捕成虫。在成虫发生期,将诱捕器 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降低雌雄比例,从而降低 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④ 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在低龄幼虫危害期喷洒20%除虫脲悬浮 剂7000倍液或病毒液,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⑤ 生物防治。 利用美国白蛾的天敌,周氏啮小蜂进行防治。
四、美国白蛾的调查
① 制定调查方案。包括时间、地点、工作步骤等。 ② 人员技术培训。培训内容有美国白蛾形态特征、生活
习性、喜食植物、调查方法等。 ③ 成立调查队伍。根据调查方案、工作任务,由专业技
术人员组成调查小组。 ④ 配备调查工具。准备好交通工具和调查工具。如毒瓶、
镊子、高枝剪、捕虫器、放大镜、望远镜、照相机、 调查表等。
美国白蛾幼虫头为黑色, 具光泽。虫体细长,背部有 一条灰黑色至深褐色的宽纵 带,纵带两侧各有一排黑色 毛瘤, 毛瘤上均生白色长毛 丛,虫体两侧和腹面淡黄色, 体侧毛瘤橙黄色,毛瘤上着 生白色长毛丛,并混有少量 黑长毛 。幼虫期要经历30-35 天。
• 幼虫1-2龄期间只取食叶肉,留下叶脉呈透明纱窗 状,3龄幼虫可将叶片咬透,4龄幼虫开始啃食叶 缘,造成边缘缺刻,5-7龄幼虫将整个叶子连同叶 脉一起吃光,只留下叶柄。
五、常见的几个问题
美国白蛾和杨毒蛾、柳毒蛾、榆毒蛾的主 要区别?
从个体大小上看,柳毒蛾个体最大,杨毒蛾次之,美国 白蛾和榆毒蛾个体差不多。
从触角上看,美国白蛾触角黑色,杨毒蛾触角纯白色, 柳毒蛾和榆毒蛾触角黑白相间。
从足上看,美国白蛾足基节,腿节黄色,胫节,跗节大 部黑色,榆毒蛾足全黄色,柳毒蛾和杨毒蛾足黑白相间色。
有关美国白蛾的交流探讨
目录
一
美国白蛾简介
二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
三
美国白蛾防治方法
四
美国白蛾的调查
五
常见的几个问题
一、美国白蛾简介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又名秋幕毛虫,属鳞翅 目(Lepidoptera),灯蛾科(Arctiidae)。是举世瞩目的世界 性检疫害虫。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食性非常杂,几乎 危害所有植物叶部。
原产于北美洲,1979年首次在辽宁省丹东地区发现。目前 已知国内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陕西、北京、天津等 地。
二、生物学特性
一般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体形态。在我国大部 分地区1年发生2代,个别地区出现3代,以滞育蛹越冬。 越冬代成虫期为5月中旬至7月上旬;越夏代成虫期为7月 下旬至8月初。雄蛾比雌蛾羽化早2~3d并多在傍晚和黎明 活动、交尾,白天静伏于寄主叶背和草丛中。交尾结束后 1~2h,在寄主叶背上产卵,卵排列成块状,其上覆盖有 白色鳞毛,越冬代成虫多在寄主树冠的中、下部叶背处产 卵;越夏代成虫则多在树冠中上部产卵。
• 4龄前幼虫一直生活在网幕中,网幕在客观上对幼 虫的群体起保护作用,免受天敌的袭击。
• 幼虫于4龄末5龄初,由于食量增大,网内的食物 再也不够食用,幼虫开始离开网幕分散取食,当 幼虫达到老熟幼虫时便沿树干下行,寻找化蛹场 所
※蛹
美国白蛾蛹初期淡黄色, 以后颜色逐渐加深,最后 为暗红褐色,蛹外表常有 一椭圆形灰白色松薄的丝 质茧。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