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财务风险案例-推荐word版 (14页)

【最新】财务风险案例-推荐word版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财务风险案例篇一:工程建设中财务风险案例分析工程建设中财务风险案例分析工程建设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风险管理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的资金流通,这就意味着财务风险的存在,因此对财务的管理成为各个工程建设工作中一个关键的环节,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保证工程建设有充足的资金和稳定的财务环境。

这就需对工程建设的风险进行分析,了解风险的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而实现对工程建设风险的有效控制,实现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工程建设企业中财务风险的概述(一) 财务风险的含义和特征财务风险是指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对财务活动以及经营活动的影响,是总的经营风险以财务风险的形式表现出来,造成了企业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的收益不一致。

财务风险表示财务活动的实际结果未与预期的结果相一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偏离,对工程建设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对财务风险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既有广义理解,又有狭义的理解。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是指财务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损失以及损失的程度,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资产跌价风险以及分配风险。

各种风险的成因和造成的损失程度也不尽相同,但都会对导致工程建设的损失,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 财务风险的原因工程建设的财务风险的成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

前者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兑风险、竞争风险和政策风险等多种,后者主要是筹资风险、财务管理风险和投资风险。

利率的变化会对财务造成一定的影响,银行的加息会导致工程建设的成本和财务费用的增加,进而引发现金流入量减少,就会削弱建筑工程的盈利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

外汇市场的变化引发了汇兑风险,由于与国外的市场的交往频繁,导致受外汇市场的影响,外汇市场的风险就会引发工程建设的风险。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工程建设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竞争的加剧也带来了一些风险,主要表现在建设环境的紧张,导致盈利能力降低。

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使部分建筑企业面临着破产,可见政策风险发展为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

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筹资风险主要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后,增加了债务和偿债压力,过于沉重会对单位整体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再加上市场的不断变化,筹资使用效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造成了一定的风险。

投资风险可能导致资金无法及时的回收或者是投资发生经济损失,这也是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投资利润回收的不确定性是造成投资风险和资金回收风险的主要原因。

另外,财务管理的不合理以及收益分配的问题,也会导致财务风险,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方法,导致财务管理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造成了风险隐患,甚至会造成财务危机。

二、对工程建设财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鉴于工程建设具有资金流动量大、资金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以及当前工程建设中存在着很大的财务风险,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工程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对促进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是防止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要求。

在工程的建设中,资金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资金的支持,就无法进行相应的建设施工,因此必须要确保资金的有效流通,保证资金的有效供给,这就要对财务的风险进行控制,将资金的风险降到最低,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其次,是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实质就是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的重要作用。

真正的减少了建设的成本投入,减少了资金的浪费,为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提高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工程建设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鉴于财务风险对建设工程的消极影响以及当前工程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的财务风险,就需要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工程建设必须把财务风险的控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总体来说,对财务风险的处理主要是从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着手的。

篇二:绿城财务风险案例正文案例正文:绿城集团财务风险案例摘要:本案例选择了目前国家重点调控的房地产业中被媒体多次报道可能存在严重财务危机的绿城集团为分析对象,从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两方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归纳、总结,在运用Zeta模型和自由现金流量法对其财务风险总体分析后,从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现金流四个方面对财务风险分解分析,得出绿城201X~201X上半年尚未出现较高的财务风险,但后期需要密切关注高负债、高投资可能引发现金流短缺风险的结论。

本案例对企业提高风险意识,运用定量分析法测算财务风险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绿城集团;财务风险;定量分析;宏观调控10 引言从1996年7月,中央做出将住宅建设培育成新的增长点和消费热点的决策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开始得到快速发展。

国际经验数据显示,当一国人均GDP水平达到600~800美元时,房地产行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且人均GDP在达到6000~8000美元之前,房地产业的发展始终保持较旺盛势头。

然而,与国外房地产业相比,我们房地产业呈现出竞争力不强、市场混乱,依靠高价格维持高利润等现象严重。

为了规范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使住房价格回到理性范围内,中央制定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以整顿房地产业的发展,如201X年1月26日出台的“国八条”。

受调控政策影响,许多房地产企业销售状况极不乐观,不同程度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其中绿城集团已经被媒体多次报道存在“破产危机”。

在严峻的宏观调控环境下,201X年对于这家企业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从9月12日“海航出价30亿收购绿城集团”,到9月22日“银监会要求信托公司调查与绿城有关信托”,到9月28日有关绿城或退市的报道,再到11月1日深夜,网络上称绿城申请破产,绿城陷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传言中。

而对于这些传言,绿城房产董事长宋卫平连夜撰文澄清,并于11月2日通过其官方网站表示,传闻子虚乌有,绿城一切尚好。

对于绿城是否存在破产风险,网络上两种不同的“声音”先后出现,谁对谁错着实引人思考,本案例将采用定量分析法对其财务风险进行分 1.本案例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的李海东、汪斌撰写,版权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所有。

未经允许,本案例的所有部分都不能以任何方式与手段擅自复制与传播。

2.本案例授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用。

3.由于企业保密的要求,在本案例中对有关名称、数据等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

4.本案例只供课堂讨论之用,并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管理行为是否有效。

析。

1 公司简介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为一家专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国家一级开发资质。

该公司于1995年1月在浙江杭州注册成立,并于201X年7月其旗下全资子公司“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上市。

经历了16年的发展,绿城已拥有100多家子(分)公司,并进入包括长三角、渤海湾等经济较发达的一级城市及北京在内的其他39个省会城市(含直辖市),其产品业态包括:别墅、平层官邸、多层、高层公寓等系列精品住宅,除此之外,在城市综合体项目上,绿城还开发了酒店、商场、写字楼、学校等商业和公建物业。

这家成立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的企业,从201X年开始,已连续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中国指数研究院联合评为中国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TOP10,中国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TOP10,到201X年综合实力跃升为全国房地产企业中第五,成长性排名第一。

总资产从201X年的76.27亿元增长到201X年的1253.5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49.18%;除税后盈利从201X年的13.32亿元增长到201X年的285.6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54.95%。

然而,在严峻的宏观调控环境下,这家名列前茅的企业竟被媒体多次报道可能存在“破产风险”,其股票价格也从10月31日的5.04元/股跌到了11月30日3.42元/股,一个月内,股价跌幅为32.14%。

2 案例背景201X年上半年,为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稳固房地产业调控成果,中央及地方政府对商品房市场调控政策继续升级、深化,总体上可总结为行政、经济两大政策并用。

2.1 行政手段2.1.1 限购政策升级201X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国八条”,限购范围由201X年的北京、深圳、苏州等部分城市扩展到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共计35个(简称为“35个大中城市”),要求对本地户籍家庭拥有2套或以上者不允许再购,对非本地户籍家庭能提供当地纳税或社保缴纳证明的拥有1套或以上不得购买住房。

到201X年11月30日,限购城市已由35个扩展到40个。

在这些城市中,北京可谓是本轮限购中要求最为严厉的城市,要求非本地户籍无房家庭需提供连续5年缴纳社保或纳税证明方可购1套住房。

2.1.2 直接调控房价对房价直接加以调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限制房价增长的速度。

在“国八条”中首次提出房价控制目标,根据该政策要求,201X年各城市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及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

到201X年11月30日,已有约600多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