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摘要:性心理的发展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
当前,中国的青少年性心理发展表现出性生理提前、性观念开放等特点,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造成了青少年性行为泛滥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受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影响,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等不同群体的合作才能解决。
性教育是健康教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我国的青少年心理不断变化的阶段,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和性心理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精神分析,性开放,性心理发展一、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阶段和特点“性”是对于人自身的一门科学,是对自身进行了解从而使个人走向健康发展的一门必修课,而性心理的发展是“性”的重要内容。
“个体进人青春期后,随着内分泌的变化,身体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其中以性器官发育成熟和第二性征出现为标志。
随着性生理发育的成熟,青少年的性心理开始萌动和发展,进而影响青少年期个体的性行为表现。
因此,作为性核心的性心理发展成为青少年期一个重要的发展主题。
”1(一)青少年性心理发展阶段在阐述性心理发展的过程时, 学术界形成了多种理论。
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四种:“精神分析理论、杜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学理论”2。
在这几种理论中,“对于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有许多批评意见,认为它仅是未得到科学证明的假设。
赫洛克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与青少年发展的实际较为一致,这与我国学者一般采用的阶段划分观点也极为相似。
青少年性心理发展包括四个阶段(认为其中女性比男性早一至两年):疏远异性期(12~14岁),接近异性期(14。
16岁),向往异性期(16~18岁)以及恋爱期(18岁以后)。
”3依据赫洛克的理论,性心理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一下几个部分:“青春期性心理发展阶段:渴望了解性知识阶段、对异性的暂时疏远阶段、对异性好感阶段、模仿性初恋阶段爱情的萌芽与发展阶段”4。
(二)当代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特点当代青少年的性心理发展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性生理发展提前。
薛亚萍认为“首先,性生理发育提前。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代青少年1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2季鹰,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山东师大学报,1995年第一期3张进辅.青年心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李波、赵岩峰,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特点及引导策略,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性发育成熟年龄明显提前。
女生初潮平均年龄由20世纪60年代的14.5岁提前到90年代末的13.06岁,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由20世纪60年代的14.43岁提前至90年代末的14.02岁。
”任旭红也认为“我国各地的调查资料表明,近几十年来,青少年发育成熟的年龄普遍趋于提前。
”5其次,性心理发展前倾。
“有关研究表明:12—14岁的学生已开始关注异性和对异性产生兴趣,发生好感,希望接近异性、被异性议论;14—16岁的学生就有性冲动和性欲望,一些人有手淫和性幻觉的体验。
目前,已出现性行为和性过错低龄化的趋势。
”6第三,性观念开放。
现在的初中生、高中生对性特别开放,一些行为作风甚至比现在的大学生还要大胆。
“当代青少年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性比较开放,他们谈性面不改色,有些学生贞操观念淡薄,对性冲动持放纵、随意的态度,在性行为方面也较轻率、放荡。
第四,恋爱公开化、低龄化。
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已开始谈恋爱,有的学校甚至谈恋爱现象‘蔚然成风’,学生竟引以为‘自豪’。
”7(三)性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青少年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男生和女生表现不同。
“一是异性意识的差异,包括疏远异性的行为差异和爱慕异性的行为差异;二恋爱心理的差异;三性欲意识的差异包括性欲意识的发展和性冲动的特点”8。
“男生比女生在性态度上更积极,且男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比女生高”9。
从进化差异来看,“在‘性’态度上,由于女性有更大的生育投资,她们视性为亲密关系的一部分(这可以从女生认为性行为“可以增进双方感情”得知,把男性是否有丰富的资源视为择偶前提;而男性为了尽可能延续自己的后代,他们比女性更可能享受没有亲密关系的性行为(这可以从男生认为发生性行为是因为‘性行为可以带来快感’得知。
”10正是因为男女生在同一发展阶段有不同点,所以对不同性别的青少年进行性方面的指导时要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青少年性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正常的社会、家庭及学校教育的影响下,绝大多数青春期学生的性心理发展是顺利、健康的。
但由于当前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一些新情况,使得青春期所特有的巨大冲击力与相对薄5任旭红,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迫切性及建议,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第16卷第10期6薛亚萍,当代青少年的性心理指导策略,教育探索,2003年第10期7薛亚萍,当代青少年的性心理指导策略,教育探索,2003年第10期8欧晓霞,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探析,青少年研究,2005年第1期9范怡悦、严玲悦、孙煜,青少年性知识及新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当代青年研究,2014年5月第3期10(美)罗兰·米勒、丹尼尔·珀尔曼著,亲密关系,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弱的道德伦理观念和道德意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青春期学生的性心理发展存在着一些自我冲突和问题。
(一)青少年性心理的冲突和引发的问题青少年在青春期常见的性心理冲突有“自我欣赏与自我骚动的冲突;自我冲动与自制;自我需要与压抑的冲突;模仿与尝试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冲突。
”11这些冲突也会导致青少年在日常行为中的问题。
常见的问题有:“在和异性的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在心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这主要就是心理发育和生理发育的逐渐成熟而在独立的意识上不断的增长,另外还和交友的动机有着关系,倘若在心理偏差上没能够得到很好的处理,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性行为的问题,从而对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最后就是性控制意志淡化。
”12万珊认为,青少年性心理发展存在“性认识偏差和性爱观错位、性道德意识弱化、过度追求性刺激、性心理障碍”13等问题。
青少年时期的性心理发展是尤为重要的。
“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缺乏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某种心理与行为问题。
”14而青少年个体的性心理是否成熟,不仅表现在是否有科学合理的性观念,而且表现在能否以对己对人均有利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性需要等诸多方面。
当今的青少年,自制力欠缺,从而成了情感的奴隶,过早的谈恋爱导致学业的荒废,甚至是为了发生性行为进而走上违法的道路。
(二)青少年性心理发展问题的外部原因青少年的性心理发展存在问题,除了归结于是青少年自身身心发展规律外,社会风气、家庭教育等外部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喜欢猎奇。
但往往缺乏思考和批判。
导致社会一些不良因素在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青少年在性观念、性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与传统观念要求相背离的趋势:婚外性行为、未婚先孕、非婚姻性行为现象大量存在性病发病率猛增;未成年人性犯罪的加剧等。
”15其实不仅是未成年人,很多大学生的行为也非常开放,打着“爱情”的名义,只为了享受肉欲。
据统计,“2005年国家艾滋病咨询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比例达10-30% 不11李波、赵岩峰,哈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特点及引导策略,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12刘振静、高安民、李玉焕,中小学衔接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精神医学杂志,2011年第14期13万珊,浅析网络对青少年性心理的不良影响和对策,管理学家,2011年8月14王立花,张妍萃,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特点及性教育策略,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15毛海波,国外性教育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性教育的启示,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爱用安全套”16,这种行为无疑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亵渎了所谓“爱情”。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情不能单纯地从动物的性的吸引力培养出来。
爱情的‘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的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
”17在这个“约炮”、“一夜情”层出不穷的时代,青少年在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下,行为大胆,还以“个性”自居。
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青少年不仅能从课堂上获得信息,而且能从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等传播渠道接受大量的信息。
特别是网络,“在网络环境成为青少年性教育的主要途径的同时,网络的性泛化也给青少年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18他们所接受的信息已不是学校老师所社会能控制的信息,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鱼龙混杂,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共存,“不可能都适合青少年看。
再者,文化市场各种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一些淫秽黄色书刊、录像充斥市场。
”19廖纯认为,具体来说,大众媒体在“性体像的另类化、性题材的滥用、性取向报道的歪曲、堕胎的无伤暗示”20这几个方面对青少年的性心理发展造成恶劣影响,导致了他们“性体像的困扰、性意识的困扰、婚前性行为的增加、性取向的压力、流产率的增加”21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教给青少年鉴别、选择、接收信息的方法,引导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中汲取营养,增强抵御不良性刺激的能力。
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教育环境,如果对青少年的性心理教育缺乏了科学性以及正确性,那么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在当前,家长普遍的缺乏正确的以及科学的性教育的观念,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实际的性教育问题上就缺乏正确的方式教导。
”李芸也认为“父母对性教育的忽视和不良的家庭环境从早期就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
青少年大都普遍缺乏性知识.父母往往不重视甚至排斥此方面的引导。
而在出现一些性问题的变化时,青少年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困惑和迷茫。
一些家庭为避免子女出现不良性行为。
往往采取严格的管教方法,例如,严禁孩子跟异性进行过多的交往,一旦发现,立即进行批评。
甚至使用暴力手段。
而对于青少年的早恋现象,一味地排斥。
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
相反,还有一些父母对子女取完全放纵式的教育方法。
认为随着子女的年龄增长。
性知识会无师自通。
”22。
用具体的数字来说,“34.65%的家长认为在16秦皇岛新闻资讯网,/view-223476/17(俄)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18李霞,简述青少年性心理现状及其教育对策分析,商,2014年6月4日19薛亚萍,当代青少年的性心理指导策略,教育探索,2003年第10期20廖纯,浅谈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性心理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大众文艺,2011年第20期21廖纯,浅谈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性心理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大众文艺,2011年第20期22李芸,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及新特点的几点研究,飞:素质教育,2013年第5期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可有可无或没必要;半数以上的家长持有错误的性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