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总分分考试时间: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这里的“市”指. 工官监管的夜市 . 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物流通畅的草市 .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商业特点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主要反映了唐朝商业受到时间的限制和官府的监督,故这里的“市”指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 下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
此图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农业上开始使用牛耕技术 . 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成熟. 耕犁技术已经相当完善 . 耦犁耕作方法的不断进步【答案】【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牛耕,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西汉时期发明三人二牛耦犁耕作方法,耦犁耕作方法的不断进步,东汉出现二牛一人耕作法,故正确。
. 湖南一座古墓出土了以下文物:青铜酒杯、圆形方孔铜钱、精致的锦缎、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据此推测该墓可能为. 商周时期墓葬 . 隋唐时期墓葬. 宋元时期墓葬 . 明清时期墓葬【答案】【解析】清朝出现珐琅彩,古墓葬有珐琅彩,该墓葬应为明清时期墓葬,故正确;商周、隋唐、宋元时期还没出现珐琅彩,故排除、、。
.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每年十月,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代表着当时各行业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材料反映唐代官营手工业. 由官府集中管理 . 专门负责纺织及乐器制造. 生产带有季节性 . 各行业均发展到最高水平【答案】【解析】依据题干“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可以看出唐代官营手工业由官府集中管理,故正确;不符合“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
. 明朝嘉靖年间“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转而从盗。
”有识之士认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材料说明“海禁”政策. 导致了沿海倭患出现 . 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 促进了海上贸易发展 . 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答案】【解析】“以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转而从盗”“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说明“海禁”政策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故正确;、、材料未体现,排除。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海禁政策及其影响,材料反映出海禁违背了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利益,严重阻碍了正常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 近代以来,世界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下图中虚线所示的交通工具是. 轮船. 火车. 汽车. 飞机【答案】【解析】根据图片分析,虚线所代表的交通工具出现于年以后,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轮船、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交通工具,排除、;结合材料中的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和速度可以判断是汽车,故项正确;飞机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但是发展速度明显不符史实,故项错误。
. 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可也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导致“大西近海一国”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资本主义的发展 . 新航路的开辟. 工业革命的开展 . 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 世纪后年,西方某国钢铁企业的数量减少了近个,而工人总数却增加了近两万人,产量增加了近万吨,投资额增长了近五倍。
材料所述现象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早期殖民扩张 . 钢铁行业的萎缩.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解析】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材料能够看出该股钢铁企业,数量减少了规模扩大了,根据“世纪后年”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出现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正确;、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不符合“工人总数却增加了近两万人,产量增加了近万吨,投资额增长了近五倍”,排除。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垄断组织的形成,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内容和对生产关系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
. 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年当地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欧洲的殖民奴役. 人口老龄化严重. 世界人口的大迁移. 工业生产污染严重【答案】【解析】依据图示可知,年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的人口锐减,结合所学可知,年处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这是欧洲殖民者的入侵给北美洲带来的灾难,故正确;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得到了保障,以及医学水平的进步,使得人口平均年龄大幅度的提高,这是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原因,这显然不符合当时的美洲社会状况,错误;殖民者在美洲实行种族奴役、灭绝政策,大量印第安人死亡,后来不得不从非洲贩运黑人到美洲,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的人口应该是增加,故错误;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工业生产造成污染严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殖民扩张对美洲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的解读与分析,抓住时间“年”,结合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对美洲的影响解答即可。
. 《大国崛起》解说词:“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一个仅有万人口的,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根据所学判断,横线上应填写. 英国 . 西班牙 . 法国 . 荷兰【答案】【解析】依据题干“世纪”“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海上第一强国”,结合所学可知,这个国家是荷兰,故正确;英国是世纪中期的殖民帝国,错误;西班牙是世纪的殖民帝国,错误;法国在世纪海外殖民取得巨大的进展,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荷兰的殖民扩张。
抓住关键信息“世纪”“海上第一强国”即可。
. “(世纪后)中国农民除了种植双季稻外,他们还可以种甘蔗、烟草或其他的经济作物,或动员他们家庭的女劳动力从事织绸或织布的手工业。
”该现象说明当时的中国. 农产品完全商品化 . 传统农业结构变化. 农业经济逐渐衰退 . 私营手工业的进步【答案】【解析】根据“他们还可以种甘蔗、烟草或其他的经济作物,或动员他们家庭的女劳动力从事织绸或织布的手工业”表明农民除了种植粮食作物外,还种植经济作物,满足市场需要,反映了明清时期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农民生产的目的不仅仅是自给自足,传统农业结构变化,故正确;、不符合史实,排除;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 光绪年间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
该现象反映出. 近代工业集中于上海. “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 .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解析】根据“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向中国输出商品、掠夺原料,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错误,排除。
【名师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从“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得出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世纪初,英美等国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
这一条款的施行. 使英美控制了中国海关 . 有利于中外企业公平竞争. 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 增强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力【答案】【解析】“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即允许列强在中国各处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向中国的资本输出,更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而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正确,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这一条款,进一步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疯狂掠夺,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错误。
. 年,轮船招商局总办朱启昂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以蒸汽为动力磨面粉,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
下列各项属于该企业创办的有利条件的是.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洋务运动的诱导 .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答案】【解析】根据所学,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期的代表性企业,“该企业创办的有利条件”即民族资本主产生的条件,结合所学可知,条件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故正确;项中“完全解体”说法错误;、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 下表是—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这一状况出现的内部原因是.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 近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推动【答案】【解析】根据“—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可知大致是一战期间,图表反应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短暂春天,其原因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
()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属于外部原因,属于内部原因,故正确;与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关系不是很大,不符合史实,排除、。
【名师点睛】从关键词“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可知,该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的相关知识。
. 有学者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时说,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
”这一“经济政策”指. 进行三大改造 . 发展重工业. 提出“全面整顿” . 实行改革开放【答案】【解析】根据材料“私人资本的消亡”可知“退出通道”是指社会主义改革中的公私合营,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变革,故正确;与材料无关;文革期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年后实行改革开放,、时间不符合材料“建国初期”,排除。
.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情况,其中,年的增长高峰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 提出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解析】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出现了年的农业生产总值增长高峰,故正确;—年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年提出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不是年的农业生产总值增长高峰的直接原因,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