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最新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一、积累(20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分)河蚌包容了沙砾的尖锐,历经痛苦的磨练,yùnyù 育出精美绝伦的珍珠;小草包容了春雨的洗礼,挣脱大地的束缚,萌. (A.míng B.méng )发出蓬勃生机的新芽;梅花包容了冰雪的寒冷,历经严寒的jién àn ,拥有了沁人心鼻的清香……2.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B .他拿起《史记》,一字一句地理解、研究、阅读,写出了两篇论文。

C .“啦啦啦啦,今天是个好日子……”天啊,我那同桌又在卖弄他那副破嗓子了。

D .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和语言文字工作者。

3.古诗文名句默写。

(7分)(1)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2)微君之故, 。

(《诗经·邶风》)(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只要心灵相通,无论天涯海角,也就像在身边一样,表现出诗人乐观精神、豁达胸襟的句子是:, 。

(5)假如你是应聘者,在面试时想用两句古诗来表达自己求职的迫切心情,你引用的句子是:,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6分)(1)缘.溪行( ) (2)寻.病终( ) (3)潭中鱼可百许.头( ) (4)乃记之而去.( ) (5)高可.二黍许( ) (6)其两膝相比.者( ) 5.鲁迅在《社戏》中提到“老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等戏曲行当。

根据你所积累的知识,指出下表中两位戏曲人物分别属于什么行当。

(2分)二、阅读(42分) 剧目人物 图示 行当京剧《四郎探母》 佘太君(1)京剧《野猪林》 林 冲(2)(一)名著阅读(8分)6.下面材料中有一则不是选自《傅雷家书》,细读选文,根据你对《傅雷家书》风格的了解,你认为是下面哪一项?结合你阅读整本书的体验和感受,从内容、语言特点两个角度阐述理由。

(4分)A.【材料一】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

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

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

B.【材料二】幸运就像市场,许多时候,如果你能多待一会儿,价格就会降下来;有时它又像西比拉卖神谕集那样,起初整套地出售,然后一次次地毁掉其中几卷,余下的却仍要全书的价钱。

因为正如常谚所说,机会“先把其前额头发让你抓,如果你不及时抓住,它就会给个光头让你抓”,或者至少,它先给你容易抓的瓶把,如果你不及时抓住,就给你个难抓的瓶身。

在事情初起之际抓住最佳时机,绝对是至高无上的智慧。

C.【材料三】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

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

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

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我选( ),我的理7.《傅雷家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都是书信体,《苏菲的世界》也是以苏菲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开篇。

应用“书信体”有何好处?结合具体内容和阅读感受,简要阐述。

(4分)(二)文学作品阅读(12分)老木匠桑伯徐惠林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

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

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

”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

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

”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

桑果这独苗是桑伯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

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

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

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

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

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

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

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

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

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

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

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

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

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

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

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

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

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

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

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家。

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

”水妹低声说。

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

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

”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

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

桑伯毅然作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

他的头发白了很多。

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

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10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8.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2分)9.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3分)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

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10.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4分)①“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

”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②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11.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分)(三)非文学作品阅读(8分)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

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

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

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

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

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

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

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

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

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

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

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2.这篇文章采用了顺序,主要说明了和放线菌的作用。

(2分)13.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14.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2分)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B.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D.“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去。

(四)古诗阅读(4分)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②。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③。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④。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选自《诗经·魏风》) 【注释】①硕:大。

黍:黏米。

②三岁:多年。

贯:供养。

女,同“汝”,你。

③逝:誓。

适彼:到那个。

爰:哪里。

④德:感德。

16.《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

《毛诗序》里说本诗“刺重敛也。

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用的是的手法。

(1分)17.本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上下章基本相同,重复中又有变化。

请结合本诗内容具体分析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3分)(五)文言文阅读(10分)【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