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11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A.便利的交通形乏2. 读我国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图示地区开发利用方式的叙述,合理的是()天然橡胶林C. 在①地附近地区发展探险漂流运动设全年日出观景平台2)甲、乙两地中,乙地聚落发展规模更大,对其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乙地()A.地形更平坦开阔B. 更接近水能资源富集地C.水陆交通更便利B. 平坦的地C. 自然资源贫D. 水源充足A. 在图示地区的南部重点发展柑橘种植业B. 在②地附近地区培育D. 在甲地建D.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较小3. 下面的邮票上绘有民居,其中反映当地降水量相对较少地区的民居是()4. 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受降水影响而存在的是( ) A.甘肃夏河县的土墙平顶屋服装一藏袍C. 东北地区房屋有双层窗户 毛驴运输5. 民居外貌景观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下列四种民居中,能反映湿热气候特点的是(6. 关于我国南北方比较正确的是( )A. 北方传统屋顶坡度大、墙体高,为排水通风B. 北方河流流量大,没有结冰期C. 传统交通工具是南船北马D. 南方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7. 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B. 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D.B. 青藏地区藏式D. 黄土高原利用)A.C. B.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D.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8.该图所示的应是下列哪一民族的住房、服饰()A.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B.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C.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D.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9.该图阴影表示世界文明古国的发祥地,图中①地是()A.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B.印度河流域C.美索不达米亚平原D.尼罗河三角洲10.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轧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如图),该地区民居能够反映当地气候类型是()11. 下列民居建筑与其地点搭配不当的是(B.竹楼﹣西双版C.吊脚楼﹣湘D.土楼﹣福建A. 窑洞﹣贵阳(1)下列聚落与分布匹配正确的一组是()A.蒙古包﹣青藏高原B. 纳C. 窑洞﹣云贵高原(2)目前,图中窑洞分布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坏伐13.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竹楼﹣西双版D. 冰屋﹣东北平原)B. 湿地破C. 森林砍D. 河流污染1)甲图属于哪种宗教的建筑风格()A. 道教教教2)乙图中所示民居的自然环境是()A. 高温多雨寒凉B. 基督C. 佛D. 伊斯兰教B. 终年严C. 冬暖夏D. 长夏无冬14.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
”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A. 农村B.C. 渔村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林场12.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读下列四幅聚落景观图,完成小A. 甲地居民居住帐篷,过着游牧生活—气候炎热B. 乙地居民多住高脚屋—气候湿热C. 丙地居民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D.丁地居民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18. 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
A. 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A. 东西伯里亚──热带干旱草原C. 也门──气候湿热,多河湖B.沙特阿拉伯──气候严寒( 1)图中序号与其气候特征的搭配正确的是()A.①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年高温多雨C. ③终年炎热干燥D.④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2)图中序号与其住房、服饰等的搭配正确的是()A. ①居住木屋,身穿毛皮服装,传统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B. ②居住帐篷,身穿白色长袍,过着游牧生活C. ③居住窑洞,以马车为交通工具D.④居住高脚屋,身穿和服如图中,不同的地区居民的生活习俗与当地自然条件的组合正确的B. ②终16. 读下图,完成小题B. 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C. 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19.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下面的地区与传统民居的搭配正确的是( )A. 内蒙古地区——竹楼中国黄土高原——窑洞C.西双版纳地区——冰屋 D.区——蒙古包20. 读“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面小题。
21. 下图是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日本传统民居——合掌式房屋。
该种风格的民居主要位于本州岛中部的内陆地区。
合掌式建筑的屋顶十分陡峭,主要为防止(B.北极地1)下列对该地降水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全年多雨B. 夏季多雨2)可能位于该地的建筑是C.)冬季多全年少雨A. 夏季白风沙B. 冬季大C. 秋季风D. 地震破坏1)河流D 的流向为()A. 近南北向向向B. 近东西C. 东北一西南D. 西北一东南向2)如图2 的比例尺为1:200000,图中A.B 两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2cm,则其直线距离约为(A. 100m3)假如图示地区为我国北方某地,关于河流A. 水量变化小象年4)甲聚落与乙聚落相比()A. 甲地海拔高于乙地B. 甲、乙两地海拔相同C. 甲地位于乙地的北方B. 200mC. 300mD. 4000mD 的说法正确的是()B. 可能有凌汛现C. 汛期可达半D. 无结冰期D.23. 在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许多地方的民居跟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
比较甲、乙两幅民居图,说法正确的是()2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A. 甲多出现在南方地区B. 乙多出现在北方地区C. 甲所在地区比乙所在地区降水少D. 甲所在的区比乙所在地区降水多24.2014 年4 月以来,淮北市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出行,获得市民点赞,鼓励市民选用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这有利于()①减轻大气污染②减少能源消耗③传递绿色环保理念④减少交通事故.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①②③④25. 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A. 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少D.气候终年炎热地区,聚落分布稠密26. 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当地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读下列我国四幅民居景观图片, 下列古诗可能描述③民居地区的是()A.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B.C.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D.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1)小明最有可能到达了()A. 青藏高原原原(2)解决该地区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A. 植树造林湖牧(3)该地最有特色的民居是()A. 窑洞楼楼28. 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
B.基督C.佛D. 伊斯兰教B.终年严C.冬暖夏D.长夏无冬29. 临沂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小明,利用导学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请结合图18 帮助小明完成相关问题。
B.C. 云贵高D. 黄土高原内蒙古高B. 退田还C. 退耕还D. 修建水库B.C. 骑D. 土楼1)甲图属于哪种宗教的建筑风格()A. 道教教教2)乙图中所示民居的自然环境是()A. 高温多雨寒凉15. 图16. 图17. 图27. 如图为小明假期旅游时拍的一组照片,请回答下吊脚探究主题: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主探究】(1)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分别写出图15 中甲地和丙地适宜布局的主要农业部门。
(2)图16 中从甲→乙→丙,地势越来越 __________ ,人口密度越来越 __________ 。
(3)结合图15,说出密西西比河干流两侧支流的流向,并分析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由图17 和图18 可知,非洲大陆赤道地区西部为热带雨林气候,东部为_____________ 气候,导致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_________ 。
(5)【归纳小结】地形影响地理环境的事例还有很多,请在结构图(图19)中①、②处补充填写适当内容,完善知识结构。
30.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为 ________ 聚落,乙图所示为__________ 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影响A.B.C 三地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 ____________ 。
(3) A.B.C 三地聚落的形态多为_________ (团块或条带)状。
(4)图中A处附近河流是由_________ 流向 __________ 。
31.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读图1.2 ,回答下列问题:(1)图1 中序号代表的山脉是: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 .(2)山脉③以东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__________ ,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 .(3)图1 中甲、乙、丙三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岩溶地形广布的是 _____________ ,该区域易发生的山地灾害有_________ 等.(4)图2 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图.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下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双选).A. A 地开垦耕地,发展种植业B. B 地种植花卉疏菜,方便供应城区C. C 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 D 地发展海水养殖(5)根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因素,简要分析 E 地发展成为城镇的优势. ___________32.下图是山东省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初中学生计划在图示区域进行研学旅行活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区地形以__________ 为主,河流干流流向为 __________ 。
(2)若A处气温为20℃,山峰B 处气温最低不低于 ___________ ℃。
(3)同学们计划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 C 处,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4)若在D 处突遇泥石流,则①②③三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 ___________(5)该地区的典型植被是 _________ 。
(6)简要分析图中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
33.我国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
探究内容:不同地区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究方法:阅读图片资料,联系各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温馨提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探究结论:(1)A民居是 ________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__________ 地区(填地形区)。
(2)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是__________ 。
(3)以南方地区为例,我国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