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内容部分* 这学期,我们又养成了两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写日记、树木有光合作用,“绿色宝库”指森林,“绿色的希望”指沙退鸟舞。
2、《第一朵杏花》A、课文讲的是邻居孩子帮竺可桢观察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故事。
他说:“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
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春天的歌。
”这段话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电线比作五线谱,用音符来比喻燕子。
这支“春天的歌”会是一支赞美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勃勃生机、通过“常客”“差不多每天”“报告”“显示显示……新本领”可以体会到小男孩活泼天真、好奇心强的特点。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知道里面是什么”表现了我不以为然的情态。
“真的”“果然”“却从未见过”写出了我见到“五角星”时的惊、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人们根据鲸外形“流线体”的特点改进了船体的设计。
根据鸡蛋的“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这门学问叫做仿生学。
请另外说出几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例子:根据蝙蝠个:囫囵吞枣、不甚了了。
* 真知不像小溪,也不像桃李;它像美玉,像原油,只有、课文是一篇历史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春秋时代,晋国由祁黄羊担任中军尉。
因为多年征战使祁黄羊的腿脚落下毛病,所以他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
他先后推举了两个人,每次都很认真严肃,从“郑重”“慎重”等词可以看出。
用文中的一句话赞美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用三个成语来赞美他:出以公心、处事公正、大公无私。
文中的“仇”指杀父仇人解狐,“亲”指亲生儿、课文是一出独幕剧,写法和其他课文不一样。
剧本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
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
括号内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幕起就是幕布拉开,幕落就是幕布闭合。
B、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
公仪休是鲁国的宰相,他很爱吃鱼,于是就有某大夫派管家送来两条大鲤鱼,可是他却拒收了。
子明问他原因,他说:如果我收了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
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就不能吃得上鱼。
想吃鱼就自己买,这样就一直有鱼吃。
可见,公仪休是个清正廉洁、以身作则的人。
公仪休拒收的“礼物”是两条大鲤鱼,拒收的借口是:一闻到鱼腥味就要呕吐。
C、人物特点分析:公议休: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聪明机智子明:谦逊有礼、勤学好问大夫及其管家:阿谀奉承、别有用心* 与“三国”有关的词语: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形容诸葛亮的成语: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
11、《永远的白衣战士》A、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B、“永远的白衣战士”指的是叶欣。
2003年抢救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工作被作者称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叶欣护士长冒着“高风险”,进行着“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她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
从“斩钉截铁”、“声色俱厉”两个词语看出,她决不让同事受感染。
3月29日下午,在她的追悼会上,花圈如海,泪水如雨。
遗像中,她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让人感动,值得我们学习!、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与母亲的对话,简介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作者以为母亲有100多斤,没想到母亲最重的时候才89斤。
作者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错觉,是因为“小时候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就算作者长大后,逢有重担,母亲也总是抢着挑。
想到母亲用那么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作者心情十分愧疚,于是产生了抱母亲入睡的想法。
后来,好像睡着了的母亲流下了泪水,这是幸、赞美母亲的成语有:呕心沥血、含辛茹苦、无怨无悔,赞、萨沙的妈妈告诉他: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朝着蔷薇丛走去。
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因为他保护了比他弱小的蔷薇花,所以他问妈妈:“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E、雨前的蔷薇花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雨中的蔷薇花被冲掉了几片花瓣,低垂着头。
形容雨大的成语大雨如注、滂沱大雨。
F、你是最弱小的人吗?举例说说:我也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曾经帮助同学打扫过卫生,给摔倒的同学抹药等等。
* 大黄(dài huáng)白术(bái zhú)黄芪(huáng qí)黄芩(huáng qín)川芎(chuān xiōng)茯苓(f ú líng)* 请另外写出几种中药名:板蓝根、金银花、当归、刀豆子……* 形容医护人员的成语:白衣天使、玉洁冰清、救死扶伤、处变不惊、舍生忘死。
*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摘自《三字经》15、《鸟语》冶长”意思是:懂鸟语的专家。
作者最喜欢和布谷鸟对话,在对话中我知道了要勤劳刻苦。
喜鹊“喳喳喳喳”的叫声像在报喜:“喜事到家,喜事到家”。
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作者一听到鸟儿的叫声便以“知音”自居。
他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学到了勇敢顽强的倦鸟知还成群结队一唱一和呼朋引类欢呼雀跃*人心齐,泰山移。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水涨船高,柴多火旺。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
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古今贤文·合作篇(上)》18、《沙漠中的绿洲》A、课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课文开篇点题,交代在阿联酋的茫茫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再采用间接叙述(耳闻)的方法,转述阿拉伯朋友的话,写阿拉伯人民克服种种困难,在沙漠中种植花草树木,建成了美丽的绿洲;接着直接描写(目睹)园林工人的语言和动作,生动展示了阿联酋人是怎样精心管理花草树木的;最后写有了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美好的生存环境。
B、“沙漠中的绿洲”指的是阿联酋的城市,文中重点介绍了迪拜这个城市。
“不毛之地”、“咸而板结”等词让我们感受到那里的环境十分恶劣,但是这并没有吓倒阿联酋人民。
“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这句话既说明在那里培育一棵树十分困难,也让我们感受到阿联酋人民对环境的重视。
正是因为他们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所以沙漠才会被改造生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美丽城市,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文中最能体现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非常精心的小事例是园林工人给树木花草“洗脸”。
19、《云雀的心愿》A、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以“他们飞呀飞”为线索,讲述了小云雀跟妈妈飞出森林,一路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
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
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
B、课文中,云雀母子飞到沙漠,被黄沙迷得睁不开眼;又飞到大河,看到几处河堤被冲垮了,村庄淹没在洪水之中。
这都是因为人们破坏森林造成的。
云雀妈妈把森林比作大水库 ,因为树冠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树干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
森林里土壤的蓄水能力更大。
森林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
夏天,枝叶可以挡住强烈的太阳光,自然就凉快;冬天,由于树木的遮挡,林子里的热量不易散失,所以就暖和些。
听了妈妈的介绍,小云雀产生了这样美好的心愿,那就是:邀上小伙伴去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 关于“说”的成语:欲言又止吞吞吐吐闪烁其词支支吾吾口若悬河妙语连珠高谈阔论眉飞色舞。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宋杨万里)20、《古诗两首》A、两首诗的共同之处是:都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儿童天真淳朴的形象,表现了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儿童十分喜爱的心情。
B、《池上》是唐代白居易所作,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表现了小孩的天真无邪、淳朴可爱。
前两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是叙事,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表现了小孩的天真调皮,要读出小孩的天真调皮;后两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是写景,衬托了偷采白莲的小娃天真无邪、纯朴可爱,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要读出景色之美,用美景感受小娃的天真无邪、纯朴可爱。
诗意: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
可是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的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池上:池塘里、荷花塘里。
艇:比较轻便的小船。
解:知道,懂得。
一道: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C、《小儿垂钓》是唐代胡令能所作,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前两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重在写形,写小孩学钓鱼的姿势,描绘了小孩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
“蓬头”写出小儿不加粉饰的自然形貌,“侧坐”坐的很随意,“莓苔”丛生也不在乎,要读出学钓的认真专注。
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重在写神,写路人借问,小孩招手不应的动作神态。
“路人借问”小孩“遥招手”是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准确生动地刻画了小孩天真专注的神态,“招手”而不是“摇手”,说明小儿并没拒绝,只是让过路人靠近一些,他会轻声作答的,小儿天真可爱的神情被刻画的惟妙惟肖,要读出小儿的天真可爱和机灵。
诗意: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边学钓鱼,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小小的身体。
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小孩远远的就招招手,意思是让过路人靠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
稚子:小孩子。
垂纶:垂钓,钓鱼。
侧坐:斜着身子坐着。
莓苔:泛指野草。
映:掩映。
借问:向人打听。
遥:远远地。
应:应答。
D、“偷”本指暗中拿走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瞒着人,悄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