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杭州市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苏教版

浙江省杭州市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苏教版

杭高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00分。

2.本卷答案一律做在答卷页上。

一.(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A.熨.帖(yù)寒暄.(xuān)逡.巡(jūn)恪.尽职守(kè)B.蹙.缩(cù)间.或(jiān)甄.别(zhēn) 沸.反盈天(fèi)C.氤氲.(yūn)刀俎.(zǔ)摭.拾(zhí)游目骋.怀(chěnɡ)D.莞.尔(wǎn)炮.烙(pào)犄.角(jī) 少不更.事(gē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祛除去粗存精缠绵棉里藏针B. 陨落殒身不恤谰言陈词滥调C. 诀窍熟能生巧伦理精美绝纶D. 辐射幅员辽阔精致淋漓尽至3.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一夜之间便洛阳纸贵....。

购书中心开门十分钟不到,上百本莫言作品存货被一扫而空。

莫言是我国著名作家,获诺奖之前已经蜚声..海内外,可是在获奖之前,他的作品湮没于众多包装得美轮美奂....的书籍当中,无人问津。

对于因得奖而引发的抢购、阅读莫言作品热潮,莫言很不以为意....,他说:“我不希望出现所谓的‘莫言热’,即便有,也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冷却下去。

大家该干嘛就干嘛。

”A.洛阳纸贵 B.蜚声 C.美轮美奂 D.不以为意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B.欧洲经济危机让欧元区小国不仅处于破产边缘,也让不堪经济困境打击的希腊、爱尔兰和意大利老百姓走上寻死之路。

C.现在白话诗之外,出现了废话诗。

这是诗歌的另类表达,也是在挑战大众审美。

在国外它被归入现代派。

D.近日,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在刻有30万遇难同胞字样的石碑前低首默哀。

鸠山由纪夫是继村山富市和海部俊树后,第三位访问纪念馆的日本政府前首相。

5.阅读下面三则广告词,回答问题。

(1)不同的酷,相同的裤。

(李维斯牛仔裤)(2)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义务献血)(3)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

(英特尔公司)从上面三则广告中任选一则,对其创意或效果进行评价。

(字数不超过80字)6.某中学在开学之后,举办了以“宽松式管理对中学生是否更有利”为辩题的辩论会,请针对正方辩词写出你的辩词。

(3分)正方辩词:宽松式管理对中学生更有利。

因为宽松,中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不受学校的过分约束,从而有利于张扬个性,多元发展。

反方辩词:。

二.(1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

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

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虽有圣智,不能与谋。

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

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

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

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新五代史》)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能以小善中.人之意迎合 B.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使感到痛快C.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让 D.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宦官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其源深于.女祸不拘于.时,学于余B.虽.有圣智,不能与谋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C.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高屋建瓴,从历史的高度揭示了宦官对国家政权造成的严重的危害,从而警告后世君王必须特别警惕宦官之祸。

B.宦者为害是因为他们日常行事在帝王身边且和帝王关系亲密,且善用小小的善言善行迎合人心,从而使帝王亲近他们而疏远贤士。

C.作者通过宦者之祸与女色之祸的比较,指出君王若能及时醒悟,揪住他们把他们赶走就能消除祸患。

D.欧阳修的另一篇文章《伶官传序》中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本文对宦官之祸的分析再一次验证了这一说法的正确性。

10.翻译划横线的句子(5分)①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句(3分)三.(13分)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2——15题。

细细的潮音张晓风⑴每到月盈之夜,我恍惚总能看见一幢筑在悬崖上的小木屋,正启开它的每一扇窗户,谛听远远近近的潮音。

⑵而我们的心呢?似乎已经习惯于一个无声的时代了。

只是,当满月的清辉投在水面上,细细的潮音便来撼动我们沉寂已久的心,我们的胸臆间遂又鼓荡着激昂的风声水响!⑶那是个夏天的中午,太阳晒得每一块石头都能烫人。

我一个人撑着伞站在路旁等车。

空气凝成一团不动的热气。

而渐渐地,一个拉车的人从路的尽头走过来了。

我从来没有看过走得这样慢的人。

满车的重负使他的腰弯到几乎头脸要着地的程度。

当他从我面前经过的时侯,我忽然发现有一滴像大雨点似的汗,从他的额际落在地上,然后,又是第二滴。

我的心刹那间被抽得很紧,在没有看到那滴汗以前,我是同情他,及至发现了那滴汗,我立刻敬服他了——一个用筋肉和汗水灌溉着大地的人。

好几年了,一想起来总觉得心情激动,总好像还能听到那滴汗水掷落在地上的巨响。

⑷有一次,午夜醒来,后庭的月光正在涨潮,满园的林木都淹没在发亮的波澜里。

我惊讶地坐起,完全不能置信地望着越来越浓的月光,一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快乐,还是忧愁。

只觉得如小舟,悠然浮起,浮向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的青天,而微风里橄榄树细小的白花正飘着、落着,矮矮的通往后院的阶石在月光下被落花堆积得有如玉砌一般。

我忍不住欢喜起来,活着真是一种极大的幸福——这种晶莹的夜,这样透明的月光,这样温柔的、落着花的树。

⑸生平读书,最让我感慨莫过廉颇的遭遇,在那样不被见用老年,他有着多少凄怆的徘徊。

昔日赵国的大将,今日已是伏枥的老骥了。

当使者来的时候,他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的苦心是何等悲哀。

而终于还是受了谗言不能擢用,那悲哀就更深沉了。

及至被楚国迎去了。

黯淡的心情使他再没有立功的机运。

终其后半生,只说了一句令人心酸的话:“我思用赵人。

”⑹想想,在异国,在别人的宫廷里,在勾起舌头说另外一种语言的土地上,他过的是一种怎样落寂的日子啊!名将自古也许是真的不许见白头吧!当他叹道:“我想用我用惯的赵人”的时候,又意味着一个怎样古老、苍凉的故事!而当太史公记载这故事,我们在二千年后读这故事的时候,多少类似的剧本又在上演呢?⑺博物馆时的黄色帷幕垂着,依稀地在提示着古老的帝王之色。

陈列柜里的古物安静的深睡了,完全无视于落地窗外年轻的山峦。

我轻轻地走过每件千年以上的古物,我的影子映在打蜡的地板上,旋又消失。

而那些细腻朴拙的瓷器、气象恢宏的画轴、纸色半枯的刻本、温润无暇的玉器,以及微现绿色的钟鼎,却凝然不动地闪着冷冷的光。

隔着无情的玻璃,看这个幼稚的世纪。

⑻望着那犹带中原泥土的故物,我的血忽然澎湃起来,走过历史,走过辉煌的传统,我发觉我竟是这样爱着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

那时候,莫名地想哭,仿佛一个贫穷的孩子,忽然在荒废的后园里发现了祖先留下来买宝物的坛子,上面写着“子孙万世,永宝勿替”。

那时,才忽然知道自己是这样富有——而博物院肃穆着如同深沉的庙堂,使人有一种下拜的冲动。

⑼在一本书上,我看到史博士①的照片。

他穿着极简单的衣服,抱膝坐在一块大石头上。

背景是一片广漠无物的非洲土地,益发显出他的孤单。

照画面的光线看来,那似乎是一个黄昏。

他的眼睛在黯淡的日影中不容易看出是什么表情,只觉得他好像是在默想。

我不能确实说出那张脸表现了一些什么,只知道那多筋的手臂和多纹的脸孔像大浪般,深深地冲击着我,或许他是在思念欧洲吧?大教堂里风琴的回响,歌剧院里的紫色帷幕也许仍模糊地浮在他的梦里。

这时候,也许是该和海伦在玫魂园里喝下午茶的时候,是该和贵妇们谈济慈和尼采的时候。

然而,他却在非洲,住在一群悲哀的、黑色的、病态的人群中,在赤道的阳光下,在低矮的窝棚里,他孤孤单单地爱着。

⑽我骄傲,毕竟在当代三十二亿张脸孔中,有这样一张脸!那深沉、瘦削、疲倦、孤独而热切的脸,这或许是我们这贫穷的世纪中唯的一产生。

⑾当这些事,像午夜的潮音来拍打岸石的时候,我的心便激动着。

如果我们的血液从来没有流得更快一点,我们的眼睛从来没有燃得更亮一点,我们的灵魂从来没有升华得更高一点,日子将变得怎样灰黯而苍老啊!⑿不是常常有许多小小的事来叩打我们心灵的木屋吗?可是为什么我们老是听不见呢?我们是否已经世故得不能被感动了?让我们启开每一扇窗门,去谛听这细细的潮音,让我们久暗的心重新激起风声水声!【注】①史博士:“非洲圣人”阿尔贝特·施韦泽(1875~1965)又翻译为史怀哲,德国哲学家、神学家、医生、管风琴演奏家、社会活动家、人道主义者,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思想,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1913年他来到非洲加蓬,建立了丛林诊所,从事医疗援助工作,直到去世。

(本文有改编)12.在文章第②、⑦、⑩段中作者对现代社会有三种不同的评价:“一个无声的时代”、“这个幼稚的世纪”、“我们这贫穷的世纪”,请分别简析其内涵。

(3分)13. 第⑩段中作者说“当这些事,像午夜的潮音来拍打岸石的时候,我的心便激动着。

”纵观全文作者写了几件事。

请分条陈述。

(3分)14.在第段⑨中写看到史怀哲博士的照片,描写了照片上的背景、他的神情和他的默想,表现了他内心的一种什么情感?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15.请你说说作者以“细细的潮音”为题的妙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