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春西南大学[0282]《教育统计学》在线作业答案

2019春西南大学[0282]《教育统计学》在线作业答案

1、两个变量之间精确和稳定的变化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1. A.√2. B.×2、标准分数的数值大小和正负,可以反映其原始数据在团体中的位置。

1. A.√2. B.×3、抽签法是单纯随机抽样的一种方法。

1. A.√2. B.×4、通过计算所搜集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来反映变量分布的离散趋势。

1. A.√2. B.×5、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

1. A.√2. B.×6、算术平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所得之商。

1. A.√2. B.×7、学生某科考试成绩属于随机变量。

1. A.√2. B.×8、几何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

1. A.√2. B.×9、用量尺测得的学生身高数据属于测量数据。

1. A.√2. B.×10、直方图是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

1. A.√2. B.×11、统计图由标题、图号和标目构成。

1. A.√2. B.×12、推断统计的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 A.√2. B.×13、样本上的数字特征称为样本容量。

1. A.√2. B.×14、统计表由标题、表号、标目、线条、数字、表注等项目构成。

1. A.√2. B.×15、在分层抽样中,将总体分层的基本原则是各层内部以及层与层之间差异都要大。

1. A.√2. B.×16、教育统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1. A.√2. B.×17、点估计是直接用样本统计量的值估计相应总体参数的值。

1. A.√2. B.×18、数据60、45、90、66、80的中位数是90。

1. A.√2. B.×19、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分布越不整齐。

1. A.√2. B.×20、分层抽样是按照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把总体划分成几部分(即几个层),然后从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械抽样的抽样方法。

1. A.√2. B.×21、机械抽样的基本方法是:排序、确定间隔、抽取个体。

1. A.√2. B.×22、机械抽样是把总体中所有的个体按一定顺序编号,然后依固定的间隔取样的抽样方法。

1. A.√2. B.×23、从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关关系包括强(高度)相关、中度相关、弱(低度)相关。

1. A.√2. B.×24、统计表的标题要写在表的下方。

1. A.√2. B.×25、统计表的表注要写在表的上方。

1. A.√2. B.×26、总体的各种数字特征称为参数。

1. A.√2. B.×27、双向表χ2检验适用于按照两种标准分类的点计数据资料。

1. A.√2. B.×28、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正数,说明它们存在正相关关系。

1. A.√2. B.×29、任何随机事件的概率都是在0与1之间的正数。

1. A.√2. B.×30、可以使用标准差来比较两组单位不同的数据资料的差异程度。

1. A.√2. B.×31、一组数据中有极端数值时用算术平均数作为集中量指标也能很好地描述数据的典型水平。

1. A.√2. B.×32、直条图是用面积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

1. A.√2. B.×33、有5个学生的体育成绩分别为:88、73、88、78、98分,这组成绩的众数是98分。

1. A.√2. B.×34、数据组70、89、70、90分的全距是20分。

1. A.√2. B.×35、正态分布曲线是对称的。

1. A.√2. B.×36、χ2检验的数据资料是度量数据。

1. A.√2. B.×37、“65、69、72、87、92”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76.4 分。

1. A.√2. B.×38、整群抽样是以个体为单位的抽样方法。

1. A.√2. B.×39、众数是常用的差异量。

1. A.√2. B.×40、抽签属于分层抽样的方法。

1. A.√2. B.×41、标准正态分布上的平均数为1,标准差为0。

1. A.√2. B.×42、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是根据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来检验两个相应总体平均数之差的显著性。

1. A.√2. B.×43、某班50个学生中有20个男生,若随机抽取一个同学,抽到女生的概率是0.41. A.√2. B.×44、机械抽样不能和单纯随机抽样结合使用。

1. A.√2. B.×45、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超过40的样本。

1. A.√2. B.×46、标准差经常和算术平均数配对使用。

1. A.√2. B.×47、圆形图中扇形面积表示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

1. A.√2. B.×48、取值个数无限的数据称为间断型随机变量的数据。

1. A.√2. B.×49、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特征量。

1. A.√2. B.×50、差异量是代表一组数据的差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特征量。

1. A.√2. B.×51、描述统计是对已经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1. A.√2. B.×52、统计报表属于经常性资料。

1. A.√2. B.×53、随机事件的概率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1. A.√2. B.×54、教育统计是应用统计的分支,是教育科研进行定性分析的工具。

1. A.√2. B.×55、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1. A.√2. B.×主观题56、联系实际论述绘制统计图要遵循的规则。

参考答案: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规则:1.标题:统计图的名称应该简洁,能正确反映图形表现的内容,标题位于图的下方。

2.图号:为了使用方便,我们要给统计图编号。

如果在同一份资料里有几幅统计图,则按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号写在标题的左前方。

3.标目:对于有纵横轴的统计图,要分别在纵横轴上标明统计项目和尺度。

横轴一般作为基线,表示被观察的现等距,自左向右,由小到大,写在横轴的下方。

纵轴一般是尺度线,尺度从0开始,由下往上,从小到大,写在纵侧。

两个轴都要注明单位。

4.图形:图形要突出、清晰和美观,注意图形的高与宽的比例。

如果在一幅图中有几个图形,则要用一定的方式别。

5.图注:图中如有需要解释说明的地方,则可加图注。

图注的文字要简明扼要,用小号字写在标题的下方。

结合统计图的实例展开阐述。

57、联系实际阐述集中量和差异量的作用和各有哪些常用类型。

参考答案: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一类特征量。

它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通过计算所搜集数据的集中量来反映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说明所研究对象整体的发展水平和效果。

常用的集中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

差异量是表示一组数据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一类特征量。

通过计算所搜集数据的差异量来反映数据分布的离差异量越大,说明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分布越不整齐;差异量越小,说明数据变动范围越小,分布就越集中。

常有全距、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差异系数等。

结合实例展开论述。

58、联系实际阐述有哪些常用的抽样方法。

(要求对每种方法展开阐述)参考答案:常用抽样方法包括单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要求对每种方法展开阐述。

例如,机械抽样是把总体中所有的个体按一定顺序编号,然后依固定的间隔取样的抽样样方法:排序、确定间隔、抽取个体。

机械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可以结合使用。

按照机械抽样的原则在一定间隔区取单纯随机的办法来抽取个体。

分层抽样是按照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把总体划分成几部分(即几个层),然后从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样的抽样方法。

方法:首先进行分层,然后确定在各层抽取个体的数目,最后通过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从各层组成样本。

其他抽样方法和具体实例请自行解答。

59、在某小学随机抽取了40名三年级和60名四年级学生进行一项综合素质测试,测查结果:三年级学生的85分,标准差是4分;四年级学生的平均分是82分,标准差是6分。

请检验两个年级学生的测试结果有无异。

参考答案:解:⑴提出假设:H0:μ1=μ2H1 :μ1≠μ2⑵计算Z值:采用独立大样本Z检验,计算Z值的公式如下:根据公式计算出:Z=3⑶统计决断:Z=3>2.58,根据双侧Z检验的决断规则做出决断:0.0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零假设,两个年级学生的比较显著性的差异。

60、将下列20个学生的语文成绩以5分为组距编制一个完整的频数分布表。

72 88 94 72 74 70 83 94 97 9599 75 85 79 86 98 79 76 70 65表1 20个学生语文成绩的频数分布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