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婴幼儿常见消化问题应对与科学喂养指南

中国婴幼儿常见消化问题应对与科学喂养指南

中国婴幼儿常见消化问题应对与科学喂养指南(2016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宋国维山东省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何守森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古桂雄目录第一部分:婴幼儿消化系统问题概述一、序言二、报告目的与方法三、常见婴幼儿消化系统问题及其成因第二部分:专家共论婴幼儿科学喂养与常见消化问题应对方法一、专家简介二、戴耀华:婴幼儿便秘与辅食、奶粉的关系三、宋国维:如何预防婴幼儿消化系统问题四、何守森:婴幼儿便秘的原理及防治五、古桂雄:婴幼儿奶粉的营养成分与消化吸收第三部分:婴幼儿消化问题与配方奶粉的关系研究一、母乳喂养可降低消化不耐受的风险二、配方奶粉应符合婴幼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和需求三、保留天然营养小分子,有利于婴幼儿消化系统的改善第一部分:婴幼儿消化系统问题概述一、序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消化系统疾病是婴幼儿门诊中最多发的疾病之一。

据统计,有32%的儿科门诊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其中25%的消化系统疾病咨询与排便有关。

消化系统是人的一个重要系统,承担人的营养消化、转运、吸收的功能。

其中婴幼儿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阶段,新陈代谢非常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比较高。

然而,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功能还不成熟,这就形成了营养需求多和营养消化弱的矛盾,势必会出现一些消化问题。

二、报告目的与方法(一)报告目的:本报告以实操案例入手,邀请业界资深的权威专家从最通俗易懂的角度来讲述常见的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知识、问题以及预防的措施,以期让婴幼儿父母们对此类常见问题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从而了解更加科学的婴幼儿喂养方法。

(二)报告方法:1.专业研究机构、网站官方统计数据2.临床案例及病患咨询3.权威儿科专家的案例解析与观点4.相关背景调查资料三、婴幼儿常见消化系统问题及其危害(一)婴幼儿呕吐婴幼儿常见呕吐有三种类型:1.溢乳。

主要是在吃多的情况下,或吞入了空气,吃完奶从口角流出少量的乳汁,这种情况一般不影响健康;2.普通呕吐。

吐之前常常有恶心,吐一口奶,不是从嘴角流出来的。

如果反复连续呕吐,就是病态的,就需至医院就诊;3.喷射性呕吐。

没有恶心,有大量的胃内容物突然从口腔或同时从鼻孔喷出来。

这种情况建议立即至医院就诊。

一般而言,发生此状况的原因有可能是婴幼儿喂养过程中吞咽了大量的空气。

当然,其他如颅内高压、胃扭转、幽门梗阻等疾病也常见并发喷射性呕吐;图一:溢乳图二:普通呕吐图三:喷射性呕吐婴幼儿容易发生呕吐主要是因为消化系统不完善。

第一个是食管,食管弹力纤维和肌肉发育不全,而且食管下段的贲门括约肌工作状态不佳,是松驰的,容易发生胃内容物向食管返流,返流以后出现呕吐。

第二个是胃,胃的出口是幽门,发育不是很好,自主神经调节又不行,常常由紧张变成痉挛,所以胃内容物排出比较缓慢,容易一返流发生呕吐。

第三个是新生儿、小婴儿吃奶会咽下一些空气,空气排出是向上活动,经过贲门到食道,形成打嗝,往往会带出一些奶汁,量多会吐出一大口奶。

这种情况可以避免,吃完奶以后多拍拍背,打嗝以后,吐奶机会减少,可以避免吐奶时误吸到气道产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二)婴幼儿腹胀腹胀表现为腹部膨隆,新生儿、小婴儿吃饱可以看见全腹膨隆,常常高出剑突,这种情况属于正常表现。

婴幼儿是否存在腹胀症状,可以简易通过日常观察来分辨。

当婴幼儿处于饥饿状态下,膨隆的腹部是平扁的、软的,如果饥饿时还持续膨胀而且有张力,就是腹胀。

婴幼儿腹部容易膨隆是因为肠里气体比较多,肠壁也薄,又充气,腹部的肌肉也软。

腹部外围就显得又圆又隆,这时婴幼儿消化道内就有可能有积气,应送至医院进行检查,通常可以通过叩诊、听诊,以及其他的相应检查来找出原因。

(三)婴幼儿腹泻腹泻简而言之,是指婴幼儿正常大便的规律发生变化,如次数增加、性状改变等等。

产生腹泻的原因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体质因素、感染因素、消化功能紊乱。

婴儿发生腹泻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跟婴幼儿的体质有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内因问题。

内因问题包括几个方面:1.胃肠道负担太重2.调节机能差3.免疫功能不完善4.患儿自身先天不足,容易患佝髅病和营养不良。

此类患儿也常见消化功能紊乱除了内因以外还有其他因素,指的是非感染因素。

常见的因素包括:1.喂养不当。

比如蛋白质少,碳水化合物多,肠道里发酵过程增加,所以大便过稀,容易泻;2.肠道缺少特定的酶。

比如单糖酶、双糖酶,很常见的是乳糖酶,缺乏乳糖酶容易腹泻,大便次数很多;3.食物过敏。

4.生活规律的改变。

比如外界气候突然变化,也可以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和性状改变。

(四)婴幼儿便秘婴幼儿便秘是一种常见病症,指大便干燥,隔时较久,有时排便困难。

一般来说,婴幼儿便秘可以分为器质性便秘、习惯性便秘两种。

器质性便秘是指婴幼儿因先天性或器质性疾病所致肠壁及腹壁肌肉松弛等原因,导致大便不易排出。

如果新生儿阶段一开始就出现便秘情况,需要特别的重视,并考虑其先天性因素的可能性。

器质性便秘最常见的有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无肛门或肛门狭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如先天性的巨结肠等,在新生儿病患中相对比较多见;还有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孩子,由于内分泌问题导致肠道肌肉比较松驰,从而引发便秘。

但总体而言,因先天因素而导致的器质性便秘相对较少,更多见的还是由后天因素而产生的便秘症状。

由后天因素而产生便秘的婴幼儿,通常表现为大便比较干燥,两三天或者三四天大便一次,而且大便的时候便块比较干硬,排便有一定的困难,孩子感到肛门痛,甚至引起肛裂,这些都可以叫做习惯性便秘。

此类便秘比较多发于婴幼儿添加辅食之后,由于饮食方面不太科学,容易引起习惯性便秘。

因为人体消化系统在婴幼儿阶段,其乙状结肠和直肠在相对较长,增加了其对水分的吸收,所以导致婴幼儿较易出现便秘症状。

此外,吃的东西过于精细而忽略了纤维素的适当摄取,也会引起婴幼儿便秘。

其他诸如饮食不规律、饮食成分不当、偏食、定时排便的规律差等等,都易引起婴幼儿便秘症状。

章节小结:消化系统问题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最为频发的问题,其危害不容忽视。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婴幼儿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问题的科学解析,使读者了解到此类消化系统问题的基本原理。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文还会邀请权威专家对实际临床案例进行分析与解答,使读者更清晰的了解婴幼儿消化系统问题的应对方式,为广大婴幼儿的父母打好科学喂养、科学育儿的基础。

第二部分:专家共论婴幼儿消化问题应对方法与科学喂养一、专家及分享课题索引专家简介分享课题戴耀华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导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主任委员【婴幼儿便秘与辅食、奶粉的关系】宋国维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主任中华急诊医学会儿科学组副组长【如何预防婴幼儿消化系统问题】何守森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理事【婴幼儿便秘的原理及防治】古桂雄苏州大学儿科临床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早期发展分会副主任委员【婴幼儿奶粉的营养成分与消化吸收】二、戴耀华专家分享⏹案例1赵女士问:随着进入夏季,发现家里3个月大的宝宝有时候使劲排便排不出来,甚至要隔三、五天才拉一次,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戴医生答:3个月大的宝宝由于解便机制未发育成熟,常常会大便积多,直肠壁的神经感受到膨胀压力,引发反射性的解出,从而导致婴儿几天才解一次大便。

吃母乳的小孩,由于母乳吸收较完全,大便量较少,有些婴儿反而会好几天才解一次便,不一定随吃随解。

所以,判断新生儿是否便秘的方法是观察大便性状,如果性状正常,几天不大便也属正常。

如果不放心,建议带宝宝到医院咨询医生,如果是由于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便秘,要调整饮食结构,多喂水,并顺时针轻轻按摩肚子。

⏹案例2徐女士问:宝宝长到4个月后,就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了,想让宝宝的营养更丰富,那么添加辅食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每天又要添加多少辅食呢?戴医生答:4-6个月的宝宝饮食仍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辅食添加以尝试吃为主要目的。

添加的量从1-2勺开始,主要提供流质及泥糊状食品。

依次提供米粉、蔬菜泥、水果汁或泥(果汁先从兑水开始,然后再喝原汁),每日饮奶量约为600-800毫升,不要超过1000毫升。

一般以每日哺乳5次,间隔4小时为宜。

7-9个月宝宝可开始接受肉类食物,逐渐从泥糊状食物向固体食物过渡。

蛋类从最初的蛋黄泥逐渐转为蛋羹。

到8个多月时,可以是煮蛋,食物大小从碎末逐渐过渡到小块儿状。

每日饮奶量约为600~800毫升,不要超过1000毫升。

10-12个月宝宝已由出生时以乳类为主渐渐过渡到乳类提供一半或更多婴儿所需营养的阶段。

宝宝每日应继续母乳喂养并吃3次主食和1次点心。

可适当增加食物的硬度。

应从稠粥转为软饭,从烂面条转为包子、饺子、馒头片,从菜末、肉末转为碎菜、碎肉。

饮食规律向3餐1点2顿奶转变,同时保证一日饮奶不少于600毫升。

恰当地搭配食物种类,以保证宝宝的营养均衡。

戴耀华教授讲解小儿便秘与其辅食、奶粉的关系由于季节交替,早晚温差变大,有些宝宝出现了诸如食欲减退、出现厌食、烂嘴角、精神烦躁、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这些情况的出现,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自身脏腑娇嫩,在各种细菌与病毒的侵袭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下,导致宝宝易感染和“上火”。

这时,妈妈们不妨从日常生活中宝宝的水分摄入、母乳和配方奶粉的喂养以及辅食添加的情况入手来改善宝宝的便秘问题。

辅食添加需科学多数情况下,宝宝出现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和其饮食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5年和国际母乳协会发起倡议,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应接受纯母乳喂养。

满6个月后,在母乳喂养基础上开始添加辅食直至2岁或以上。

而与母乳喂养相比,吃配方粉的婴儿较容易出现便秘症状,其主要原因可能有几方面:1、调制配方粉过程经常出现粉过多现象。

因为很多家长总怕粉少会影响营养摄入;2、配方奶粉喂养过程中,仍在补充钙和维生素D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3、配方粉的消化吸收负担高过母乳;4、喂养过程过于追求干净,反而影响婴儿正常肠道菌群建立。

此外,配方奶粉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加热,热加工使得奶粉中蛋白质因某种反映发生结构改变,从而导致不易婴幼儿娇嫩的肠胃消化吸收,易便秘。

以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一旦出现便秘情况时,如满4个月可以加喂果汁(如番茄汁、桔汁、菠萝汁、枣汁以及其他煮水果汁等)来缓解。

6--8个月的宝宝,还可以添加较粗纤维的食物如麦片、红薯、南瓜等制成粥,也可以加水果,如香蕉、猕猴桃等。

此外,宝宝的每餐奶之间要喝些白开水。

配方奶粉选择以营养均衡易消化吸收为主在选择配方奶粉时,建议妈妈们首先考虑奶粉的营养均衡。

奶粉中含有适量的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元素,可以均衡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其他诸如益生元、核苷酸、硒、DHA等营养元素,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但还需要考虑这些营养素是否易被消化吸收,这就需要考察其营养配比,比如优质蛋白质比例酪蛋白:乳清蛋白为4:6,钙磷比接近2:1等,适当配比的营养元素有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