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不少07级的童鞋向我问起中山大学药学院的考研情况,所以就决定写个帖子介绍下情况,造福一下后面的学弟学妹们。
言语比较啰嗦,叙述的东西可能也是比较主观,其中应该有不少不对不确切的地方,希望各位同学和前辈能指正。
今年共有5名药大06级学生进入中大药学院复试,最终基本都录上了理想的导师和拿到了奖助名额,其中两位男生是药理,两位女生药剂,一位女生药化结构生物学实验室。
06级是药大人比较大规模地登陆中大药学院的一年,我们也希望以后也能有更多的学弟学妹能报考那。
我,06级,来自药大以“3+3年制”直研而闻名的专业。
从大二结束的暑假起起开始酝酿考外事宜,大三一年通过电邮联系了不少复旦、浙大药学院、中大的在读硕士学长学姐打探情况,后来大三下确定想报考的方向是临床药理后,基于专业方向需要强势医科和附属医院的依托以及导师招生情况、报考风险等指标确定下报考中大药学院,并最终考上了所预想的导师门下。
中大药学院大楼位于中山大学东校区,广州大学城里。
这里是珠江中的一个岛,10个大学环岛而建,地铁穿岛而过,环境不错,宿舍和校区都很新,体育馆和图书馆都很大,生活设施也很齐全,中大约有2万学生在东校区。
药学院的本科生生源质量比较好,据说一半是高考时被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刷下的高分考生。
比较喜欢药大的学生,招生时将药大来的和本院考生一视同仁,院里的老师里面也有很多在药大求学过。
1 中大药学院的优缺点:缺点:2003年才成立的药学院,历史和传统比中国五大药学院差很多,江湖地位不高,还处于迈向中国一流药学院的成长路上,院内学科发展也不均衡。
优点:引自过来人24号传奇人物苦瓜木鱼蛤蟆学长“软件硬件条件一流;数据库很多,仪器设备很新很贵,科研经费充足,用不完就乱买东西;实验条件很好,大小实验室都有空调;硕士不分公费自费每月都有500左右的生活补助,各种国际交流很多。
”另外觉得,因为中山医科较为强势的传统,所以中大比较重视这个年轻的药学院的发展。
广东省投巨资打造的华南新药创制中心(项目负责人是中大副校长医学院药理学教授颜光美)就将与药学院“构筑合作大平台,在经费支持、实验设备共享、科学研究队伍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及知识产权等领域全面联姻。
“2 导师和学科下面将介绍中大药学院比较强势的学科和比较推荐报考的导师。
药理:药理学科是药学院最有历史和传统的学科,导师基本在药学院成立前来自于中山医学院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也是现在中大药学院整体发展最好的学科。
药理主要分为两个PI(课题组)——中大临床药理所和药理毒理PI黄民教授:黄民PI负责人,院长,中大临床药理所所长,主要作临床药理,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遗传药理与药物基因组学,药物临床前药物代谢与动力学研究,Ⅰ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研究等。
课题组在东校区药学院和北校区医学院分别有实验室,其中医学院实验室部分的学生经常会出没于中山附属医院的各个科室取数据和样本。
我曾去过的PI组在药学院的实验室,面积比较大,学生办公室每人有个办公小隔间,还有两个细胞房和专门的实验准备室和清洗灭菌室,据师兄说实验室还雇有专人清洗器皿。
学生人数比较多,硕士毕业的要求是一篇SCI。
先前,硕士和博士人数相近,其中博士有不少送去国外学习的,小老板有四个,据说都很负责。
传说今年开始导师采取导师组制即进课题组的学生的导师名义上将是一个导师组包括黄教授、中大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陈教授、黄芝瑛教授以及刚从法国进修回来的赵立子副教授。
课题组实验经费比较充足,一般情况每年学术性硕士本院保研2人再研考招收5-6人。
个人感觉黄老师比较喜欢在相同情况下招收男生(实验室男生比较少)以及药大的学生(比如现在负责实验室管理的毕老师就是药大的前辈)。
刘培庆教授:药理毒理学PI负责人,副院长。
主要研究兴趣是心血管药理和比较蛋白质组学,旗下学生工作比较多的集中于分子药理部分。
最近和医学院的一教授一起申到了一个1200万新药重大专项,实验经费也相当充足。
基本情况是每年招收4名学生。
其助手蒋建敏副教授是药大戴德哉教授的学生,博后留学美国康大,现在也能单独招生,之前一直是研考专业课药综卷和药理复试笔试卷的命题人。
沈晓燕:09年回来的海归,药理最年轻的教授,属于药理毒理学PI。
之前先后留学日本三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博后工作5年,在美期间一作发表四篇每篇10分左右的paper,和一篇约6分的,主要作分子药理和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工作。
专心于基础研究工作,实验经费也很充足,会花很多钱购买各种极昂贵的抗体试剂盒,其实验室的学生戏称自己实验室除了学生其他都是进口。
每天都会亲自指导学生,为人也很nice很可爱,还会经常与学生讨论星座问题。
今年招收了学术硕士两名,其中就有一名药大的男生。
黄芝瑛:研究方向是毒理学,药学院安全评价中心主任,从事新药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工作和GLP规范工作,来药学院任教前是国家广州新药安全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今年收了一个本院保研生和一个研考学术性硕士,和不少在职定向专业型硕士。
P.S 关于中山医学院药理:作为中大医学院的强势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也是对很多人很有吸引力的,医学院那边的药理学作的比较基础,国际影响力比较大,实验条件和项目资金都很好,大牛也很多,如颜光美(中大副校长,神经药理),关永源(心血管药理),陶亮等。
一般会招20人,似乎每年都没招满,总是接收调剂生一两名,考分比较高,据说今年的第九就已经392分了,过去总是传说大牛们基本只招中大自己的学生,但是今年我复试前就听说似乎颜教授就没招满,手上还有奖助的名额,所以情况比较复杂。
药剂:中大药院的药剂比较新兴,近期走红源于05年回国任教的吴传斌教授。
吴传斌教授:药剂PI负责人,副院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多本国际刊物如“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学药剂的该都有耳闻)审委。
药大药剂本科出身,之后先后游学于北大药学院和著名的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药学院,回国任教中大前还在美国多个知名药企工作过。
实验室横纵向项目无数,经费相当充足。
其实验室面积接近半层楼,包括固体制剂工艺室、液体制剂工艺室、中药提取中试室等,各种设备芸芸。
吴是中大本科生保研的热门,也是考研的热门,今年收了两个保研生和两个研考生,其中包括一药大药剂一女生,并将另一报考他的药大药剂女生推荐给在药院药剂联招的化工院作药用辅料的教授——据说此教授较牛,拿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的荣誉。
药化:据一中大的本科生所说,他个人认为中大药学院科研实力最强的莫过于药理和药化两学科。
中大药化组部分导师众多,分为药物化学研究所、药物合成与工艺研究所、以及结构生物学实验室及药物设计中心等多个PI,导师大多有香港或海外留学经历(比如药化的黄志纾副院长就曾留学于著名的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药学院),学生的国际交流挺多。
横纵向项目也很多,设备齐全。
有些前PI组不仅作合成,药物设计,分子生物学也做的很好,如前面所提到的黄教授。
前有强大的苦瓜木鱼蛤蟆学长曾在此求学,今年也有药大药化一女生进入结构生物学实验室。
此实验室以及药物设计中心由三个海归导师构成,其中徐峻教授是去年引进的海归,履历相当丰富,还兼任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客座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这部分的实验室设备据说媲美药物所,有巨大的服务器工作站群和X光晶体衍射仪等。
直观的印象就是从门口路过,对里面研究生人前一台的超大屏幕电脑很是羡慕。
3 关于药学院考研的一些问题:关于信息的获取:专业课原题和往年招录情况,在中大招生网有下载。
建议能尽早联系上一位所报考导师的研究生了解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今年的招生计划。
另外建议确定了导师后,8月份起不定期给导师发邮件,以询问一些问题的形式跟导师套磁,目的是给导师留下比较深的印象,这对复试时很有加分。
关于公共课——分数线和高分英语、政治的初试线今年的是依照中山医科部分的分数线——50分。
其中英语的分数导师们比较看重,我就是因为初试英语成绩较低结果复试时被导师们鄙视了。
而且由于总分的压力在,所以个人认为如果希望比较稳妥地挑导师的话,以今年标准初试的英语和政治分数应分别达到60+和70+。
关于初试专业课——目标是拿高分中大药学院研考考试的专业课有四张综合卷可以选择,考生自己选考其中一张。
历年原题在中山研院的招生网站上有下载,另外今年的试题估计将在8月份公开。
一般药大的去考一般会选择药综或者生命科学综合中的一张。
其中药综卷考的是药化、药分、药理和药剂,生命科学卷考的是生化和细胞生物学。
然后总分是专业课分加公共课分。
药理药剂如果要想考上理想的导师,今年的情况是需要370+甚至380+,分数的压力会比较大,例如今年药理初试的前三就都是400+。
总的来说药综卷因为科目多、知识点细,复习比较繁琐,但是考题难度低,比较基础,题目与往年重复率大(所以研究往年原题是很重要的),再者阅卷人蒋老师改分很宽容尺度大,所以今年造就无数高分。
但是,今年题目偏易的情况引起了院长的严重不悦,所以明年是否仍较易的题目很难预测,所以充分的准备还是必需的。
另外,据说药综卷在科目分配的比例上的规律是,药化约50分,然后另外三科均分另外250分。
生命综合卷则属于科目复习能比较系统,但是背诵量比较大。
题目也比较基础,选择题和填空题部分与往年重复度较高。
但是瓶颈性的环节在于占200分左右的10道名词解释,6道简答题和5道论述题,属于主观占分比例相当大的部分。
叙述型的大题大多比较基础容易,多出现综述性的题目,需要很多文字书写同时关键是是否答题人论述到了足够的得分点,而且阅卷人钟教授改分比较严所以拿分容易但想拿高分不是太易。
比较bug的是每年会有一道20分的论述题(一般关于生化代谢)相对比较难成为拿高分的最主要瓶颈。
另外友情提醒,细胞生物学的题目比较多地来自王金发版细胞生物学的习题册,特别是选择题和填空题部分(我是最后半个月才天煞地发现了这个规律),生化部分分子生物学的内容会比较少涉及,特别是大题中。
总而言之,这两张综合卷的难度都不大,今年药理和药剂的初试前十五名都基本都在250+(似乎药综平均要比生综分要高一些)所以专业课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比别人多拿分,所以专业课的难度在于尽量少错拿高分的难度。
我起初选择了复习药综卷,后来出于对题目的分析总结和班内考外考生化的同学众多,所以改为了复习和选考生综卷。
结合个人和同学的经验,认为无论考生化还是细胞,对往年考点的归纳,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总结,对可能出现的大论述题进行得分点的整理还是很重要的,同时生化的代谢部分复习后对途经进行画图总结也和很有用的。
关于名额和奖助中大药学院本科生约100人,其中每年约有10个名额保送本院,集中在几个热门导师那。
今年的研考招生情况全院约七十个科研型硕士和三十个专业型硕士,共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