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第三十二章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一、抗消化性溃疡药
1、消化性溃疡发生的情况:
胃黏膜保护机制被破坏增强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胃酸的分泌过多抗酸及减少胃酸分泌
幽门螺杆菌感染抗幽门螺杆菌
2、抗酸药:为弱碱性物质,解除胃酸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侵蚀和对溃疡面的刺激,并降低胃蛋白酶活性.
常用的抗酸药如下:
(1)氢氧化镁:强、快,镁离子导泻
(2)三硅酸镁: 较弱、慢,但持久。

在胃内生成胶状二氧化硅对溃疡面有保护作用。

(3)氢氧化铝:抗酸作用较强,缓慢。

作用后产生氧化铝有收敛、止血和引起便秘作用。

(4)碳酸钙: 较强、快而持久。

可产生CO2气体。

(5)碳酸氢钠: 作用强、快而短暂
3、抑制胃酸分泌药
(1)、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
抑制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基础胃酸及夜间胃酸分泌量均下降。

促进溃疡愈合
其特点为不良反应少。

药物相互作用:西咪替丁抑制细胞色素P450.
(2)、质子泵抑制药
壁细胞通过受体(M3、H2受体、胃泌素受体)、第二信使和H+,K+-ATP酶三个环节来分泌胃酸。

H+-K+-ATP酶(H+泵)位于壁细胞的管状囊泡和分泌管上。

它能将H+从壁细胞内转运到胃腔中,将K+从胃腔中转运到壁细胞内,进行H+-K+交换。

抑制H+-K+-ATP 酶,抑制胃酸的形成,发挥治疗作用。

奥美拉唑(洛赛克)
机制:奥美拉唑口服后,浓集于壁细胞分泌小管周围,并转变为有活性的次磺酰胺衍生物。

它的硫原子与H+,K+-ATP酶上的巯基结合,形成酶-抑制剂复合物,从而抑制H+泵,抑制基础胃酸与最大胃酸分泌量。

且可使幽门螺旋菌数量下降,约有83%~88%患者的幽门螺旋菌转阴。

体内过程:口服生物利用度为35%。

重复给药,使生物利用度增为60%。

1~3小时达血浓高峰。

其活性代谢产物不易透过壁细胞膜,增高了药物选择性和特异性。

t1/2
为0.5~1小时,但因抑制H+泵为非可逆性,故作用持久。

80%代谢产物由尿排
出。

临床应用:对其他药,包括H2受体阻断药无效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能收到较好效果。

对反流性食道炎,有效率达75%~85%,优于雷尼替丁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主要有头痛、头昏、口干、恶心、腹胀、失眠。

偶有皮疹、外周神经炎、男性乳房女性化等。

长期持续抑制胃酸分泌,可致胃内细菌过度滋长,
亚硝酸类物质升高,可能引起胃嗜铬细胞增生与胃癌形成
(3)M胆碱受体阻断剂
阿托品
可减少胃酸分泌、解除胃肠痉挛。

但在一般治疗剂量下对胃酸分泌抑制作用较弱,增大剂量则不良反应较多,已很少单独应用。

哌仑西平
对引起胃酸分泌的M1胆碱受体亲和力较高,而对唾液腺、平滑肌、心房的M胆碱受体亲和力低。

治疗效果与西米替丁相仿,而不良反应轻微。

(4)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丙谷胺
化学结构与胃泌素相似,可竞争性阻断胃泌素受体,减少胃酸分泌。

并对胃粘膜有保护和促进愈合作用。

可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炎。

也可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4、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
胃粘膜能合成前列腺素E2(PGE2)及前列环素(PGI2),它们能防止有害因子损伤胃粘膜,预防化学刺激引起的胃粘膜出血、糜烂与坏死,发挥细胞或粘膜保护作用。

米索前列醇
口服后能抑制基础胃酸和组胺、胃泌素、食物刺激所致的胃酸分泌,胃蛋白酶分泌也减少。

增加浅表细胞的粘液和HCO3-的分泌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4周和8周的愈合率分别为61%和71%。

临床应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急性胃炎引起消化道出血。

能引起子宫收缩,孕妇禁用
硫糖铝
作用机制: pH<4时聚合成胶冻,粘附于上皮细胞和溃疡基底,抵御胃酸和消化酶的侵蚀;
能减少胃酸和胆汁酸对胃粘膜的损伤;能促进胃粘液和碳酸氢盐分泌。

适应症:消化性溃疡、慢性糜烂性胃炎、返流性食道炎。

硫糖铝在酸性环境中才发挥作用,所以不能与抗酸药同用
枸橼酸铋钾(三钾二枸橼酸铋)
机制:.形成氧化铋胶体沉着于溃疡表面或基底肉芽组织,形成保护膜而抵御胃酸、胃蛋白酶、酸性食物对溃疡面刺激
与胃蛋白酶结合而降低其活性。

促进粘液分泌。

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与H2受体阻断剂相似,但复发率较低。

牛奶、抗酸药可干扰其作用。

服药期间可使舌、粪染黑。

偶见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肾功不良者禁用,以免引起血铋过高
5、抗幽门螺杆菌药
甲硝唑、四环素、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的2~3药作联合应用。

二、消化功能调节药
1、助消化药
胃蛋白酶:
胰酶:口服用于消化不良
乳酶生为干燥活乳酸杆菌制剂,常用于消化不良,腹胀及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不宜与抗菌药同时服用,以免抗菌而降低疗效。

2、止吐药
(1)5-HT3受体阻断药:昂丹司琼:
能选择性阻断中枢及迷走神经传入纤维5-HT3受体,产生强大止吐作用。

(2)多巴胺受体阻断药: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阻断CTZ的D2受体,发挥止吐作用
阻断胃肠多巴胺受体,发挥胃肠促动药作用。

口服生物利用度为75%,易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t1/2为4~6小
常用于包括肿瘤化疗、放疗所引起的各种呕吐
慢性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肠运动障碍包括恶心、呕吐等症
多潘立酮(马丁林)
阻断多巴胺对胃肠肌层神经丛突触后胆碱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加强胃肠蠕动,促进胃的排空与协调胃肠运动,防止食物返流,发挥胃肠促动药的作用。

生物利用度较低,t1/2为7小时,主要经肝代谢。

对偏头痛、颅外伤,放射治疗引起恶心、呕吐有效,对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也有效。

3、增强胃肠动力药
西沙必利
能促进食管、胃、小肠直至结肠的运动,无锥体外系、催乳素释放及胃酸分泌等不良反应,用于治疗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包括胃食管返流、慢性功能性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4、止泻药:阿片制剂、地芬诺酯、洛哌丁胺、鞣酸蛋白
渗透性泻药:硫酸镁、乳果糖、食物纤维素
刺激性泻药:酚酞、吡沙可定、蒽醌类化合物(大黄、芦荟等)
润滑性泻药:甘油、石蜡
5、利胆药:促进胆汁分泌和胆囊排空
胆酸类药物如硫酸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