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励志演讲主持

高考励志演讲主持

高考励志演讲主持篇一:高考励志教育大会主持词高考励志教育大会主持词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邀请中华励志感恩教育讲师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访问学者金玉龙教授为我们上一堂生动的心理教育课。

金玉龙博士,励志感恩演说家,大脑潜能开发专家,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高级访问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

金玉龙博士曾在物理教育、临床医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学、教育学和计算机络五个专业攻读六所大学深造,二十多年痴心钻研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他和讲师团成员先后在全国各地成功举行过上百场教育活动,所到之处,深受师生和家长的欢迎,各地媒体多次报道。

同学们,无论你过去怎样,今天这堂课,同样都是为你准备的。

只要你认真地听,你肯定会从中得到真切的感悟和动力。

我们相信,这场报告会一定会震撼我们的心灵,一定会激发我们的斗志,一定能给各位老师、同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下面,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金玉龙博士为大家做报告。

感谢金博士以激昂的精神,富有鼓动性的语言点燃我们的激情,激发我们的斗志。

同学们,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压力,我们绝不逃避,要把压力转化为成功最大的动力,全力冲刺高考,挑战人生极限。

人生需要拼搏,要想成功必须全力以赴。

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来自于台下刻苦地训练;高考的成功来自于平时坚持不懈地努力。

面对竞争,我们必须要迎难而上,并战而胜之。

再次感谢金博士的演讲,感谢永登电视台的采访宣传。

篇二:余云老师中高考励志演讲主持稿高三励志报告会主持词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今天距高考仅有51天,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点燃同学们奋斗拼搏的激情,挖掘同学们的学习潜能,以科学的方法备战高考,以积极的心态迎接高考,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余云老师给我们做演讲。

余老师是著名青年爱国主义演说家,北大基础教育研究院终身教授,中高考励志演讲专家,学习潜能开发研究专家,忠家思想终身推广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讲师团副团长,全国近千所大中小学校荣誉校长、德育顾问。

余云老师的演讲足迹遍布中国二十多个省,应邀在全国各地演讲3000余场。

每一场演讲都获得了巨大成功。

无数同学因他的演讲改变了命运。

下面请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余老师给我们做报告。

结束主持:刚才,余云老师给我们发表了激情澎湃的演讲,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师生都深受启发,感受到了余云老师睿智的思想和饱满的激情。

让我们在接下来距离高考仅仅70多天的时间里,以昂扬的斗志、科学的方法、良好的心态投身到紧张的高三复习中去,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老师,不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打赢人生中第一次最为重要的战役。

篇三:高考励志演讲演讲材料每次只追前一名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

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

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

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每次只追前一名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

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

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中游水平,而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她的学习中,“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这样,在妈妈这种理念的引导教育下,这个女孩XX 年居然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

她就是朱成。

其后,朱成在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

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

“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

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

但是,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

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人脚踏实地,胸有成竹的朝前走。

\从493到619,一切皆有可能高三朋友:你们好!首先恭喜你们进入青春中最具挑战性也最易产生成就感的一年。

有人羡慕你,是因为你年轻。

今天给你们写这样的一封信,缘起于我想到XX年的夏天。

对于我来说,那是一个格外漫长而燥热的季节。

那年6月,我女儿高考考了493分,刚到三本线。

她选择了回700里外的老家河南信阳高中复读。

信阳高中是一个升学率极高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出过7位高考状元,前一段时间在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中红遍全国的“清华男神”@刘也行,就是XX年从该校毕业的状元。

赤日炎炎的夏日,拖了三大箱子书,我把女儿送到了那里,开始新的生活。

94人的班级,她的成绩排在47名,恰好处在正中间。

这是一个危险的名次,我非常着急。

我的说教和对分数的期望,令她焦躁和反感。

于是,我改变自己,不再谈分数,而是谈理想,谈信心;引导她爱自己,爱家人,爱周围的人,爱身边的环境她慢慢变得平和而宁静。

XX年高考,她比上年提高126分,以619分的成绩考上了向往已久的东南大学,被誉为“信高第一人”。

此事已过四年。

蓦然回首,静静思索,她在高考那年的成长,也不过是些平常事,不妨说来你们听听,希望对你们有点滴帮助。

1.种下“高考梦”,随梦而行。

彼时,我有个学生在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读研究生,他常跟我和女儿提起该校的学术气息浓厚,校风宁静低调。

这正是我们所喜欢的成长环境。

我对那个大学充满向往,女儿却觉得自己离它太远,不敢奢望。

有一天,她写下这样的一篇日志:今天撞进了以前一个同学的空间,看到她写的自己的大学生活,感觉很奇怪.可能那就是正常的大学生活吧,她自己也觉得满足,不过我感觉那样的生活一点都不好.可能是她上的那个大学的问题,我觉得她很颓废,还不如我现在高四的生活充实呢。

以前觉得那物理题真可恶,现在每拿下一个知识点就感觉像打了场胜仗,而且天天打胜仗,超有幸福感!生物虽然还是挺差的,这也正让我觉得更有挑战性。

而且星期天的上午休息时还可以到学校后面跟同学一起爬山总的来说,高考生活也是我的高中生活中最有感觉的一段,学到的课本知识和其他的东西还是不少的,老天对我咋这么好呢?当然,我也不能光想着上天的恩赐吧,为了防止变得和那个同学一样,我还得加油,考个好城市的好大学,让这辈子都充实,有意义,不后悔!这件事以后,她为自己种下了一个“高考梦”:考上211院校。

她说:“妈妈,你帮我查查第100名是哪所大学,就它了!”“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人,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女儿勤奋努力,一路向前,越学越带劲儿。

XX年春天,她说:“妈妈,我估计能考上第75名的大学了!”我每周末坐动车回去看她。

每一周都能看见她良好的学习状态,那时她最好的成绩是班级28名。

不时也会反复,三十多、四十多名的时候也是有的,但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

”所以,她学习成绩波动,我不急躁,也不催促,生命自有生长的功能。

我的学生不时发来东南大学的资料,她开始对此心驰神往。

距离高考整整一个月,也就是XX年5月7日,她在日记本上工整写下:“东南大学,我奔着你去了!”旁边写的是《蓝莲花》歌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地向往!”那年她如愿考上东大能源与环境学院。

其实她最向往的还是建筑学院。

四年之后,在离考研仅有70天的时候,她毅然改报志愿,又拿出高考时的拼搏劲儿,再次圆了“考研梦”。

作家“九把刀”说:“这些年我买过车,买过房,但我买的最贵的是梦想!”梦想影响人的一生,在不知不觉间提升生命的质量。

它不需要豪言壮语,也不需要石破天惊,它就是平常生活里的一抹亮色与希望,一份牵绊与向往,它让人的内心有方向,有憧憬,为之而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随梦而行,何等幸福!2.多占有资料,有效使用。

女儿每周末要在两个半小时内做一套理综题,练速度与精准度。

她买了很多资料,但有的也只是做了一两套,甚至只做过几道题就搁置了。

她常常自责这样太浪费,我却觉得,如果一本资料里只有一道题能启迪心智,给她更多的激励和启示,也完全可以视为财富的积累。

做题讲的是方法,不是题目的数量。

写作,是高考的最高分值题,拿分丢分都由它。

我们瞄准了它,搜集整理了不少资料,比如“孝心”“爱心”“珍惜”“宽容”等专题,都有分类整合,装订成册。

随时翻阅,不仅提高了作文水平与文学素养,而且激励了女儿的上进心,提升了她的精神境界。

对资料的占有,让女儿安心、快乐、向上,不去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愈发专注于学习。

之前,她写作业必听mp4。

心无二用,我建议她不要这样,她习惯使然,停不下来。

我点到为止,也不勉强。

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成长,作为妈妈,我愿意为此而等待。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回去看她,她告诉我,把mp4给“戒”了,自觉寻找最宁静最单纯的学习方式,使得她的成绩提到了班级16名。

3.按规律作息,加强营养。

有人说,高三是在刀尖上行走的日子。

它有艰辛苦楚,但更有希望与期待。

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都很重要,都要过好。

它们都是在为高考奠基。

在高考的那一年,女儿每天午休20分钟到半个小时,从未改变。

充沛的精力,给予她更多的信心。

女儿从小是水果大王。

每天必备的水果、瘦肉、酸奶,使得她神清气爽,身体轻捷,不上火,不虚寒。

这保证了学习不受干扰和阻碍,一路畅通。

XX年高考的那两天,天不作美,下起倾盆大雨。

女儿一如既往,骑着电动车去考试。

雨水打湿了裤腿,她挽起裤管走进考场,身体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完全得益于好的生活习惯。

从这个角度来说,平日胜于高考。

4.与人勤交流,襟怀坦荡。

作为老师,我厚爱所有的学生,女儿自小受到熏陶,与人为善,乐于分享。

她不把高考看作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觉得那是“众人划桨开大船”,不存戒备心,没有嫉妒心,而是把我们辛苦整理出来的写作素材带进班级,与小伙伴共读。

那全面翔实的资料,让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以自心换人心,女儿最头疼的生物学科,也得到了小伙伴的无私帮助,进步迅速。

女儿的总成绩提到第8名。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女儿幸运地和学霸成了同桌,学霸慷慨地把物理笔记借给女儿抄了三天。

笔记抄完,学霸又一番指点,女儿的物理成绩也有明显提升。

学霸是个魔方高手,学习之余,召集一帮同学玩魔方比赛,权当调节生活。

女儿拜学霸和各路高手为师,博采众长,很快在魔方界占据一席之地,成为美谈。

学霸慨叹女儿的聪慧伶俐,成了她的好闺蜜;女儿感佩学霸的高智商,成为他的好哥们——呵呵,不是所有情投意合的男女都要发展成为恋人的,有些人更合适做友人哦。

高考成绩发布,学霸第一,女儿第二——嘘,中间差了几十分呢。

学霸的分数是可以念清华或北大的,但他继续北上,去大连理工大读五年制实验班,据说将要直博,前途无量。

女儿则一路南下,直奔东大,也在一步步前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