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体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教程教案
人体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教程教案
• 用20%皂液或油剂润滑肛表汞端 • 测量时护士应守候在旁 • 测量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净
口温 部位 舌下热窝
腋温 腋窝正中
肛温 直肠
方法 闭口鼻呼吸 屈臂过胸 润滑肛表插 入 肛门3~4cm
时间 3分钟
10分钟
3分钟
注意事项
• 体温计测量前的检查 • 不宜或暂时不宜采用口腔测温的患者 • 不宜或暂时不宜直肠测温的患者 • 暂时不宜测量腋温的患者 • 体温与病情不符 • 咬碎体温计的患者 • 避免影响体温的各种因素
产热过程 • 化学方式产热: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肌肉活动 • 产热部位:肝脏52%、骨骼肌25%
产热与散热
散热过程 物理方式散热: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散热器官:皮肤;呼吸;排泄
体温的调节
• 自主性(生理性)体温调节 • 行为性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方式
➢ 温度感受器
➢ 外周温度感受器 热感受器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间歇热Intermittent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热型
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 降温
• 增进舒适,预防并发症
• 观察病情
• 加强心理护理
• 补充营养和水分
体温过低
体温过低 hypothermia
水银体温计
A. 口表 B. 肛 表 C. 腋 表
电子体温计
A. 医院用电子体温计 B. 个人用电子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
非接触式远红外测温仪
可弃式体温计
体 温 计 的 消毒
➢ 目的:防止交叉感染 ➢ 时间:体温计测量体温后 ➢ 方法:水银体温计消毒法
电子体温计消毒法
体温计的检查
• 甩至35.0℃以下 • 40.0℃以下的温水 • 3min ❖ 读数相差0.2℃以上/汞柱有裂隙的体温计
体温
1. 体温的评估 2. 异常体温及护理 3. 体温测量的方法 4. 水银体温计的清洁、消毒和检查法
体温
体温(body temperature) ➢ 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 枢神经的温度
皮肤温度 ➢ 又称体表温度
体 温 的 形成
糖 脂肪 蛋白质
体温 热能 ATP
产热与散热
FAHRENHEIT 93.2ºF 95.0ºF 96.8ºF 97.7ºF 98.6ºF 99.5ºF 100.4ºF 101.3ºF 102.2ºF 104.0ºF 105.5ºF 107.6ºF 109.4ºF 111.2ºF
异常体温的评估
体温过高 体温过低
生理性变化
•昼 夜 •性 别 •药 物
脉
搏
脉搏 pulse P 心脏 → 收缩、舒张 → 动脉血管相应搏动 → 表浅动脉可摸到 → 脉搏
脉搏 --- 学习目标
1. 脉搏的评估 2.异常脉搏 3.脉搏测量的方法
脉 率(pulse rate)
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频率)。
正常情况60~100 次/分,和心率一致。 • 年龄 • 性别 • 体型 • 活动、情绪 • 饮食、药物
脉 律(pulse rhythm)
指脉搏的节律性。 正常-跳动均匀,间隔时间相等。
口腔测温法
部位 舌系带两侧的舌下热袋 时间 3min 注意 嘱病人用鼻呼吸,勿用牙咬
腋下测温法
部位 腋窝深处 时间 10min 注意 • 擦干腋下汗液
• 体温计紧贴皮肤 • 病人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 • 嘱病人尽量减少活动
直肠测量法
部位 肛门内 3~4 cm(成人) 时间 3 min 注意 • 病人取侧卧、俯卧或屈膝仰卧位
掌握: -体温的评估 -体温测量方法 -高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脉搏测量的部位及方法 -血压正常值及异常血压判断 -标准血压测量的方法 -呼吸测量的方法 -保持呼吸道通常的措施 -氧气疗法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体温 (temperature) T 脉搏 (pulse) P 呼吸 (respiration) R 血压 (blood pressure) BP
体 温 换算
Fahrenheit (F) or the Celsius (C) ℉ = ℃ × 9 / 5 + 32 ℃ = ( ℉ - 32 ) × 5 / 9
CELSIUS 34.0ºC 35.0ºC 36.0ºC 36.5ºC 37.0ºC 37.5ºC 38.0ºC 38.5ºC 39.0ºC 40.0ºC 41.0ºC 42.0ºC 43.0ºC 44.0ºC
冷感受器
➢ 中枢温度感受器
热敏神经元 冷敏神经元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 内分泌腺、骨骼肌、
皮肤血管和汗腺等
行为性体温调节
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活动 通过机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姿势和行为改变而
达到目的 以自主性体温调节为基础,是对自主性体温
调节的补充
正常体温
口温:37.0℃ (36.3 ~ 37.2℃) 腋温:36.5℃ (36.0 ~ 37.0℃) 肛温:37.5℃ (36.5 ~ 37.7℃)
发热的过程
• 体温上升期
特点:产热大于散热
表现•:高畏寒热,持皮肤续苍期白,无汗,皮肤温度
特点:下产降热等于散热
表现:• 颜退面热潮期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
特点:散呼热吸大和于脉产搏热加,快体,温尿逐量渐减恢少复。正此常期 表现:持大续量时出间汗因,疾皮病肤和温治度降疗低效。果而异。
常见热型
体温低于正常
• 散热过多
• 产热减少
•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分级
轻度 32 ~ 35℃ 中度 30 ~ 32℃ 重度 < 30 ℃ 致死温度 23 ~ 25℃
临床表现
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减慢、皮肤苍白冰冷、 躁动不安、嗜睡、意识障碍、甚至出• 保暖措施:加盖被,置热水袋 • 密切观察病情,准备抢救 • 病因治疗 • 积极指导
•年 龄 •肌肉活动 •其他
体温过高
体温过高 hyperthermia ➢ 发热(fever),是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 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 口腔温度超过37.5℃,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
发 热 程 度(口腔温度)
低热 中度热 高热 超高热
37.5 ~ 37.9℃ 38.0 ~ 38.9℃ 39.0 ~ 40.9℃ 4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