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最新标准)

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最新标准)

⑷ 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各0.5分,共1分);
⑸ 检查双耳听力(2分)。
12、外鼻视、触诊(10分):
⑴ 观察外鼻,注意有无鼻翼扇动(1分);
⑵ 触诊外鼻(1分);
⑶ 观察鼻前庭、鼻中隔(各0.5分,共1分);
⑷ 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况(1分)。
⑸ 检查上颌窦、额窦有无压痛或叩击痛,检查筛窦有无压痛(共6分)。
⑸ 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2分);
⑹ 检查眼球运动功能(2分);
⑺ 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1.5分);
⑻ 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1.5分);
⑼ 检查集合反射(2分)。
11、耳及耳后区视、触诊(6分):
⑴ 视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各0.5分,共1分);
⑵ 观察外耳道(1分);
⑶ 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各0.5分,共1分)。
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模块一)
姓名:班级:
学号:实得分:
部 位
项目
评分








(20分)
1、准备和清点器械(1分);
2、自我介绍(1分);
3、观察性别、年龄(询问和观察)、发育、营养、意识、面容、表情、体型、体位、姿势、语调、语态、步态和皮肤粘膜等一般状态(各0.5分,共7分);
4、当检查者之面清洗双手(2分);
13、口腔检查(18分):
⑴ 观察口唇、牙齿、上腭、舌质、舌苔和口腔黏膜(各0.5分,共3分);
⑵ 用牙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各0.5分,共2分);
⑶ 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各2分,共4分);
⑷ 检查舌下神经(2分);
⑸ 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2分);
⑹ 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2分);
⑺ 检查三叉神经感觉支(3分)。
⑵ 观察胸廓外形及呼吸运动(1分)。
10、背部触诊(6分):
⑴ 检查胸廓活动度及对称性(2分);
⑵ 检查双侧触觉语颤(2分);
⑶ 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2分)。
11、背部叩诊(8分):
⑴ 叩诊双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尖(2分);
⑵ 叩诊双侧后胸部(2分);
⑶ 叩诊双侧肺下界(2分)。
⑷ 叩诊双侧肺下界移动度(2分)。
12、背部听诊(6分):
⑵ 触诊甲状软骨(1分);
⑶ 触诊甲状腺狭部、甲状腺侧叶(4分);
⑷ 分别触诊双侧颈动脉(1分);
⑸ 触诊气管位置(1分);
⑹ 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各0.5分,共1分)。
备 注
体格检查操作过程中,检查顺序较混乱、无条理,思路不清者,在该部位项目检查总分值中酌情扣5-10分。
考核老师:年月日
叩击左、右肋脊角(2分)。
备 注
体格检查操作过程中,检查顺序较混乱、无条理,思路不清者,在该部位项目检查总分值中酌情扣5-10分。
考核老师:年月日
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模块三)
姓名:班级:
学号:实得分:
部 位
项目
评分




(32分)
1、心脏视诊(4分):
⑴ 观察心尖区、心尖区搏动(2分);
⑵ 观察其他心前区有无隆起和异常搏动(2分)。
2、心脏触诊(6分):
⑴ 两步法(手掌、手指)触诊心尖区搏动(范围、位置、强度)(4分);
⑵手掌触诊其它心前区(2分)。
3、心脏叩诊(12分):
⑴ 叩左界,标记(5分);
⑵ 叩右界,标记(5分);
⑶ 测量胸骨中线至各标记点的垂直距离(1分)。
⑷ 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1分)。
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模块二)
姓名:班级:
学号:实得分:
部 位
项目
评分







(70分)
1、胸部视诊(10分):
⑴ 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呼吸运动、乳房等(各0.5分,共2分);
⑵ 乳房触诊(4分);
⑶ 触诊腋窝五群淋巴结(4分);
2、胸部触诊(8分):
⑴ 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2分);
⑴ 听诊双侧后胸部(注意左右对比,有无异常呼吸音、啰音)(2分);
⑵ 检查有无胸膜摩擦音(2分);
⑶ 检查双侧语音共振(2分)。
13、脊柱触诊(4分):
⑴ 触诊脊柱(2分);
⑵ 双拇指按压肋脊点、肋腰点(2分)。
14、脊柱叩诊(2分):
⑴ 直接叩击法(1分);
⑵ 间接叩击法(1分)。
15、叩击左、右肋脊角(2分)。
14、颈椎检查(8分):
⑴ 暴露颈部,观察颈部外形和皮肤、颈静脉充盈和颈动脉搏动情况(4分);
⑵ 颈椎活动检查(2分);
⑶ 检查副神经运动功能(2分)。
15、淋巴结检查(12分):
⑴ 触诊耳前淋巴结、耳后淋巴结、枕后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颈前淋巴结前组、颈后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各0.5分,共4分)。
⑵ 检查双侧呼吸动度及对称性(2分);
⑶ 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2分),
⑷ 检查双侧触觉语颤(2分)。
3、胸部叩诊(10分):
⑴ 叩诊双侧前胸和侧胸(各2分,共4分);
⑵ 叩诊肺上界、肺前界、肺下界(各2分,共6分)。
4、胸部听诊(10分):
⑴ 听诊双侧肺尖(2分);
⑵ 听诊双侧前胸和侧胸(各2分,共4分);
5、测量体温:腋温10min(2分);
6、触诊桡动脉(2分),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1分);
7、检查呼吸频率,至少30s(2分);
8、测量右上肢血压(2分)。





(80分)
9、头颅视、触诊(4分):
⑴ 应注意大小、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各0.5分,共2分);
⑵ 用双手分开头发,观察头皮(1分);
⑶ 检查有无异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缺一项扣1分,共2分);
⑷ 检查双侧语音共振(2分)。
5、心脏视诊(4分):
⑴ 观察心尖区、心尖区搏动(2分);
⑵ 观察其他心前区有无隆起和异常搏动(2分)。
6、心脏触诊(6分):
⑴ 两步法(手掌、手指)触诊心尖区搏动(范围、位置、强度)(4分);
⑵手掌触诊其它心前区(2分)。
⑶ 触诊头颅有无压痛、包块等(1分)。
10、颜面视、触诊(22分):
⑴ 视诊颜面(0.5分)、双眼(含眉毛、睫毛、眼睑、角膜、眼球、巩膜、
瞳孔)(各0.5分,共3.5分);
⑵ 分别检查左、右眼近视力(2分)。
⑶ 检查下睑睫膜、球睫膜和巩膜(3分),检查泪囊(1分);
⑷ 检查上睑结膜、球结膜及巩膜(3分)。
7、心脏叩诊(12分):
⑴ 叩左界,标记(5分);
⑵ 叩右界,标记(5分);
⑶ 测量胸骨中线至各标记点的垂直距离(1分)。
⑷ 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1分)。
8、心脏听诊(10分):
⑴ 听诊顺序和位置(5分);
⑵ 听诊内容(5分)。




(30分)
9、背部视诊(2分):
⑴ 观察脊柱外形(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