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

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

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层次:三年制适用专业:护理专业1.课程性质和任务健康评估(health assessment)是研究诊断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它既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个体对疾病的反应,又讲解问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和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去识别健康问题及人们对它的反应。

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个体在健康和生命过程中的经历,包括健康、疾病和康复;寻找促进健康评估或增进最佳身体功能的有利因素;识别护理需要、临床问题或护理诊断,作为选择护理干预方案的基础;评价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护理病历书写等。

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能力目标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去识别健康问题及人们对它的反应(三)职业素质与态度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从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收集病史,进行以人为中心的评估,结合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的结果,从护理的角度根据评估对象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做出护理诊断,及监测和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教学目标】1. 熟悉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方法与要求;2. 理解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内在的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确立以护理为重点,以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评估观念。

【教学内容】1.健康评估的概念、目的2.健康评估的起源和发展3.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内在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4.以护理为重点、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健康评估观念5.健康评估的内容、学习方法与要求第一章健康资料第一节健康资料的类型与来源【教学目标】1.掌握健康资料的来源和类型2.了解收集健康资料的内容及方法。

【教学内容】1.健康资料的类型和来源2.收集健康资料的内容及方法,第二章健康史评估第一节健康资料的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健康史的主要内容;2.熟悉健康史的组成部分、书写要求。

3.熟悉会谈的目的、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教学内容】1.健康史的内容2.一般资料、主诉、目前健康状况3.既往健康史、目前用药史、成长发展史、家属健康史4.系统回顾、功能健康型态、身体心理社会第三章常见症状评估第一节发热【教学目标】1.掌握发热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

2.熟悉正常人体温和生理变异;【教学内容】1.发热的概念、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异2.临床表现:发热的临床分度;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热型及临床意义。

3.护理评估要点:发热的特点;伴随症状;发热对人体功能健康形态的影响;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4.相关护理诊断:体温过高;潜在并发症。

第二节疼痛【教学目标】1.掌握疼痛的护理评估要点;2.熟悉疼痛的定义与分类;3.熟悉各类疼痛的临床表现特点;4.熟悉相关护理诊断。

【教学内容】1.疼痛的定义、分类2.疼痛的临床表现特点3.护理评估要点4.相关护理诊断:疼痛、焦虑第三节呼吸困难【教学目标】1.掌握呼吸困难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2.熟悉呼吸困难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1.呼吸困难的概念。

2.不同类型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3.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

4.护理评估要点。

5.相关护理诊断:活动无耐力;气体交换受损;低效性呼吸形态;语言沟通障碍。

第四节咳嗽与咳痰(自学)【教学目标】1.熟悉咳嗽与咳痰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2.熟悉咳嗽与咳痰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1.咳嗽与咳痰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无效第五节咯血【教学目标】1.掌握咯血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2.熟悉咯血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常见并发症。

【教学内容】1.咯血的概念。

2.临床表现:少量、中等量、大量咯血;并发症。

3.护理评估要点:咯血与呕血鉴别。

4.相关护理诊断:有窒息的危险;恐惧。

第六节心悸(自学)【教学目标】1.熟悉心悸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

2.了解心悸的临床表现【教学内容】1.心悸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活动无耐力第七节发绀【教学目标】1.掌握发绀的护理评估要点2.熟悉相关护理诊断。

3.熟悉发绀的定义、分类与临床表现【教学内容】1.发绀的定义、临床表现特点2.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的区别3.发绀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第八节水肿【教学目标】1.掌握水肿的临床表现特点、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2.熟悉水肿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内容】1.概念:水肿;显性水肿;隐性水肿。

2.水肿的临床表现:全身性水肿、局部性水肿3.护理评估要点4.相关护理诊断:体液过多;皮肤完整性受损/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第九节皮肤与黏膜出血(自学)【教学目标】1.了解皮肤与黏膜出血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不作考核要求第十节黄疸【教学目标】1.掌握黄疸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2.熟悉黄疸的概念及临床表现【教学内容】1.概念。

2.分类与临床表现:3.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

4.护理评估要点。

5.相关护理诊断:舒适的改变;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自我形象紊乱;焦虑。

第十一节恶心与呕吐【教学目标】1.掌握恶心与呕吐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2.熟悉恶心与呕吐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1.概念。

2.临床表现:不同病因所致呕吐的不同特点;长期频繁呕吐导致的并发症。

3.护理评估要点。

4.相关护理诊断:舒适的改变;体液不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有误吸的危险。

第十二节呕血与黑便【教学目标】1.掌握呕血与黑便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2.熟悉呕血与黑便的定义、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1.概念。

2.临床表现:呕血与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3.护理评估要点。

4.相关护理诊断:组织灌注量改变;恐惧;潜在并发症:休克。

第十三节便血(自学)【教学目标】1.熟悉便血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

【教学内容】1.便血的定义2.便血的临床表现3.便血的护理评估要点与相关护理诊断:有体液不足的危险第十四节腹泻与便秘(自学)【教学目标】1.掌握腹泻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2.熟悉便秘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3.熟悉腹泻与便秘的概念、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1.各类腹泻的临床表现特点2.腹泻患者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第十五节排尿异常(自学)【教学目标】1.熟悉排尿异常的种类、各类排尿异常的临床表现特点;2.熟悉各类排尿异常患者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

【教学内容】1.少尿、无尿、多尿、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及尿潴留的定义2.血尿的临床表现特点3.排尿异常患者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第十六节抽搐与惊厥(自学)【教学目标】1.熟悉抽搐与惊厥的概念及临床表现;2.熟悉抽搐与惊厥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

不作考核要求第十七节意识障碍【教学目标】1.掌握意识障碍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2.熟悉意识障碍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1.概念。

2.临床表现: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谵妄。

3.护理评估要点。

4.相关护理诊断:有外伤的危险;有感染的危险;照顾者角色困难。

第十八节情感障碍(自学)【教学目标】1.了解情感障碍的定义及临床表现特点;2.了解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

不作考核要求第四章身体评估第一节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掌握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视、触、叩、听、嗅诊的目的、注意事项、临床适用范围2.常见异常气味及其临床意义3.叩诊部位与叩诊音的关系视、触、叩、听、嗅诊的目的、注意事项、临床适用范围方法第二节一般状态评估【教学目标】1.掌握一般状态评估的基本方法、评估步骤和内容;2.熟悉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3.了解与各异常表现相关的病因。

【教学内容】1.性别、年龄的判断方法2.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障碍的判断方法、分类及各自的临床意义。

3.异常面容表情的特点及临床意义;4.各种异常体位与步态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第三节皮肤、浅表淋巴结评估【教学目标】1.掌握皮肤检查的基本方法和内容;2.熟悉浅表淋巴结的基本方法;3.熟悉皮肤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其临床意义;4.了解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5.了解浅表淋巴结的分布。

【教学内容】1.皮肤弹性、色泽、温度、湿度的检查方法、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2.皮疹、压疮、皮下出血、蜘蛛痣、皮肤水肿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3.浅表淋巴结的分布和基本检查方法;4.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

第四节头部、面部与颈部【教学目标】1.掌握头部、面部与颈部检查的检查方法2.熟悉头部、面部与颈部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3.熟悉头部、面部与颈部的检查内容。

【教学内容】1.头部:头颅正常与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2.面部:眼:眼的正常与异常体征,重点讲解瞳孔的检查方法、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耳:外耳各部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鼻:鼻部各种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鼻窦的检查方法口:口唇、口腔粘膜、牙龈、舌、咽、扁桃体、腮腺等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口腔气味改变的临床意义3.颈部检查:运动及外形、甲状腺、气管、颈静脉怒张、颈动脉搏动的检查及临床意义第五节胸壁和胸廓评估第六节肺脏评估【教学目标】1.掌握胸部体表标志及正常胸廓形态;2.掌握正常呼吸音的分布和特点;3.掌握呼吸运动的类型;4.熟悉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改变的临床意义5.熟悉视、触、叩、听诊基本技巧进行心、肺和血管的评估,能区分正常与异常;6.了解叩诊音、啰音的分类及听诊特点7.了解胸廓异常改变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胸部的体表标志、自然陷窝、人工划线和分区2.正常胸廓的形态3.呼吸运动的类型、胸廓扩张度、正常胸部语颤的特点;4.正常叩诊音、呼吸音的分布和特点;5.啰音的分类、胸膜摩擦音的听诊特点6.胸廓异常改变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7.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改变的临床意义8.肺部病理性叩诊者、异常呼吸音的临床意义9.干、湿啰音的临床意义第七节心脏和血管评估【教学目标】1.掌握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心脏触诊的内容、震颤的定义;2.掌握心脏各瓣膜听诊区的位置、听诊内容、正常心率和心律;3.熟悉心室收缩期的标志,心脏叩诊的方法和顺序、正常心浊音界;4.熟悉肝颈静脉回流症、毛细血管搏动症、水冲脉、交替脉、奇脉、动脉杂音和枪击音的特点;5.了解病理情况下心尖搏动的改变、异常心率、心律、心音及其临床意义;6.了解呼吸、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和体症。

【教学内容】1.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心脏触诊的内容、震颤的定义、心室收缩期的标志2.正常心浊音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