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 压 药

降 压 药

降压药降压药:又称抗高血压药。

是一类能够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动脉血压下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服用降压药的目的:合理应用降压药,不仅能控制血压,改善症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行成和发展,并能防止和减少心脑血管等并发症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延长寿命。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五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各类药物介绍:1.利尿剂:噻嗪类、袢利尿剂(主要用于肾功能不全)、保钾利尿剂(肾功能不全者禁用)(三者疗效相仿,噻嗪类多用)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特点:起效平稳、缓慢,持续时间相对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达到高峰,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疗效,并防止其他药物引起的水钠潴留,长期应用不易发生耐药性。

适应症:轻、中度高血压,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老年人不利作用:低血钾症,影响血脂、血糖和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于大剂量时)禁忌症:痛风患者禁用2.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特点:起效较迅速、强力,不仅降低静息血压,而且能抑制体力应激和运动状态下血压急剧升高。

适应症:各种不同严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对老年人疗效相对较差。

注意:长期使用不能突然停药,以免诱发或加重心绞痛。

不良反应: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

禁忌症: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患者禁用。

3.钙通道阻滞剂:常用的有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特点:起效迅速,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强;降压时不减少心、脑、肾的血流;疗效个体差异性较小,除心力衰竭外较少有治疗禁忌症,长期控制血压的能力和服药依从性较好。

较其他种类降压药,具有以下优势: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高钠摄入不影响降压疗效,非甾体类抗炎症药物不干扰降压作用;嗜酒的患者也有显著降压效果;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治疗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不良反应:开始治疗阶段可引起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尤其使用短效制剂时。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等。

特点:降压起效缓慢,逐渐增强,在3~4周时达到最大作用,限制钠盐摄入或联合使用利尿剂可使起效迅速和作用增强。

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作用,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可防止或逆转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增厚、心肌肥大和心室重构。

增加肾血流量,保护肾脏。

不良反应: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停药后可消失。

禁忌症:高血钾症、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常用的有氯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等。

特点:起效缓慢,但持久而平稳,一般在6~8周时才达最大作用,作用持续时间能达24小时以上。

低盐饮食或与利尿剂联合使用能明显增强疗效。

直接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少。

禁忌症方面与ACEI相同。

选药方案: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

联合治疗应采用不同降压机理的药物,比较合理的两种降压药联合治疗方案是: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与ACEI或ARB,钙拮抗剂与利尿剂或ACEI或ARB。

三种降压药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必须包括利尿剂。

有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降压治疗:1.脑血管病在已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降压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再次发生脑卒中。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不能耐受血压下降过快或过大,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因此降压过程应该缓慢、平稳,最好不减少脑血流量。

可选择ARB、长效钙拮抗剂、ACEI或利尿剂。

注意从单种药物小剂量开始,再缓慢递增剂量或联合治疗。

2.冠心病高血压合并稳定性心绞痛的降压治疗,应选择β受体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和长效钙拮抗剂;发生过心肌梗死患者应选择ACEI和β受体阻滞剂,预防心室重构。

尽可能选用长效制剂,减少血压波动,控制24小时血压,尤其清晨血压高峰。

3.心力衰竭高血压合并无症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降压治疗,应选择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注意从小剂量开始;在有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应采用利尿剂、ACEI或ARB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

4.糖尿病糖尿病与高血压常常合并存在,并发肾脏损害时高血压患病率达70%~80%。

1型糖尿病在出现蛋白尿或肾功能减退前通常血压正常,高血压是肾病的一种表现;2型糖尿病往往较早就与高血压并存。

高血压患者约10%有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多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往往同时有肥胖、血脂代谢紊乱和较严重的靶器官损害,属于心血管危险的高危群体,约80%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病。

应该实施积极降压治疗策略,为了达到目标水平,通常在改善生活行为基础上需要2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ARB或ACEI、长效钙拮抗剂和小剂量利尿剂是较合理的选择。

ACEI或ARB能有效减轻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改善血糖控制。

1.为什么要使用长效降压药?一般来说,处方上或药盒上注明“缓释”或“控释”的降压药都是长效制剂,一般来说,长效降压药要比普通制剂贵一些,那么为什么要使用它们呢?因为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每天24小时把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可以有效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致猝死、卒中或心脏病发作,而且可以减少高血压引起的器官损害,同时每天一次的用药频率还可以避免患者忘记服药的事情发生,使得血压达到有效、平稳、长期控制的要求。

2.降压药什么时候服用最好?一般来说,我们每天的血压水平是规律波动的:24 h有两个血压高峰时间,即上午6~10时,下午4~8时(所谓的“勺型曲线”)。

那么在这两个高峰前半小时服药,降压作用就会比较好。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有些患者凌晨血压升高,那么就需要在睡前加服药一次。

但话又说回来了,大部分人夜间入睡时血压比白天下降20%左右,故睡前服用降压药,容易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造成心、脑、肾等的器官供血不足,所以是否睡前用药一定要在血压监测的基础上咨询您的医生。

降压药的使用原则◇服用降压药切忌急于求成,降压不能过快,应循序渐进,平稳降压。

◇选用药物应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首次治疗应从单药开始,阶梯加药。

严重高血压例外。

◇联合用药优于大剂量单药治疗效果。

◇熟练掌握并坚持使用几个药物,新药、贵药、进口药未必是最好的。

◇不能骤然停药或突然停掉某一药物。

◇用药量须按规定剂量用足。

◇选用不影响情绪和思绪的药。

◇大多数病人的药物治疗须持之以恒地继续下去,除非有必要改变治疗方案。

错误使用方法1、单一大剂量用药长期单一品种用药易产生耐药性,降低疗效。

如果单纯依靠增加剂量,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2、临睡前用药夜间进入睡眠时,人体的血压会比白天下降20%左右。

高血压患者睡前服用降压药,容易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造成心、脑、肾等器官供血不足,甚至诱发脑血栓或心肌梗死。

3、间断随意用药有的患者血压升高就服药,血压降低就自行停药;还有的患者感觉症状消失就不服药,这都是十分危险的。

慎防降压药七误区误区一:难受了才吃药吃吃停停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不但不利于血压稳定,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我们的血压会收到诸如饮食起居、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工作忙碌、情绪激动、气候变冷,甚至有时候食用较多的动物脂肪也会加促使血压升高。

既然血压变化,药物自然要调整,但这并不是说要随时随意调整,但切记不可随意停药,尤其是有些患者在取得较好的降压疗效后,就开始麻痹大意,既不经常监测血压,也常常漏服降压药;更有甚者在规律用药后停药数天发现血压依旧正常,就主观的认为自己“痊愈”了,实际上这只是降压药在体内尚未代谢完而产生的“后续效应”而已,一旦降压作用消失,血压则又会飙升,故千万不可随意停药。

误区二:宁可相信广告不肯相信医生高血压患者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避免延误病情的同时也蒙受金钱损失。

误区三:来回换药其实任何药治病都有一个过程,降压太快的并不一定是好药。

降压药换药的问题也是大家经常议论的焦点。

总的来说,降压药虽然种类繁多,但一般您的医生会根据不同种类降压药的特性和自己的临床经验为您选择最优的个体优化治疗方案。

但有些患者担心长期服用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样会产生“抗药性”,时间久了就开始忧心忡忡,其实完全不必这么想,高血压本身就是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只要是在医生指导下的用药,还是相对安全的。

至于是否更换降压药,一般取决于该药物的疗效、患者对于不良反应的耐受情况、病情的变化、药品能否买到等几个因素。

如果这几点都没有问题,就不必随意换药。

误区四:老盯着副作用其实,副作用只是对一些特殊患者或特殊情况做出的“特别提示”,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

有时候药用得好,副作用也能成为治疗作用。

比如以硝苯地平为代表的二氢吡啶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可能会使心率增快,引起心悸等副作用。

误区五:用药时间不对血压会根据时间不停波动,因此,吃降压药要讲究“天时”。

很多人早上起床后血压容易出现高峰,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

这类患者,晨起第一件事就是把降压药吃上,但很多人偏偏喜欢晨练完,或者吃完早饭再吃药,很容易导致意外。

建患者每年春夏、秋冬季节交替时做两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只有量体裁衣,才能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误区六:服药不测血压测试降压药有没有效果、药量是否合适,不仅要观察症状是否减轻,更科学的方法就是每天测量血压。

高血压病人每天要至少测量一次血压,每天早晨起床后测量比较准确。

误区七:跟风吃药有些患者不去看医生,自己到药店买药吃,或是看身边人吃什么自己也吃,还有些人喜欢打听偏方、买降压帽、戴降压皮带,这些做法都会延误病情。

高血压是种“有个性”的病,每个人血压水平、危险因素、伴随的其他疾病都不一样,治疗方案也不相同。

因此,选什么药、怎么吃都需要医生具体指导,不能自己擅自做主。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