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工艺守则规定了锅炉管子制作、检查验收的技术要求。
1.2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承压的以水和水蒸汽为介质的固定式锅炉受热面管子及汽水管道。
2 引用标准2.1 JB/T1611 锅炉管子制造技术条件2.2 OCC7-14 原材料入厂验收制度2.3 OCD-TE-011 锅炉水压试验工艺守则2.4 OCC7-12 锅炉产品标识与标记移植制度2.5 OCC7-06 焊工管理制度2.6 OCD-TE-009 管子通球试验工艺守则3 技术要求3.1 材料3.1.1 制造用的材料必须符合相应设计图样及工艺文件的要求,材料的代用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代用手续。
3.1.2 未经验收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3.1.3 材料标记移植须按OCC7-12《锅炉产品标识与标记移植制度》进行。
3.2 焊接3.2.1 焊接工作必须按照焊接工艺卡要求进行。
3.2.2 焊工应按OCC7-06《焊工管理制度》考核合格方可施焊。
3.3 拼接3.3.1 蛇形管平均每4m允许有一个对接焊缝,拼接管子长度一般不宜小于2500mm,最短不小于500mm。
3.3.2 其它管子拼接焊缝数量一般不应超过表1的规定,最短不小于500mm。
表1 拼接焊缝数量3.3.3 插入管(切取试件用或有缺陷的焊缝补入的管子)的长度不得小于300mm。
3.3.4 门孔处弯管的焊缝、插入管的焊缝、不同钢种或不同规格钢管的连接焊缝、特殊结构要求的焊缝以及安装结构上需要的拼接焊缝,均不计入拼接焊缝数量内。
3.3.5 管子因设计或工作条件的需要不允许拼接的部位,应在图样上注明,否则,按允许拼接论处。
3.3.6 对接焊缝应布置在管子的直段部分。
3.3.7 除盘管和无直段弯头外,管子对接焊缝中心至弯曲起点或支吊架边缘的最小距离L1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3.3.8 管子弯曲起点至集箱上角焊缝边缘的距离L2应符合表2的要求。
3.3.9 无直段弯头应满足GB12459《钢制对焊无缝管件》的有关要求,且无直段弯头与管道对接焊缝应经100%射线探伤合格。
4 制造和装配公差4.1 管子端面倾斜度Δf (图1)4.1.1 管子端面倾斜度Δf 应符合表3的要求。
图 1表 3 mm4.2 弯头4.2.1 弯头内侧表面的波浪度δ(图2)应符合表4的规定,波浪间距t 应大于4δ。
图 2表 44.2.2 弯头外侧允许的壁厚减薄量按下式计算: 外侧允许减薄至: Sa ≥S ×⎪⎭⎫⎝⎛+-2/411Dw R式中: Sa :弯头外侧壁厚; R :平均弯曲半径; Dw :管子公称外径;S :直管的计算壁厚(按名义壁厚采购的管子,可用管子名义壁厚减去负偏差来计算;按最小壁厚采购的管子,可直接用管子的最小壁厚来计算)。
4.2.3 公称外径小于或等于60mm 的管子,弯制后应按OCD-TE-009《管子通球试验工艺守则》进行通球试验。
4.2.4 公称外径大于60mm 的管子,弯后应检查其圆度,弯头圆度按下式计算:圆度=D DD minmax×100%式中:Dmax:弯头顶点上测得的最大外径mmDmin:在Dmax同一横截面上测得最小外径mm考核标准如下:a.成排弯管子圆度≤12%(成排弯管屏可用通球代替圆度检查)。
b.其它管子:当R/Dw<2.5时,圆度≤12%。
当R/Dw≥2.5时,圆度≤10%。
4.2.5 弯头弯曲角度的偏差按下列规定:a.平面弯头:其弯曲角度偏差不超过±1°。
b.空间弯头:当斜势角θ为90°时,弯曲角度偏差不超过±1°;当斜势角θ不成90°时,弯曲角度偏差不超过±1.5°。
4.3 对接接头4.3.1 对接接头边缘偏差应符合JB/T1613《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技术条件》的要求。
4.3.2 管子由于焊接引起的弯折度△W,可按图3的规定距焊缝中心50mm处检查,△W值每米长度应≤2.5mm,全长L范围内:当公称外径Dw≤108时,应≤5mm;当公称外径Dw>108时,应≤10mm。
图 34.3.3 管子对接焊缝的接头处的内径应满足通球试验的要求。
4.4 外形尺寸4.4.1 蛇形管外形尺寸偏差见图4图4注:1)图示外形与设计外形无关,仅为了示意公差。
2)公差(除注明外):尺寸:±12mm;角度:±1°;平面度:每300mm不超过4mm,最大不超过12mm。
3)公差不累计。
4)装配后:当管圈节距≥102mm时,允许管子之间的最小净间隙为12mm;当管圈节距<102mm时,允许管子之间的最小净间隙为1mm。
*:对悬吊或支承用管夹偏差为±2mm;固定用管夹偏差为±12mm图4(a)卧式(水平布置)蛇形管图4(b)悬吊式(垂直布置)蛇形管图4(c)屏式(联结成管屏)蛇形管图4(d)搁置式(水平布置)蛇形管4.4.2 焊接直管的长度偏差按表7。
表7 mm4.4.3 平面弯管子(见图5),其尺寸偏差按表8验收a.直段长度偏差△L;b.弯头平面度△a;c.管端偏移△b;d.弯头角度偏差按4.2.5条;表8 mm图5(a)图5(b)4.4.4 带空间弯头的管子(见图6),其尺寸偏差按表8考核:a.直段长度偏差;b.弯头角度偏差按4.2.5条;c.管端偏移≤3mm。
图64.4.5 公称外径大于159mm的弯头管件,应在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中对尺寸偏差作出规定,以保证接口位置便于安装。
4.4.6 弯制出厂并且需与锅筒、集箱连接的管子(图7),外形与放样线的偏差包括:a.管端长度偏差△L;b.管端偏移△b;c.管段中间偏移△c。
外形与放样线的偏差应符合表9的要求。
表9 mm(a)受热面管子(b)连接管图74.4.7管端具有缩径时,设计人员应考虑管子缩颈后的最小流通截面。
缩颈管的尺寸偏差规定如下(图8):a.缩颈端的外径d(实际外径)与规定外径的偏差△d应不大于规定外径的1%且不大于3mm。
b.缩颈处管子中心线偏移e=1/2(a-b)不大于缩颈后规定外径值的2%且不大于3mm。
图84.4.8管子上附件的位置偏差:4.4.8.1 横向吊耳(图9)的纵向倾斜度△a1和横向倾斜度△a2均不大于2mm。
图94.4.8.2 纵向吊耳(图10)的横向倾斜度△a2不大于2mm。
图104.4.8.3 吊耳中心距的偏差(图11)规定如下:两端吊耳中心距P1,当P1不大于3m时,△P1不过±3mm,当P大于3m时,△P1不超过±4mm。
相邻两只吊耳中心距P的偏差△P不超过±2mm。
图114.4.8.4 影响到与其它部件配合的附件,其位置偏差不大于2mm。
4.5 外观质量4.5.1 管子表面的机械损伤,其深度值不超过公称壁厚的负公差。
如果损伤和缺陷无尖锐棱角时,则允许仔细磨去。
机械损伤深度大于管壁厚度负公差时,应按工艺的规定进行焊补和修磨。
机械损伤深度大于1/3管壁厚度时,应调换管子。
4.5.2 管子上焊接配合件时,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5mm,如发生焊穿现象,则应切去后重新焊上管子。
4.6 热处理须热处理的弯头及含对接焊缝的管子,其热处理应按OCD-TE-112《热处理工艺守则》进行。
4.7 通球检查公称外径不大于60mm的管子,弯制或对接焊后应按OCD-TE-009《管子通球试验工艺守则》的规定逐根进行通球检查。
4.8 水压试验范围4.8.1 下列管子完工后应按工艺的规定,逐根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压力应在图样上注明:a.对接焊接的管子及其他受压管件;b.没有对接焊缝但在其上焊有非受压元件(吊配件等)并且壁厚小于或等于5mm的受压管子;c.没有对接焊缝但在其上焊有密集非受压元件并且壁厚大于5mm的受压管子;d.特殊要求需作水压试验的管子。
4.8.2 对接焊缝采用氩弧焊打底,并经OCD-TE-109《锅炉受压元件焊接规程》中规定的探伤方法经100%无损探伤检查合格,能够确保焊接质量,公司内可不进行此项水压试验(合同规定除外)。
4.8.3 组合件的管子,可在组装后进行水压试验。
4.8.4 水压试验按照OCD-TE-011《锅炉水压试验工艺守则》的规定进行。
5 检查与验收管子完工后,除按本标准上述要求检查和验收外,还应进行下列检查和验收工作。
5.1 焊缝必须按OCD-TE-109《锅炉受压元件焊接规程》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查验收。
5.2 合金钢管子及对接焊缝,合金钢附件焊缝,均应进行光谱定性检查,以免用错钢材或焊接材料。
5.3 管子完工后,管内必须清理干净,不得留有杂物和积水。
6 质量保证和标志6.1 管子完工后,应在管端标出产品合同号、产品图号(组件图号或零件图号);当相同图号的管子牢固捆扎在一起时,可选用其中一根管子,在明显位置标出产品合同号、产品图号及件数。
6.2检查部门对管子检查合格后,应将主要项目的检查结果记入锅炉质量保证书,以保证产品质量。
7蛇形管制造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