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小常识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小常识


春分 3 月 21 或 22 日 日射赤道,晝夜平分
秋分 9 月 23 或 24 日 晝夜平分
清明 4 月 5 或 6 日 天氣逐漸溫暖
寒露 10 月 8 或 9 日 已屆深秋,天氣漸寒
穀雨 4 月 20 或 21 日 水田秧苗需要大量雨水 霜降 10 月 23 或 24 日 天氣變冷始有霜
立夏 5 月 6 或 7 日 夏季開始
(四)避讳
“避讳”就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君主或尊长的名字, 凡遇到和君长名字相同的字或音,用改字、空字、缺 笔或改变读音的办法来回避。
起源于周朝,有“国讳”,“家讳”和“圣人讳” 三种。(五)古代书籍中的其他称谓 ➢ 官爵: 杜甫 杜工部 《杜工部集》 ➢地望: 王安石 王临川 《临川先生文集》 ➢排行: 白居易 白二十二 ➢排行和官职:李绅 李二十侍郎
立冬 11 月 7 或 8 日 冬天開始
小滿 5 月 21 或 22 日 農作物開始飽滿
小雪 11 月 22 或 23 日 開始飄雪
芒種 6 月 6 或 7 日 芒作物開始成熟
大雪 12 月 7 或 8 日 開始下大雪
夏至 6 月 21 或 22 日 日射北回歸線,晝長夜短 冬至 12 月 22 或 23 日 日照南回歸線,晝短夜長
第四节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小常识
学习内容:
一、姓氏称谓 二、科举制度 三、四时、二十四节气 四、天干地支与纪年法 五、阴阳五行八卦
一、姓氏称谓
(一)姓、氏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1、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作用是“别婚姻” 2、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作用是“明贵贱” 3、战国:姓和氏合二为一 4、汉代:全部叫“姓” (二)名、字、号
小暑 7 月 7 或 8 日 天氣逐漸熱
小寒 1 月 6 或 7 日 天氣寒冷
大暑 7 月 23 或 24 日 天氣酷熱
大寒 1 月 20 或 21 日 天氣酷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四、天干地支纪年法
1、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地支:古代用12地支来记录每天的时辰。
子、丑、寅、卯、辰 、巳、午、 未、申、酉、 戌、 亥
3、生肖纪年
4、干支纪年
认识天干地支
老鼠前边走,黄牛跟后头; 老虎吼一吼,兔子抖三抖; 龙在天上走,蛇在水里游; 马儿翻山沟,碰见羊老头; 猴子翻跟斗,金鸡喊加油; 小狗天天守门口, 小猪天天吃个够。
五、阴阳五行八卦
(一)阴阳
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天地间一切事物都 是由对立的两种气——阴、阳构成的
象征着八种基本的自然现象
乾卦象征天。 坤卦象征地。 震卦象征雷。 艮卦象征山。 离卦象征火。 坎卦象征水。 兑卦象征泽。 巽卦象征风
时辰与时间(时)对应表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23时 1时 3时 5时 7时 9时 11时 13时 15时 17时 19时 21时
至至 至 至 至至 至 至 至 至 至 至 1时 3时 5时 7时 9时 11时 13时 15时 17时 19时 21时 23时
二、科举制度
名称 别称
地点
乡试 秋闱/大比 省城
考取称 第一名 呼
举人
解元
会试Hale Waihona Puke 春闱/礼闱 礼部 贡士会元
殿试 廷试
皇宫
进士
第一:状元 第二:榜眼 第三:探花
三、四时、二十四节气
(一)四时
(二)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立 春
春分

立夏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对下、长对少方可称名;下对上、平辈之间,称字不称名
(三)谥号、庙号、年号
1、谥号 表扬:文、武、昭、穆 贬义:厉、灵、幽、炀 同情:哀、怀、愍、悼
2、庙号 3、年号 隋以前:谥号 唐——元:庙号
明、清:年号
辨一辨
下面哪些属于谥号、庙号、年号?
谥号:
乾隆
永乐
唐太宗
庙号: 年号:
隋炀帝 魏孝文帝 光绪 汉高祖 汉武帝 唐高祖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節氣 日 期
意 義
節氣
日 期
意 義
立春 2 月 4 或 5 日 春季開始
立秋 8 月 7 或 8 日 秋天開始
雨水 2 月 19 或 20 日 降雨增加
處署 8 月 23 或 24 日 天氣漸涼爽,暑氣打住
驚蟄 3 月 5 或 6 日 始雷,萬物逐漸孳生茂盛 白露 9 月 8 或 9 日 天涼有露水
阳 山、水、日、昼、天、男、火、风、雄、南、北 阴 山、水、月、夜、地、女、水、雨、雌、北、南
(二)五行
把全然不同的事物来与“五行”相 配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色〕 青 红 黄 白 黑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三)八卦
“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