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4重庆)《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
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B.乾隆帝C.光绪帝D.宣统帝2.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回答1—2题。
(2014四川)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2014四川)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2014安徽)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变法措施结果A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4.(2014北京)19世纪以来,一些阿拉伯国家进行了近代化改革,其中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最具代表性。
这两次改革相同之处有( )①废除哈里发制度②进行军事改革③建立近代工业④实行教育改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2011安徽) 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 “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
这时, 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
”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 )A. 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B. 法王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C. 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D. 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6.(2010上海单科) 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 , 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
其特征是( )A. 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B. 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 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互不干涉D. 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7.(2011上海单科) 在现代化进程中, 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 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
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8.(2010课标) 19世纪中期, 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
而在20世纪初年, 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 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 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 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9.(2012四川) 1898年, 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 “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 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 盖自法肇之也”, “近世万国”目睹其祸, 纷纷“行立宪之政, 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 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 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 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 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10.(2011全国)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 “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 悉照旧制, 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 易滋流弊, 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 百日维新B. 戊戌政变C. 清末新政D. 预备立宪11.(2010安徽) 列宁说: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 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 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 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 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12.(2010安徽) 19世纪80年代初, 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 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 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 “其弊害大不可测”, 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 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 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 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13.(2013大纲全国) 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 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A. 增加赋税B. 澄清吏治C. 培养人才D. 充实边防14.(2013天津) 凯末尔说: “我们希望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 我们的头脑愿意接受现时代思想, 但我们仍得保持自身不变。
”为此他推行的改革有( )①废除政教合一②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③走苏俄发展道路④大力发展农业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15.(2013北京) 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
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 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 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②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16.(2013北京) 读图7, 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分布示意图A. 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 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C. 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 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2010北京) 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 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 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
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 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B. 查理一世、克伦威尔C. 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D. 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2.(2012北京) 巴黎著名的协和广场曾几度更名, 见证了法国革命的曲折历史。
1793年时它名为“革命广场”, 1795年改名为“协和广场”, 1826年又改名为“路易十六广场”, 1830年最终定名为“协和广场”。
将这些名称与下列历史时期相对应, 并按时序排列, 正确的是( )①波旁王朝复辟时期②七月王朝时期③雅各宾派专政时期④督政府时期A. ①③②④B. ③①④②C. ③④①②D. ④③①②3.(2012天津) 1793年初,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台。
与这一事件相联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此法国废除了君主制B. 这一事件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C. 这一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D. 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4.(2010上海单科) 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兴趣, 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
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 原因可能是( )A. 法国爆发了大革命B. 清廷忙于抗击沙俄入侵C. 中国正在和英使签订两国通商协议D. 普法战争爆发5.(2010安徽) 有学者认为, “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 《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
这主要是因为它( )A. 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B. 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C. 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D. 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6. (2012北京) 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 要消灭革命党人, “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
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A. 利用义和团B. 颁布明定国是诏C. 预备立宪D. 南北和谈7.(2012安徽) 右图为民国年间的漫画, 画中人物指的是( )A. 袁世凯B. 段祺瑞C. 张勋D. 溥仪8.(2012四川)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对“平等”原则的落实。
这种落实的一个典型表现是( )A. 高度认同政党政治B. 不惜牺牲部分自由以保障平等C. 定期召开三级会议D. 通过三权分立以确立制衡原则9. (2011上海单科)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 “你们企图审判国王, 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 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 “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 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 那么只能说, 别了, 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 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 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C.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 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10.(2011北京)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 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 “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 不欢迎者占73%; “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 不赞成者占24%。
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 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B. 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 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D. 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