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知识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于________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89年5月1日施行。
A.1986年9月5日
B.1989年1月1日
C.1988年9月5日
2.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____________,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A.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B.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C.按照领导的意图确定
3.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____________的方针。
A.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B.便利各项工作的开展
C.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
4.各级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______及时确定密级,最迟不得超过十日。
A.保密法实施办法
B.保密规章制度
C.保密范围的规定
5.可能造成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时间、地点、强度明确的短期和临震预测预报意见应确定为______。
A.绝密
B.机密
C.秘密
6.复制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摘录、引用、汇编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形成的秘密载体,______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A.不得擅自改变
B.可以根据情况改变
C.可以改变
7.收发秘密载体,应当履行____________________手续。
A.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
B.交接
C.签字
8.涉密人员、秘密载体管理人员离岗、离职前,应当将所保管的秘密载体全部清退,并____。
A.登记销毁
B.订卷归档
C.办理移交手续
9.销毁纸介质秘密载体,送造纸厂销毁的,应当送________指定的厂家销毁,并由送件单位二人以上押运
和监销。
A.公安部门
B.上级机关
C.保密部门
10.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绝密级不超过20年,机密级不超过10年,秘密级不超过5年
B.绝密级不超过10年,机密级不超过5年,秘密级不超过1年
C.绝密级不超过30年,机密级不超过20年,秘密级不超过10年
11.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迅速查明____________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有关保密工作部门
和上级机关。
A.主要、次要责任者
B.事件属于什么性质的矛盾
C.被泄密的内容和密级、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事件的主要情节和有关责任者
12.传递绝密级秘密载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只能通过机要交通递送
B.只能通过机要通信递送
C.必须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派专人直接递送。
13.某领导外出时手提包被窃,找回后发现包内钱物丢失,文件袋里的文件完整无缺。
这一事件____。
A.属于泄密事件
B.不应视为泄密事件
C.在不能证明文件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时,按泄密事件处理。
14.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下落不明的,自发现之日起,绝密级________内,机密、秘密
级________内查无下落的,应当按泄密事件处理。
A.10日,60日
B.15日,60日
C.10日,30日
15.国家秘密事项保密期限届满的,自行________。
A.变更
B.公开
C.解密
16.国家工作人员在外地执行公务中发生泄密事件的,应当及时向当地________报告。
A.保密局
B.主管机关
C.保密局或公安机关
17.变更密级或解密,应由________的机关.单位的主管人员提出具体意见,报请本机关、单位主管领导批
准。
A.使用密件
B.原确定密级
C.主管
18.对在定密工作中因玩忽职守、不负责任造成错定、漏定,致使国家秘密泄露,或者妨碍正常交流,使
国家利益造成损失的,应视情节的轻重追究当事人的________。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法纪责任
19.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应实行________制,由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单位主管领导负责本单位的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工作,并指定有关机构和人员具体承办。
A.分工负责
B.单位负责
C.领导负责
20.各单位保密工作机构应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______的保密培训,并定期进行保密教育和
检查。
A.工作中
B.定期
C.上岗前
21.计算机信息系统应采取相应的防____泄露的保密措施。
A.信息
B.密级资料
C.电磁信息
22.计算机信息系统打印输出的涉密文件,应当按相应的____文件进行管理。
A.普通
B.一般
C.密级
23.《科学技术保密规定》中规定,“我国独有、受一定自然条件因素制约,并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很大
的传统工艺,”应确定为________事项。
A.内部
B.机密级
C.秘密级
24.印刷、复印等行业的定点复制单位,在复制国家秘密载体时,应当尽量缩短复制时间,对不能当即取
走,确需过夜的,须放在安全可靠的______内,并派人值班看守。
A.车间
B.仓库
C.文件柜
25.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与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连接,必须实行________。
A.防火墙隔离
B.物理隔离
C.逻辑隔离
26.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U盘只能在____----计算机上使用。
A.本单位同一密级或更高密级的涉密
B.办公用
C.上网用
27.存储过国家秘密信息计算机媒体不能________密级使用。
A.提高
B.降低
C.解除
28.涉密信息处理场所应当定期或者根据需要进行________检查。
A.安全性能
B.保密技术
C.不定期
29.销毁秘密文件、资料要履行________手续,并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到指定场所监销。
A.清点
B.交接
C.审批.登记
30.向境外组织、机构或人员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的泄密案件,由________组织或参与查处。
A.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工作部门
B.国家保密工作部门
C.中央机关保密工作部门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可以通过“特快专递”递送。
()
2.U盘上的涉密信息,只要执行了删除程序就安全保密了。
()
3.销毁磁介质、光盘等秘密载体,应当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彻底销毁,确保信息无法还原。
()
4.个人参加会议带回的涉密文件、资料,应交本单位文秘部门登记、管理,不得保留在个人手中。
()
5.相当于国家等级控制点的台站、监测点的精确坐标文件应标为机密文件。
()
6.几个部门或单位联合制发的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及其他物品,定密工作共同负责。
()
7.年度全国地震趋势意见及地震危险区分布图属于国家秘密。
()
8.不得在国际互联网上用电子邮件传送国家秘密信息。
()
9.计算机存储、处理、传递、输出的秘密信息要有相应的密级标识,密级标识不能与正文分离。
()
10.在全社会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是“六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20分)简述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国家秘密范围。
保密知识测试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01.B 02.B 03.C 04.C 05.A 06.A 07.A
08.C 09.C 10.C 11. C 12.C 13.C 14.C
15.C 16.A 17.A 18.A 19.C 20.C 21.C
22.A 23.A 24.C 25.B 26.A 27.C 28.B
29.C 30.B
二、判断题:
01.×02.×03.√04.√05.√
06.×07.√08.√09.√10.√
三、简答题:
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国家秘密范围:
(一)绝密级
泄露会引起全国或大范围(几个省)社会秩序发生混乱的地震预测预报意见。
(二)机密级
1. 泄露会引起较大范围(一个省)社会秩序发生混乱的地震预测预报意见;
2. 泄露会危及国家重大工程安全的地震观测资料;
3. 泄露会影响国家防御能力的地震观测资料和有关地震台站的精确坐标。
(三)秘密级
1.泄露会引起一定范围(几个市县)社会秩序发生混乱的地震预测预报意见;
2.泄露会削弱我重要军事设施防护能力的地震观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