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中国历史复习Ppt

初中中国历史复习Ppt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 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 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当堂训练: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
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
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
C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管理有明确的职 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 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个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 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 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关 于郡县制度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5.体系: 大宗、小宗(大宗可以命 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 服从大宗)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分 封 制 和 奴 隶 制 等 级 关 系 示 意 图
宗法制示意图
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干部职务终身制
B
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 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 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A
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 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沿袭 B.考试选举 C.皇帝任命 D.地方推荐
(3)统一文字、车轨;
(4)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 (5)大规模移民等等。
作用: 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以华夏族(汉族 的前身)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为郡守。负责对上承受中央 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3)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 度逐渐形成。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 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
巩固练习:
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 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或 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 法、狱讼和兵役。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皇帝
中 央 太尉
(虚设)
丞 相
御史大夫
九卿
郡(郡守) 地 方
县(县令)
乡 里
秦 朝 行 政 机 构 示 意 图
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说明郡县制的特点
特点: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 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
A
4、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 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妻 妾一
一般称谓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C、大哥(25岁)
A
妾二
D、二哥(22岁)
5、 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 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 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的 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发展 C. 诸侯争权夺利 D. 井田制的破坏
1.皇帝独尊
皇帝制度
2.皇位世袭
3.皇权至上
中 国 古 代 专 制 制 度 的 重 要 特 征
2.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大夫 太尉 (副丞相)
监察百官 军务 (虚设)
有何特点?
相互配合 彼此牵制 军政大权由 皇帝控制
丞相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九卿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作用
措施:(1)颁布秦律; (2)统一度量衡、货币;
A
三、从汉到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皇帝
集 中
中央集权
集 中
地方分权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西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后期,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 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 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 央集权得到加强。
(4)发展过程: 夏朝:王位世袭制确立 商朝: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确立 (5)影响: 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君主传承 的正统方式,后演变成皇位世袭制, 一直影响到清朝灭亡。
3.夏商时期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 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 相、卿士 掌管政务
定期纳贡
地方
侯、伯
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开始:周武王、周公旦 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3.内容: 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 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分封对象: 王族(为主)、功臣、古代帝王 后代 5.等级: 层层分封形成: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B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
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 “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 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 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 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 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 明”应该是 A.历代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 B. 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 C.儒家学说倡导的人伦道德 D.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世界近代史: 1640年——1917年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世界现代史 1917年——现在 资本主义继续发展和社会 主义形成并曲折发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本 单 元 线 索
早期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过程

汉至元
明清 皇权不断强化
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禅让制: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部 落联盟内部推举首领的一种方 式 ,民主推举。禅让制实际 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 选举首领制度。

舜 禅让制


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
(1)形成:启继承禹的王位,世袭制开 始பைடு நூலகம்替禅让制。
(2)含义: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3)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主观:
秦王嬴政的个人才能
秦 兼 并 六 国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燕 秦
赵 秦 秦 韩 秦 楚 秦
魏 秦
齐 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前221年, 秦灭六国, 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 个统一的中 央集权的封 建王朝—— 秦朝,定都 咸阳.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 ①来源:三皇五帝
②皇帝制度的内容
隋唐
0

明清x(t)
0

明清x(t)
图1:中国封建社会专
图2:中国封建社会
制主义发展的趋势
发展趋势
历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过程 萌芽 战国
建立:秦朝
巩固:两汉 完善:隋唐 加强:北宋 新发展:元朝 强化并衰落:明清 结束: 辛亥革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原因
(1)理论来源:法家思想。战国时期,韩非子从理论上提 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主张. (2)经济根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由封建经济 基础决定的。中国的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一个 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小农 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的地主经济也需要建立中央集 权来保护他们的土地私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表现: 经济上: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 分封制受到破坏,周王室衰微, 政治上: 诸侯士大夫崛起 军事上:频繁的争霸、兼并战争 思想上: “百家争鸣”
巩固练习:
1、某诸侯年青时购买一女,生 子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 为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以 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人。 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位的应 该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特点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不断发展
中央严格控制 地方
我国奴隶社会各阶段
夏朝:奴隶社会建立 商朝:奴隶社会发展 周朝:包括西周和东周 西周:奴隶社会的强盛 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瓦解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建立
一、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奴隶社会)
(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 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中国历史分期
中国古代史 原始社会: 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会: 公元前475年——1840年
中国近代史: 1840年——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现代史:1949——现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世界历史分期
世界古代史
封建社会: 476年——1640年
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 上的矛盾。
2.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 3.作用: 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与分封制的关系 同属西周的政治制度,互为表里,宗法制 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 体现
什么叫嫡长子继承制?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为嫡子,其 他妻室所生之子称为庶子。嫡长 子是指周王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 子,周王的王位由周王的嫡长子、 嫡长孙来继承,这就是嫡长子继 承制。这种制度一直影响到封建 社会。
C
4、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从继承的角度看, 该制度受到了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 ①禅让制 ②王位世袭制 ③分封制 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④ C、②④
B、②③ D、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