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讼阅读|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实务重点法条指引之审判监督程序部分编者按:本文针对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部分重点法条,根据实务中的需要进行了一次整理,文章以研习法律为目的,内容主要参考了全国人大法工委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释义》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两本权威书籍,'相关文章'部分的文章均可在'无讼阅读'或'微信'中检索得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简称'民诉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简称'解释'。
本文为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一、人民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法条:民诉法第198条民诉法第一百九十八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指引:1、本院院长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后可以启动再审,上级法院可以针对下级法院生效裁决启动再审。
2、增加了对调解书依职权启动再审的规定。
3、'确有错误'的范围很广,包含了民诉法第200条、第201条的各类再审事由。
扩展:在部分案件中,经过申诉、信访等渠道反映问题,让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成为了当事人申请再审受限制之后的最终救济渠道。
在最高人民法院审结的'虚假诉讼第一案--辽宁特莱维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欧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借贷纠纷'中,正当权益被虚假调解损害的谢某就是通过申诉渠道反映情况,最终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的,而谢某如果通过案外人申请再审和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维权都会面临不小的困难。
相关文章:《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驳回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法院能否依职权启动再审问题的研究意见》二、当事人申请再审不予受理情形法条:解释第380条、第381条、第383条解释第三百八十条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程序等非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
第三百八十一条当事人认为发生法律效力的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裁定错误的,可以申请再审。
第三百八十三条当事人申请再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再审申请被驳回后再次提出申请的;(二)对再审判决、裁定提出申请的;(三)在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不予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决定后又提出申请的。
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但因人民检察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而再审作出的判决、裁定除外。
指引:1、非诉程序功能并非解决民事权益争议,不作为申请再审对象,确有错误的,应根据解释第374条进行救济。
2、一旦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裁定存在错误,则损害了当事人请求司法救济的诉权,涉及当事人的基本程序保障,可以申请再审。
其他的裁定,包括管辖权异议裁定,未规定可以申请再审。
3、再审申请被驳回后再次申请再审的以及对再审判决、裁定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应当告知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检察监督断后)。
4、检察机关对当事人申请作出不予监督决定的,救济终局,当事人不得再次向法院申请再审;因检察机关监督而再审作出的判决、裁定,不得再次向检察机关申请检察监督。
扩展:2012年新民诉法为切实解决重复申请、多头审查的弊端,对再审受理问题进行了重大调整,确立了法院救济先行,检察终局监督断后的原则。
解释第383条就申请再审和检察监督的衔接作出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一审、二审、申请再审、检察监督的'三加一'诉讼程序终结机制。
相关文章:《上海法院民事申请再审受理工作若干问题解答》、《最高人民法院受理再审申请提交材料须知》三、申请再审事由之新的证据法条:民诉法第200条第(1)项,解释第387条、第388条民诉法第二百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解释第三百八十七条再审申请人提供的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基本事实或者裁判结果错误的,应当认定为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一项规定的情形。
对于符合前款规定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再审申请人说明其逾期提供该证据的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和本解释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处理。
第三百八十八条再审申请人证明其提交的新的证据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逾期提供证据的理由成立:(一)在原审庭审结束前已经存在,因客观原因于庭审结束后才发现的;(二)在原审庭审结束前已经发现,但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提供的;(三)在原审庭审结束后形成,无法据此另行提起诉讼的。
再审申请人提交的证据在原审中已经提供,原审人民法院未组织质证且未作为裁判根据的,视为逾期提供证据的理由成立,但原审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不予采纳的除外。
指引:1、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应有严格的限制,必须具备法定的再审事由。
立法规定再审事由的目的是在审判监督程序依法纠错与维护裁判权威之间求得平衡。
2、在多数申请再审案件中,当事人都以'有新的证据'作为再审事由。
再审申请人提供的新证据能够证明原审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或者裁判结果是错误的,而不是证明原审存在的一般瑕疵,才可以被认为是'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法官对此握有充分的自由裁量权,实务中需要深入研究法院裁判规则。
3、逾期在再审阶段提交新证据,仍适用民诉法第65条和解释第102条规定,根据理由是否成立的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处理,不应轻易以其未在原审提供为由否定其证据资格。
4、四种新证据:新发现的证据、新取得的证据、新形成的证据(比如新的鉴定意见,与原判有关的可能会影响合同效力的刑事案件的判决等)、未质证的证据。
扩展:1、《民诉法解释理解与适用》编者认为,再审审查阶段,对'足以推翻'的把握,宜已高度盖然性为标准,而不能要求新证据必须推翻原裁判,否则很可能导致应该进入再审的案件没有进入再审或者再审审理程序形式化。
2、新证据事由申请再审期限从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算,因而实务中一些当事人明知判决生效六个月时间已过,却在众多事由中加上新证据事由,以规避申请再审期限。
因此法院应要求申请人书面说明知道或应当知道该新证据的时间及该证据为新证据的理由,否则会使申请再审期限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相关文章:《再审事由规范的再调整》、《新民诉司法解释法定再审事由实务解读》四、申请再审事由之主要证据未经质证法条:民诉法第200条第(4)项,解释第389条民诉法第二百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解释第三百八十九条当事人对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在原审中拒绝发表质证意见或者质证中未对证据发表质证意见的,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四项规定的未经质证的情形。
指引:根据民诉法第65条第2款,人民法院若对逾期提供的证据作出组织质证的决定的,对方当事人应当对这些证据进行质证。
如果对方当事人援引《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34条第2款关于'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
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的规定,拒绝质证或不发表质证意见的,视为对质证权利的放弃,其在裁判生效后又以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为由申请再审的,不应支持。
扩展:《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34条第2款与民诉法第65条第2款存在矛盾,应不再适用。
新民诉法对'证据失权'开始从严控制,今后开庭,凡是法院对逾期证据组织质证的,都应当质证并发表意见。
相关文章:《再审事由规范的再调整》、《新民诉司法解释法定再审事由实务解读》五、申请再审事由之适用法律确有错误法条:民诉法第200条第(6)项,解释第390条民诉法第二百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解释第三百九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判决、裁定结果错误的,应当认定为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六项规定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一)适用的法律与案件性质明显不符的;(二)确定民事责任明显违背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三)适用已经失效或者尚未施行的法律的;(四)违反法律溯及力规定的;(五)违反法律适用规则的;(六)明显违背立法原意的。
指引:1、应准确认定案件性质,对案件性质认定不准,适用法律就可能出现偏差,影响案件的正确处理,如股权转让合同纠纷和专利权转让纠纷所应适用的法律明显不同。
2、应注意法律修改或新法出台后对法律适用的影响。
比如公司法在1999年、2004年、2005年、2013年多次修订或修正,援引公司法有关条款时要特别注意法条序号和内容的变化;又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有关安全保障责任的规定已被侵权责任法第37条所替代。
相关文章:《再审事由规范的再调整》、《新民诉司法解释法定再审事由实务解读》六、裁定再审的标准法条:解释第395条解释第三百九十五条当事人主张的再审事由成立,且符合民事诉讼法和本解释规定的申请再审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再审。
当事人主张的再审事由不成立,或者当事人申请再审超过法定申请再审期限、超出法定再审事由范围等不符合民事诉讼法和本解释规定的申请再审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再审申请。
指引:1、各地司法实践中,分别以'事由成立'、'可能改判'、'原裁判却有错误'作为裁定再审的标准,标准尺度的不统一,可能严重影响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
本条明确将'事由成立'作为裁定再审的实质标准,厘清再审审查程序和再审审理程序的各自功能,不将裁定再审的标准与再审改判标准相等同。
2、对于属于民诉法第200条第7项至第11项以及第13项规定的程序性事由,应坚持正当程序的独立价值,原裁判的实体结论即使是正确的,也应裁定再审。
3、不符合申请再审条件的情形主要包括:(1)申请人主体不适格;(2)不符合申请再审案件管辖的规定;(3)系民诉法和解释规定不得申请再审的裁判,比如适用特别程序、破产程序等非诉程序审理的案件;(4)裁判尚未生效或已被再审裁判撤销;(5)申请书列明的再审事由超出民诉法法定的再审事由范围;(6)超出了申请再审审查期间。
七、决定再审、中止执行法条:民诉法第206条、解释第396条民诉法第二百零六条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