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效率分析

生产效率分析

2014年生产效率分析报告
一、计算百分比,、分析结果、提出建议
1、车间人均工时
计算方法:车间人均工时=各车间总工时÷各车间总人数
表三
由表三可知:2014年1-5月公司车间人均工时相比于6-12月份明显偏低,整体上看2014年车间人均工时整体呈上升趋势,其原因是公司为新能源行业,国家政策扶持,前期国家政策不稳定,许多整车厂处于观望当中,导致公司订单不足,相对人力成本过高,从6月起,公司订单开始增加,车间员工急剧增加。

导致电机车间、控制器车间、品管部人均工时增长较快,相对机加车间人员增长但人均工时下降。

建议:(1)公司要严格把控淡旺期的人员数量,避免旺季因缺少人手而无法及时提交供货量,或避免淡季劳动力过剩而导致人力成本增长。

(2)建议加大机器投入生产数量。

(3)电机车间与控制器车间可适量保留人员,并加强员工工作培训,尽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4)机加车间可适量精简人员。

2、车间工时占比
车间工时占比=各车间总工时/各车间总工时之和
根据表一(各车间总工时)数据可得出表四:车间工时占比
表四
由表四可知:2014年各车间工时占比相对比较平稳,波动性不强;机加、电机、品质部占比较大,另8月后,机加车间占比呈下降趋势,电机车间呈上升趋势。

其原因为淡旺季人员把控较好,劳动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没有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8月后电机车间人员急剧增加,导致总工时占比增加,相对于机加车间在没有大量增员的情况下,总工时被降低。

建议:(1)前期各车间人员数量相对合理,工作量较饱和。

(2)建议在2014年的基础上做好2015年的人力资源规划(相见人力资源规划表)。

(3)加强电机车间、控制器车间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程度,来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不能以传统的靠人员增加来完成公司订单的任务,这样会导致人力成本过高。

(4)成立“新兵训练营”,特别是电机车间嵌线岗位,外聘一个熟手成本相对较高,且深圳地区这类人才相对较匮乏,新手到公司上班,上手的时间较长,公司可以请车间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专门教新手,短期来看可能会
影响产量,但长期来说不失为一个可行之道。

3、人均销售额
人均销售额=销售额/人数
根据下面表五、表六数据可得出表七:人均销售额
表七
由表七可知:2014年公司的人均销售额情况不大理想,1月、2月、3月、6月、7月、9月、10月销售额偏低,可能导致公司出现亏损现象;4月、5月、8月相对前几月销售额稍微增长,收入、支出可能持平,略有结余;11月、12月销售额有较大幅度增加,公司出现盈利局面。

其原因为公司订单不稳定,成季节性波动;销售部业务人员不足;应收账款或坏账比重较大。

建议:(1)适量增加销售部业务人员,最好是手头有客户资源的这类人。

(2)加强对销售部门人员的培训,如销售技巧,催款技巧,降低公司应收账款、坏账的比重,实现公司资本正常运营。

(3)扩大销售渠道,来满足公司的订单要求。

(4)适量增加外贸专员或跟单员,加大外贸力度,以此来增加外贸销售额,以外贸拉动公司销售额。

(5)调整销售部门内部结构,公司现在销售部内部结构不合理,以致使上下级沟通不方便、决策也较慢,影响了工作效率。

4、人均利润
人均利润=利润/人数。

根据以上表五、表八数据可得出表九:人均利润
由表九可知:人均利润1月、2月、3月、7月、9月、10月为负数,公司经营状况出现亏损,要想维持正常的运营,公司需要向外贷款;4月、5月、12月大于0小于1,公司收入、支出基本持平,略有结余,基本能维持公司运作;8月、11月相对2014年其它月份涨幅较大;公司成长速度较慢。

其原因为订单不足;人均产出不大;人力成本过大;生产方式较落后;应收账款比重大、周期长。

建议:(1)提升销售额
A、人员是最根本的最主要的因素,这涉及到到公司中的任何一员,公司员工的素质、水平决定了公司团队的素质、水
平,企业团队的素质、水平决定了公司的兴衰。

B、现在市场上多数产品供大于求,竞争相当激烈,这就要求研发部门不断的在技术上创新,才能够在产品上保持竞争
的优势,从而更好地提高销售额。

C、提升整个团队的执行能力;高效的执行力带来的是销售额的突飞猛进,执行力差则是销售额停滞不前甚而一落千丈。

D、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短期来看营销服务直接带来了销售额增加,长期来看营销服务则能帮助企业树立形象
和品牌,这将会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和更高的销售额。

(2)降低成本
A、提高车间员工劳动效率,淡季中进行轮岗培训,以适应公司为生产灵活调配人员做充分准备,实现人员优化配置。

B、投入生产数量,以降低人力成本。

C、设备使用率,提升设备创造总值。

D、保持团队稳定,特别是技术型人才,增强员工归属感,降低人力成本。

5、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报告期内企业销售额)÷报告期内平均在职人数,即:人力资源效率。

由此表可知:2014年,公司规模在逐步扩大,月平均人数呈上升趋势;由于社会宏观经济因素影响,2014年,公司年未员工比年初增加166人,主要增加一线员工人数,导致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一线劳动生产率相对降低。

建议:(1)精简一线员工人数,一方面可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也可以提高人均人力成本。

(2)提高员工的平均熟练程度。

员工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这当中不仅指劳动实际操作技术,同时也包括员工接受新的生产技术手段,适应新的工艺流程的能力。

因而还要加强培训的强度。

(3)加强高效率设备的投入。

(4)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应加强一线员工的分工管理,督促车间主管、组长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尽量减少因分工不协调而导致的效率低下。

二、劳动生产效率构成:
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包括:各车间人数、车间工时、车间人均工时、车间工时占比、总人数、销售额、人均销售额、利润、人均利润等。

表一
表二3、报告期内人均工时(小时/人)
表三
表四
表五
表六
表七
表八
办公室
2015年3月28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