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涉外礼仪的主要内容

涉外礼仪的主要内容

涉外礼仪的主要内容篇一:涉外礼仪重要性及意义涉外礼仪重要性及意义“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时的一种行为规范。

礼是怎么产生的?有人认为:人类在狩猎时代就已经知道要有礼貌,因为在打猎时,打猎者相互间必须保持适当距离。

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日趋平繁,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礼”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以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为基础。

自从有了阶级和国家,“礼”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这时候,“礼”已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交往的“私人礼节”,而是成了国家统治的一种手段。

在西方,“礼”一词,也往往指上流社会中的行为规范或宫廷礼仪,以及官方生活中公认的准则。

至于平民百姓,则只要求他们遵循统治阶级的法律,供权贵们奴役驱使就可以了,达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其是不谋而合。

自从有了国家,也就出现了相应的礼仪。

不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古印度、古挨及,都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礼仪。

由于国家的产生,也就有了国与国的交往。

国际交往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准则,于是就产生了国际礼仪。

在人类历史上,国与国之间充满了矛盾、争斗和战争。

而同时,又不断发生谈判、议和、结盟、互派使节、互通贸易、缔结条约等国际行为。

国际礼仪是国际交往中的一种行为规范。

它较之一个国家内的礼仪规范又发展了一步,而逐步为大多数国家所公认和接受。

人们相互往来,要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行事,使社会生活有序地、和谐地进行。

平常生活是这样。

进行国际交往更是如此。

在长期的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许多国家间通行的国际礼仪。

现代国际礼仪正是历史上国际礼仪的继续和发展。

随着近代工业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邮电事业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日趋频繁,人们更需要用“礼节”来调整和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交际礼节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乏的东西。

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已成了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志。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之间相互来往更加注重礼节。

即使是豪门巨富、达官贵人,在对待随从侍者、仆役时,有时也不能不说一声“请”,“谢谢”,“对不起”等客套话,以显示自己的教养不俗,维护表面上的平等。

现代的国际关系,较之过去已有了惊人的发展变化。

首先是交往的规摸从20世纪初50多个独立国家,二次世界大战前增加到75个,到目前联合国的会员国已有180多个国家。

其次是现代生活频率加快,各国之间的交往已越来越频繁。

再次是国际交往的内容不断丰富,参加国际活动的人员空前增多,而涉及全球的问题,如环保、抗爱滋病、反毒、反恐怖等则引起了世界备国的关注。

国与国之间关系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

而国际关系的这种发展又是以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急剧扩大、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基础的。

它同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艺术、体育、旅游等来往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空前广阔、繁复、多样化的图景。

礼仪习惯的演变,加上国际关系迅速、广泛、深入的发展,必然使国际间过去的通用的礼仪程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现代的国际礼仪。

现代国际礼仪就其内容而言,包含有国际交往中的日常交际礼节、典礼仪式、外交礼仪与豁免等多方面内容。

他们中有的己形成国际公约,例如《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已具有法律效力,在国际上有约束力。

而其余大部分则是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逐步成为国际惯例,为各国所普遍承认和接受,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

国际礼仪和交际礼节国际礼仪与交际礼仪是各国在长期的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与广泛使用。

无论在官方的或民间的友好往来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国际上,礼宾与交际活动都有一定惯例,不少国家则保持着各自传统的礼仪形式和礼节,有自己独特的做法,具有民族特色,或根据特殊的需要,灵活变通。

国际礼仪和交际礼节总的发展趋势:逐渐简化,更加灵活,更加注重实效。

学习国际礼仪知识的必要性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公职人员、涉外工作人员在涉外场合的行为举止,不仅仅是一种私人行为,更会产生一定的对外影响。

一个公司、企业、社会团体的代表在对外场合的言谈行为,不仅关系到本公司、本社团的形象,影响到买卖交易的成败,有时甚至影响到国家的荣誉。

每个公民应遵循一条基木准则:当你在自己国家时,你不过是成千上万公民中的普通一员,而在国外,你就是“中国人”,是中国人的代表,你的言谈举止,决定他国人对我们国家的评价。

为了维护我们个人、单位、国家的对外形象,我们都应当学习礼仪知识,了解、重视并遵守国际上的通用的礼节与礼仪规范。

周恩来总理是这方面的典范。

他很重视对外礼宾工作,重要的代表团来访接待计划和出访方案他都亲自审阅、过问。

他渊博的国际礼仪知识,潇洒的言谈举止,政治家和外交家的风度更为世人称道。

有人认为,我们中国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礼仪之邦”,接待国际客人,只要遵从我们自己的礼仪习俗就行了,不必去学那些“洋规矩”。

的确,各国都有自己的礼仪做法、传统和特点。

按本国的礼仪习俗办事,外宾容易理解,但有时也难以接受。

例如:中国有劝酒的礼仪习俗,但是如在涉外交际场合,一再劝酒,致使有些外宾勉强应付,往往酒醉误事。

所以,应当注意我们传统做法与国际通用礼仪之间的异同情况,避免外宾所不容易接受和习惯的做法,以免使他们感到尴尬和难堪。

现代国际礼仪的基本准则和特点 1.现代国际礼仪的基木准则。

联合国宪章在《序言》中阐述了“大小各国平等权利”的信念,并规定了各会员国应当遵循的7项原则。

其中第一项为:“本组织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

现代国际关系以公认的“主权平等”为基础。

“主权平等”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每个国家都享有平等权利,不受他人侵犯;另一方面,每个国家都有尊重别国主权的义务,不得借口行使自己的主权而侵犯他国的主权。

国家不论大小,都应当具有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物、管理自己国家的权利。

国家与国家相互之间是平等的,所有国家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

“主权平等”既然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作为国际交往中行为规范的现代国际礼仪,当然也必须遵循这一准则。

”主权平等”常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家的尊严受到尊重:国家元首、国旗、国徽不受侮辱。

国家的外交代表,按照国际公约的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

不以任何方式强制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不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

在交往中,实行“对等”和大体上的“平衡”。

所谓“对等”实际是上就是“礼尚往来”,交往的双方人员,身份要大体相当;代表团互访时,双方的接待规格应相差不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对等”原则的正面引用。

在国际交往中,有时也从负面运用这一原则。

如:你赶走我的武官,我就驱逐你的参赞;你怠慢了我,我也请你坐一坐“冷板凳”等。

所谓“平衡”,也可以理解为“一视同仁”或“不歧视”的原则。

但是,所谓“平等”、“平衡”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在国际交往中,在礼仪上给予“破格接待”的,也有诸多先例。

可见国际礼仪程序的运用也是一种外交艺术。

篇二:涉外礼仪课程教学大纲涉外礼仪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涉外礼仪是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课内学时数为38学时。

文字教材为《商务礼仪》(黄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版)。

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主要通过教育人们掌握和自觉运用。

本课程侧重于涉外交际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具体介绍和分析,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切实有效的礼仪教育,培养人们理解、宽容、谦逊、诚恳的待人态度,培养人们是非分明、推心置腹、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做人品行,培养人们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雅、讲究礼貌的行为举止。

在现代文明社会,讲究礼仪,实非小事。

以正确的礼仪待人接物,不仅反映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个性特征,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质量的综合性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对内搞活经济,对外扩大开放。

“礼仪祝您成功”已成为世人共识。

真诚得体的礼仪,正日益成为我们扩大开放、增进友谊、促成合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在教与学过程中应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在生活中自觉讲究礼仪的行为习惯。

2、本课程采用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难点,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切忌满堂灌的方式。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1、本课程的教学应强调时代性和应用性的特点,结合实例,讲解涉外礼仪的思想和方法。

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应组织或模拟多次情景教学活动。

2、应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点,讲解国际礼仪和各国习俗的基本知识。

配合有关新鲜案例,对有关重点进行实用性的教学。

四、考核要求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2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80%。

总成绩60分为及格。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分。

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包括独立完成教师要求的文字教材中的相关练习和思考题。

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考试题目要符合大纲要求,既要做到全面验收,又要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题量适度。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说明一、文字教材文字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主教材要适应大专层次的水平,叙述要直观、简练、形象、生动。

注重基本原理与方法的讲解,要重点突出,减少繁琐论述、推导论证与复杂计算。

本课程所选教材为《商务礼仪》黄琳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二、参考资料《现代商务礼仪教程》金正昆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商务谈判》李品媛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商务礼仪基本理念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充分认识礼仪的重要性,认识商务礼仪的作用和意义。

掌握商务礼仪人员应具备的修养。

在商务交往中,能展现并运用一定的商务礼仪技能。

二、商务人员仪表礼仪教学要求:了解仪表美的作用,掌握仪容修饰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仪态美化的内容和要点。

在商务交往中,能够根据场合的不同,有针对性的修饰自己的仪容、仪态,正确运用自己的表情和手势。

三、服饰礼仪教学要求::了解服装的分类、着装的“TOP”原则、服饰运用的礼仪要求与技巧、饰品礼仪。

根据自己的肤色、体型来合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西装或套裙系列。

能在商务活动中,树立个人形象和展现个人魅力。

四、见面礼仪教学要求:了解双方见面时打招呼的含义及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在称谓中敬语、谦语的正确运用。

掌握握手礼仪、名片礼仪规范。

在商务交往中,能按照见面礼仪规范要求正确运用握手礼仪、称谓语言礼仪、递接名片礼仪等。

具备与人交往的基本素质,体现商务人员待人接物的优雅风度。

五、介绍礼仪教学要求:了解介绍礼仪的分类、方法,掌握介绍礼仪应把握的原则、顺序、时机、分村级介绍时的措词和神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