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案例分析”
实践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一、理论指导(2学时)
理论指导环节关系到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以及最后实践成果的质量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活动宗旨、基本要求、实施流程,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热情参与,认真完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一)活动宗旨
帮助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统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认同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理解并掌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培育法律信仰,增强法治价值的认同感,正确行使公民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争做法治先锋。
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
(二)方法指导
1. 案例选取的原则
围绕道德和法律两个主题挑选案例,案例的来源必需真实合法,尽量体现时效性和思辨性,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身边的实际问题,不能杜撰虚构。
2.挑选案例的渠道和方法
通过网媒、杂志、报刊、社会调查等多渠道收集案例,然后按照案例选取的原则精选案例,既能反应社会现实又能结合我们的课程内容的案例作为首选。
3.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方法
(1)封页:
注明案例分析的题目,参与人员等必要事项。
(2)主题:
第一,案例分析概述
案例本身的特点,经过深刻领悟、仔细研究分析的关键点。
第二,案例陈述
案例全盘陈述和删节陈述,但是,要严格保留案例的真实性。
要全面、翔实。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尤其是真实情景中的关键因素不可遗漏,特别要突出情境中的要素间的冲突——人物间的冲突、行为与结果的冲突、决策中的困境和困惑。
第三,案例分析的策略方法
案例分析是案例写作中的关键部分,要注意由案例透视理念的冲突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