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复习提纲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复习提纲
生物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阳光 水分
温度
营养供给
2.栖息地: (1)概念:生物圈内生物_生__存__、__居__住__的场所。 (2)类型: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等,不同的_土__壤__ _类__型__、_温__度__、_湿__度__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 特征。 (3)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球人口数量_剧__ __增_,人类对自然资源的_掠__夺__式__开__发__及不__合__理__利__用___。
【思维流程】 答案:A
【互动探究】 (1)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提示: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繁殖后代,具有遗传变异现象, 具有应激性,适应并影响环境。 (2)判断麻雀、潮虫、蚯蚓及各种树木花草是生物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它们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示范题2】(2013·福州学业考)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 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 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C.蚯蚓能疏松土壤 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知识点一 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种类:植物、_动__物__、微生物等。 2.生物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2)__生__长__发__育_;(3)繁殖; (4)__遗__传_;(5)变异;(6)_应__激__性__;(7)适应性。
知识点二 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的范围及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清三个问题: (1)生物适应环境;(2)生物影响环境;(3)环境影响生物。 【深度剖析】选C。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说明荒漠不适于大多数生物生活,这 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水质污染造成赤潮,是水质对海洋生物繁殖的影响;蚯蚓 能疏松土壤,是蚯蚓活动改变了土壤的特性;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说明鼠 妇适应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知识点三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探究过程:_提__出__问__题__→_作__出__假__设__→制订计划→实__施__计__划___→ 得出结论→_表__达__交__流__等。 2.探究成功的前提:提出有__研__究__价_值__的问题,并作出符__合__科__学___ _事__实__的假设。 3.探究成功的关键:制订出恰当的_科__学__探__究__计__划__。 4.探究方法:观察法、_实__验__法__、_测__量__法__、调查法等。
放大倍数: (1)计算:_目__镜__与__物__镜__放大倍数的乘积。 (2)举例:图中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为_乙__和__丁__。
【思维激活】 1.课堂上老师叫到自己的名字时马上站起来,这体现了生物的什么特征? 提示: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变色龙的体色可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提示:防止被敌害发现,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生存下来。
考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1.核心图示:
2.图示解读: (1)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其他生命现象都是 建立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 (2)应激性使生物趋利避害,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3)繁殖是生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成为一个成熟个体后具有的能力和行 为。生长和繁殖是生物繁衍后代的基本特征。
【中考排雷区】 ①应激性≠反射:应激性是生物共有的特征,反射只是具备神经系统的生物所具 有的特征。 ②适应不一定都与环境相似: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相似,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是适 应,与环境差异大,易被天敌发现,却能吓退天敌也是适应。
【示范题1】(2013·东营学业考)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某生物兴 趣小组调查校园里的生物,发现有麻雀、潮虫、蚯蚓以及各种树木花草。下 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概述,其中错误的是 ( ) A.都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B.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都能生长繁殖
【关键点拨】 1.生物的特征: (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等都是以新陈 代谢为基础的。 (2)生物还具有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等特征。 2.适应具有相对性: 举例:北极的雪兔在冬季来临时换上白毛,以适应雪地环境,但如果降雪较迟, 这样的体色反而易被敌害发现。
3.显微镜的使用: (1)镜筒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的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的镜筒 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观察物像:镜筒先下降后上升。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处,避免物镜 和装片相撞。镜筒上升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4.两个易错易混点: (1)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生长是生物体由小到大的过程,发育是生物体的结构、 功能逐渐完善的过程。生长过程中伴随着发育现象。 (2)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指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 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选用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_通__光__孔__,然后左
眼注视__目__镜_,右眼_睁__开__。
③转动_反__光__镜__,直到看到一个明__亮___的视野。
(3)观察: ①放置:正对_通__光__孔__中心。 ②镜筒下降:转动_粗__准__焦__螺__旋__,眼睛从_侧__面__注视_物__镜__,直至 _物__镜__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 ③观察物像:_左__眼__注视目镜,同时_反__方__向__转动_粗__准__焦__螺__旋__,使 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转动_细__准__焦__螺__旋__,使物像更 清晰。 ④整理和存放。
知识点四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目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1)显微镜最主要的结构是_____和_____。
转换器 物镜 遮光器 反光镜
(2)c和e的作用是_放__大_物__像___。
(3)d的功能是_调__换__物__镜__。
(4)调节光线强弱的是[_f_]_遮__光__器__,反射光线的是[_g_]反__光__镜___。
(5)a和b的功能是_升__降__镜__筒__。
显微镜的使用:
(1)取拿与安放:
①取拿:一手握_镜__臂__,一手托_镜__座__。
②安放:距实验台边缘__厘米左右处,略_偏__左__,安装好目__镜___和
_物__镜__。
7
(2)对光:
①转动_粗__准__焦__螺__旋__,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__倍__物__镜___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