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实验报告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实验报告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实验报告篇一:计算机网络实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分析实验二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分组捕获软件Wireshark来分析Http协议的以下内容:1、 Http协议的Get/Resonse互动机制;2、 Http协议的分组格式;3、如何利用Http传输Html文件;4、如何利用Http传输图片、动画等嵌入式文件;5、观察Http的安全性能。

二、实验条件1、Wireshark软件2、IE浏览器三、实验预习要求:复习课本节的相关内容四、实验内容:1. Http的基本请求/响应互动机制本实验通过访问一个最简单的页面展开,即该html 文件中不引用任何其它嵌入式文件(如图片、视频等)。

操作步骤如下:1、打开IE浏览器;2、打开Wireshark软件,打开抓包菜单中的网络接口子菜单,从中选择本机使用的网络接口。

3、切入包捕获界面后,在过滤栏中输入http && == || == ,即只观察与交互的http分组。

4、在IE浏览器输入:;此时浏览器应该会显示一个最简单的html页面(只有一行)。

5、此时,你的Wireshak软件应该如下所示:图1: 访问后的Wireshark显示界面从上图中可观察到总共捕获到四个http包,其中,包括两对Http的Get分组(由本机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的请求)以及服务器返回的响应分组。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轮请求与回复请求的是具体的页面;而第二轮请求与回复涉及的却是一个文件。

分组内容展示窗口中可以观察这两个分组的详细信息。

从展开的分组内容中可以看出:Http包是经由Tcp协议传输,而Tcp又是附加在IP数据包的基础上,后者又附加在一个以太网帧内。

以第一轮分组为观察目标,试着回答如下问题:1. 你的浏览器运行的是什么协议版本?还是 ? 服务器运行的又是什么版本呢?2. 你的浏览器告诉服务器它能够接受的语言是?3. 你浏览器所在的IP是?服务器的Ip又是?4. 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的状态代码是?这次访问成功了么?5. 浏览器所访问的Html文件上次被修改的时间是?6. 间隔两分钟后再重新访问该Html文件(即刷新IE 浏览器),再次查看Html文件上被修改的时间是?对比与问题5的答案,你观察出了什么结论?7. 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的分组的内容长度是多少?2. Http附加条件判断的请互动机制从课本节中我们知道,当前主要浏览器都有一个缓存机制,即将刚访问的页面内容保存在IE缓存区。

在此基础上,当用户重新访问该页面时,浏览器会智能地发出一个带条件判断的Http请求,即请求时告诉服务器自己所缓存文件的时间戳。

为了详细观察这一带条件判断请求互动机制,请进行如下操作:1、打开IE浏览器,并清除IE浏览器的所有缓存文件。

2、打开Wireshark软件,打开抓包菜单中的网络接口子菜单,从中选择本机使用的网络接口。

3、切入包捕获界面后,在过滤栏中输入http && == || == ,即只观察与交互的http分组。

4、在IE地址栏输入:,回车后访问该地址。

5、十秒后,点IE刷新栏,重新访问该地址。

6、将观察到的Wireshark软件结果截图保存。

图2 访问后的Wireshark显示界面观察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1. 观察浏览器发出的第一个Get请求,你在里面看到了IF-MODIFIED-SINCE字段么?2. 观察服务器对应的第一个Response回复,它返回了所请求的html文件么?3. 观察第二个浏览器发出的第二个Get请求,你在里面看到 IF-MODIFIED-SINCE字段么?如果有,它携带的具体信息是?4. 服务器所回复的第二个Response回复的状态码是?它携带了浏览器所请求的Html文件么?如果没有,请作出相应的解释。

3. 通过Http获取大文件上述两个小实验中,我们都只是访问了小而简单的Html文件。

这一节实验,我们将通过http来访问长的Html 文件。

请按以下步骤操作:1、打开IE浏览器,并清除IE浏览器的所有缓存文件。

2、打开Wireshark软件,打开抓包菜单中的网络接口子菜单,从中选择本机使用的网络接口。

3、切入包捕获界面后,在过滤栏输入http || tcp ,即只观察http、tcp分组。

4、在IE地址栏输入:,回车后访问该地址。

5、观察Wireshark的实验结果。

图3 访问后的Wireshark显示界面从上图(截取自老师机器上进行的实验)可以看出,在Http Get请求后,有一系列的Tcp回复包(即从发送过来的26,27,29号Tcp分组)。

由节的课本知识可知,通常一个Http response分组由一个状态栏、头部行、空行以及实体数据四个部分组成。

在本节实验中,实体数据是指这个整html文件;而该文件的大小为4500Byte,超过了一个Tcp 包可以容纳的长度(老师机器中的1460 Byte)。

因此,服务器将整个http响应包拆成四个长度分别为1460\1460\1460\423的四个TCP分组。

在传输过程中,由于所经历的路径不一致,这四个分组(26,27,29,31)并非按原先的发送顺序到达,而存在错序的情况!因此,浏览器需要将这四个分组重新组合后开成一个完整的Http响应包。

试着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如下问题:1. 为了获得这个html文件,浏览器一共发送了几个http Get请求?这些分组对应的序列号是?2. 哪个分组包括了对这个请求的回复包所涉及的状态信息?(序列号是?)3. 回复中的具体状态信息及其它头部行信息是?4. 服务器为了向浏览器传送文件,一共需要多少个分组? 它们被接收时的序列号分别是?以及它们的发送顺序依次是?4. 传输涉及嵌入式文件的Html文件(来自: 小龙文档网: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实验报告) 前面几节实验中所有的html文件只涉及到简单的文本内容,并未涉及到我们日常浏览中所需要的图片、视频等嵌入式内容。

本节,我们将通过实验观察Http是如何处理这类型文件的。

请按以下步骤操作:1、打开IE浏览器,并清除IE浏览器的所有缓存文件。

2、打开Wireshark软件,打开抓包菜单中的网络接口子菜单,从中选择本机使用的网络接口。

3、切入包捕获界面后,在过滤栏输入http,即只观察http分组。

4、在IE地址栏输入:,回车后访问该地址。

5、观察Wireshark的实验结果。

图4展示了该页面在IE的显示内容。

从图4可以看出,该页面中除了包括文字信息外,还包含两个图片:一个Pearson图标文件,一个计算机网络课程英文版(第五版)的正面图片。

图5则是老师机器上实验的Wireshark结果。

篇二:实验十三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实验十三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一实验目的1、掌握 HTTP 协议的使用;2、了解 HTTP 协议的实现方式。

二实验内容1、学习 HTTP 协议的格式和与 TCP 协议的关系2、了解 HTTP 协议的通信过程;3、理解 HTTP 协议的无连接、无状态特性。

三实验环境四实验流程五实验原理HTTP 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从 WWW 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它可以使浏览器更加高效,使网络传输减少。

它不仅保证计算机正确快速地传输超文本文档,还确定传输文档中的哪一部分,以及哪部分内容首先显示(如文本先于图形)等。

这就是你为什么在浏览器中看到的网页地址都是以http://开头的原因。

HTTP 报文共有两种通用类型:请求报文,响应报文。

1、请求报文格式如下各字段说明:请求行格式如下:请求类型:此字段定义了几种不同方法的报文URL:有四个要素,方法,主机,端口,路径格式如下方法://主机:端口/路径方法:用来读取文档的协议;主机:放置信息的计算机;端口:服务器的端口,可选;路径:放置文件的路径名首部格式如下:由关键字/值对组成,每成一对,关键字/值用”;”分隔,且每一行结尾有回车符,换行符.如下:User-agent:产生请求的浏览器类型Accept:客户端可识别的内容类型列表Host:请求的主机名,允许多个域名同处一个IP地址空行:最后一个请求之后是一个空行,发送回车符和换行符,通知服务器下面不会再有请求;主体:不在GET方法中使用,而在POST方法中使用.2、响应报文格式如下各字段说明:状态行格式如下:状态:1××表示请求已接受,继续处理;2××表示成功的请求3××把客户重定向到一个URL4××客户的错误5××服务器错误状态短语:对状态的描述.六实验步骤步骤一:分析 HTTP 协议:1、在主机上打开协议分析仪,点击工具栏上的“过滤器”,“类型过滤器”的下拉列表中选择“HTTP 协议”,确定后开始进行数据捕获,如图所示2、使用实验室主机上安装的浏览器,例如 IE,打开一个网页3、此时在协议分析仪中可以看到捕获的数据包,从数据包中可以看到 HTTP 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以及其中所使用的命令,如下图所示篇三: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指导教师:卢正添提交报告时间: XX年月日 517实验目的1.掌握HTTP的报文格式2. 掌握HTTP的工作原理3. 掌握HTTP常用方法实验环境网络拓扑结构一实验步骤练习一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

现仅以主机A、B所在组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B所在组的操作。

1. 主机A清空IE缓存。

2. 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开始捕获数据,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HTTP协议)。

3. 主机A启动IE浏览器,在“地址”框中输入http://服务器的ip/experiment,并连接,服务器IP默认为。

4. 主机B停止捕获数据,分析捕获到的数据,并回答以下问题:●根据本练习的报文内容,填写下表。

表13-3 实验结果●TCP协议)。

●简述TCP协议和HTTP协议之间的关系。

练习二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

现仅以主机A、B所在组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B所在组的操作。

1. 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开始捕获数据,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HTTP协议)。

2. 主机A启动IE浏览器,在“地址”框中输入“http://服务器的ip/experiment/”,并连接,服务器IP 默认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