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结小班吹泡泡的活动反思

总结小班吹泡泡的活动反思

小班吹泡泡的活动反思
中班音乐活动《吹泡泡》
教材分析:
这次音乐活动《吹泡泡》是中班下册的内容,节奏活泼欢快,吸引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

而吹泡泡这种游戏符合这个年龄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能理解和接受。

四—五周岁的幼儿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表演能力,根据他们对泡泡的观察,用话语描述出来,用歌唱表达出来。

这次教学活动主要引导幼儿学会看图谱唱歌曲,相互学习舞步动作,尝试创编歌词和动作,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

学情分析:
喜爱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此次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为了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各种游戏穿插其中,让幼儿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乐趣。

,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表演泡泡的形状、常态等,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吹泡泡》这首歌的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内容浅显生动、贴近幼儿生活。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理解歌词,学会听间奏,初步学唱歌曲。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性格。

活动准备:
吹泡泡玩具,图谱,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活动,进行学习前的简单铺垫。

1、配班老师在教室里充满泡泡,播放音乐,幼儿进教室。

师:这是泡泡乐园,是不是很好玩?这些美丽的泡泡最后都怎么了?
2、师:老师可以用好听的歌把它们再变出来。

小朋友们认真听听老师变出来的泡泡是什么样的。

(播放歌曲)你听到了什么?
二、自然习得歌曲,初步了解歌曲。

1、师:老师还可以用图画变出泡泡。

(引导幼儿观察。

请小朋友把图片的内容一一说出:波浪线、小朋友吹泡泡、大泡泡、小泡泡、泡泡在天空飞、问号等等,为理解歌词内容进行自然的铺垫)
2、师:图中有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来听一听。

(播放乐曲,教师演唱,根据歌词内容,边唱边指图谱。

在歌曲前、间奏的地方,教师用手指指波浪线随乐划过。

通过视听结合的形式,让幼儿欣赏歌曲,初步建立图谱与歌曲之间的联系)
3、师:你听到歌中唱了什么?请你说一说。

师指图问:这是什么意思?这个问号在歌中是什么意思?
(教师结合图谱请幼儿谈谈歌中唱了些什么,幼儿每说到一处歌词内容,教师即指图谱中相对应的图画,并清唱对应歌词,加深幼儿印象。

幼儿若有观察不到的部分,教师以指图问的形式进行补充)
4、操作图谱,理解前、间奏。

师:这首歌真的很有趣,它的名字就叫《吹泡泡》。

师指图问:波浪线的地方在歌中是什么意思呢?
(此环节是突出重点的地方,需要幼儿结合前面的活动进行大胆的猜讲。

幼儿的回答会各种各样,如:表示的是声音的大小,表示的是吹泡泡的声音……不论幼儿回答是否正确,教师都要给予回应:哦,很好,你是这样认为的。

为幼儿下一步的验证设下伏笔)
5、播放歌曲,验证前、间奏。

师:我们来听听看波浪线到底是什么意思。

(再次播放歌曲,教师指图谱演唱,幼儿在欣赏中验证想法,回答教师提问,明确知道有波浪线的地方是只有音乐不唱歌词的)师:在歌曲前面不唱歌词的这段音乐是歌曲的前奏。

在歌曲中间不唱歌词的音乐是歌曲的间奏。

请你们说说这首歌曲的前(间)奏在哪里?
(教师小结后,可就小结内容通过集体或个别提问的方式,进一步明确前奏和间奏的名称及演唱的方法)
三、大胆演唱歌曲。

1、尝试用声音表现歌曲的前、间奏。

师: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好听的歌曲。

要注意歌曲前、间奏的地方要停一下哦。

(幼儿集体跟唱歌曲,有了前面幼儿多次对歌曲的欣赏与了解,幼儿在教师的带动下会很快掌握歌词的演唱,不需教师刻意的教唱。

可以
连续演唱2-3次,在幼儿演唱时,注意适时提醒幼儿前奏、间奏处应停顿不发出声音,同时鼓励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前、间奏。

师:泡泡在天上是怎么飞的呢?请你变成泡泡表演一下吧。

(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教师随机模仿几位幼儿的动作。

并请其他幼儿仿学动作)
师:我们把好看的动作加在歌曲前奏和间奏的地方表演,好吗?
(引导幼儿听音乐演唱,并按节奏在歌曲前、间奏处做泡泡飞舞的动作,从而强化幼儿对歌曲前、间奏的感应)
四、游戏结束活动。

配班老师再次让教室充满泡泡,师:吹泡泡真有趣,现在你们就是一个个大泡泡,呼-呼-,风娃娃来了,我们去和它一起玩捉迷藏游戏喽。

(教师与幼儿一起到户外使用吹泡泡玩具玩游戏“吹泡泡”。

既将活动开始的游戏做了一个首尾相接的延续,又将幼儿愉快的演唱情绪继续保持,使幼儿对本次活动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中班音乐活动《吹泡泡》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在此次教学中,孩子们对吹泡泡报以很大的热情,而这个热情从何而来,应该是对这个游戏本身的喜爱和人类对音乐天生的喜爱。

欢快的节奏、简明图谱的使用,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和记忆歌词。

虽然幼儿园中班幼儿不识字,但是对
图片有很好的理解,看到谱子,自然地歌唱。

对歌词的改编让他们自己体会到曲调可以不变,但是歌词可以改变。

同样的谱子可以唱出不一样的歌曲,一歌多唱,增加音乐活动的创造性。

到后面根据歌词来表演动作,进一步的把幼儿拉到自主活动的过程里,让他们自编自导,来完美诠释他们自己心目中的泡泡。

在表演的这个环节,我有的地方讲解得不是很到位,但是幼儿的超常的理解和发挥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次音乐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随处都可以是课堂,处处都可以有教学。

而这种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得到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学习多思考。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