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机房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通信机房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XXX工程(设备安装分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工程组织与实施程序)项目监理机构(章): XXX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日期:XXX目录一、专业工程的特点 (1)二、监理工作的流程 (1)三、监理工作要点 (1)(一)质量控制要点、风险点及应对措施 (1)(二)造价控制要点、风险点及应对措施 (5)(三)进度控制要点、风险点及应对措施 (7)(四)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及环境保护 (8)四、监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12)(一)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12)(二)施工实施阶段监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12)(三)竣工验收阶段监理方法和措施 (13)一、专业工程的特点本工程是对XXX的安装、调测。

本工程特点为:安装xxx等工作。

二、监理工作的流程12三、监理工作要点(一)质量控制要点、风险点及应对措施1、进场设备、材料质量控制设备、材料的质量是设备安装工程质量好坏的基础。

监理机构应组织监理工程师会同建设单位、承包单位、供货单位对进场的设备和主要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进行开箱清点和外观检查。

1)核查通信设备合格证、检验报告单、通信设备入网许可证,凡未获得《通信设备进网许可证》的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在我国抗震设防7度以上(含7度)地区,公用电信网上使用的交换、传输、移动基站、通信电源设备应取得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证,未取得电信主管部门颁发的抗震性能合格证的设备,不得在公用电信网上使用。

3)当材料型号不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而需要其他器材代替时,必须征得设计和建设单位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4)对未经监理人员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监理工程师应拒绝签认,并书面通知承包单位限期将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撤出现场。

2、通信设备安装工艺质量控制在通信设备安装前,监理人员应熟悉和了解工程设计文件的相关内容。

对机房面积、荷载、设备排列平面、走线、供电、接地等进行核查。

了解网络组织及传输条件,以便指导施工。

在通信设备安装施工中,监理工程师应按照走线架(槽道)安装、机架(子架)安装、线缆布放及成端等的安装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巡视检查,必要时应进行旁站监理。

(一)、机房环境及设备器材检验1、机房环境要求1.1主设备安装前,机房的通风、取暖,空调等设施已安装完毕,并能提供使用。

室内温度、湿度、净高、地面荷载、装修、抗震、照度等配套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1.2机房建筑必须符合设计的有关规定。

机房内及其附近严禁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1.3市电引入机房方式符合要求,电缆敷设,配电箱或配电屏安装、接地、标识等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设备器材检验2.1根据施工设计对已安装的设备和主要器材的规格型号及数量进行核查和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2.1.1主要设备数量,规格型号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无受潮和破损现象。

2.1.2主要材料的规格型号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其质量应能满足工程的需要。

2.1.3主要器材的电气性能经抽样测试,其性能指标符合进网技术要求。

2.2工程建设中不得使用不合格的设备和器材,当器材型号不符合原工程设计要求而需作较大改变时,必须修改设计并办理相关设计变更手续。

(二)、设备安装工艺检验1、安装电缆走道(或槽道)1.1电缆走道(或槽道)的位置、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1.2电缆走道的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2.1电缆走道平直符合要求,无明显扭曲和歪斜。

1.2.2组装好的电缆走道应平直,横铁规格一致,两端紧贴走道扁钢和横铁卡子,横铁与走道扁钢相互垂直,横铁卡子螺钉紧固。

1.2.3横铁安装位置应满足电缆下线和做线缆弯度要求,横铁排列均匀。

当横铁影响电缆下线时,可作适当调整。

1.3安装电缆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1.3.1整条电缆走道应平直,无明显起伏或歪斜现象。

1.3.2电缆走道与墙壁或设备机架应保持平行,每米允许水平偏差为2mm。

1.3.3安装电缆走道吊挂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吊挂安装应垂直、整齐、牢固、吊挂构件与电缆走道漆色一致。

1.3.4电缆走道的地面支柱安装应垂直稳固,允许垂直偏差为1.5‰,同一方向的立柱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立柱妨碍设备安装时,可适当移动位置。

1.3.5电缆走道的侧旁支撑、终端加固角钢的安装应牢固、端正、平直。

1.3.6沿墙水平电缆走道应与地面平行,沿墙垂直电缆走道应与地面垂直。

1.3.7电缆走道穿过楼板孔洞或墙洞处应加装保护框,电缆布放、绑扎完毕应用盖板封住洞口,保护框和盖板均应刷漆,其颜色应与地板或墙壁一致。

1.4槽道安装应平整、端正、牢固。

列槽道应成一直线,两槽道并接处,水平偏差为<=2mm。

1.5所有支撑加固用的膨胀螺栓杆长度应一致。

(螺帽紧固后余留5mm左右)。

1.6机房内所有油漆铁件的漆色一致,刷漆(补漆)均匀,不留痕,不起泡。

2、设备安装2.1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

如有设备的安装位置需要变更,必须修改设计,并办理变更手续。

2.1.1安装设备机架垂直度偏差应小于等于1.0‰。

2.1.2同一列机架的设备地面板应成一直线,相邻机架的缝隙应小于等于3mm。

2.1.3设备机架的防震加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1.4设备上的各种零件、部件及有关标志正确、齐全。

3、电缆布放3.1电缆、信号线、控制线的布放要求:3.1.1线缆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3.1.2线缆布放的一般要求:(1)在电缆走道上应将信号线缆与电源线缆分开布放。

(2)所布放线缆应顺直、整齐,下线按顺序。

(3)线缆在电缆走道的每一根铁上均应绑扎(或用尼龙锁紧扣卡固),绑扎线扣(或卡固点)松紧适度。

(4)线缆拐弯应均匀、圆滑一致,其弯曲半径大于等于60mm。

(5)线缆两端应有明确的标志。

3.2线缆连接:3.2.1线缆剖头不应伤及芯线,剖头长度一致,在剖头处套上适合的套管,其长度和颜色应一致。

3.2.2当线缆芯线采取绕接时,必须使用绕线枪,并符合下列要求:(1)绕接圈数与线径有关。

当线径在0.4-0.5mm时,绕接8-6圈。

当线径在0.6-0.1mm时,绕接6-4圈。

(2)在一个端子上接两根芯线时,两根芯线不得同时并绕,应先绕一根,而后再绕另一根。

(3)线接芯线应从端子根部开始,不接触端子的芯线部分不宜露铜。

3.2.3线采用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芯线在端子板上绕3/4圈,且与端子紧密贴合。

(2)焊接不得出现活头假焊、错焊、混线等。

(3)焊点光滑均匀、饱满、露筋,端子板焊以后的三面有锡。

焊点不带尖、无瘤形,不得烫伤芯线绝缘层,露铜小于等于2mm。

3.2.4线缆插接:插接位置正确,接触应紧密、牢靠,电气性能良好,插接端子应完好无损。

3.3轴电缆与电缆头的连接要求:3.3.1电缆头的规格型号必须与射频同轴电缆吻合。

3.3.2电缆头的组装要求:电缆头口面平整,无损伤变形,各配件完整无损。

电缆头与电缆的组合良好,内导体的焊接或插接应牢固可靠,电气性能良好。

3.3.3芯线的焊接的电缆头的焊接质量应牢固端正,焊点光滑,无虚焊、无气泡,不损伤电缆绝缘层,焊剂宜用松香酒精溶液,严禁使用焊油。

3.3.4芯线为插接式的电缆头,组装前应将电缆芯线(或铜管)和电缆头芯子的接触面清洁干净,并涂防氧化剂后再进行组装。

3.3.5组装密封电缆头时应涂密封剂(或硅胶),但要适量,不宜过多,否则将影响反射衰减。

3.3.6组装好电缆头的电缆反射衰减(在工作频段内)应满足设备或工程设计要求。

3.3.7机架内软的射频同轴电缆可顺电缆走道或机顶布放,进入设备后应紧贴机框内壁两侧,拐弯圆滑均匀,弯曲半径大于等于电缆外径6倍,并作适当绑扎。

3.4电源线的布放要求:3.4.1采用电力电缆的电源线规格型号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3.4.2电力电缆拐弯应圆滑均匀,铠装电力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等于12倍电缆外径,塑包电力电缆及其他软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等于6倍电缆外径。

3.4.3设备电源引入线的布放要求:(1)直流馈电母线为铅铜、铝汇流条时,设备电源引入线应从铜、铝汇流条的背面引下,其连接螺栓应从设备面板穿向背面,连接牢固,正负引线和地线应顺直并拢,结扎线扣均匀,电源引入线两端线鼻子的焊接(或压接)应牢固、端正、可靠,电气接触良好,电源引入线两端的颜色标志明确,宜与铜铝汇流条颜色一致。

(2)电力电缆连接:①10mm2及其以下的单芯电力线宜采用打接头圈的方式连接,打圈绕向与螺帽紧固方向一致,铜芯电力线接头打圈处应镀锡。

②10mm2及其以上的电力线应用接线鼻子连接,接线鼻子的规格材料应与导线相吻合。

③接线鼻子的焊接(或压接)应牢固、端正。

4、接地系统要求:4.1.1机房接地系统应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建议机房内设有防雷地排。

4.1.2机房内走线架及设备不带电部分均要接地。

(二)造价控制要点、风险点及应对措施1、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

确保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与施工图纸中所明确标注的内容一致,需对问题原因进行查找并对目标进行修正或者是调整。

2、对现场签证或者是工程变更问题进行严格控制。

这是由于任何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均会出现现场签证问题或者是工程变更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工程造价上升,还会影响到施工进度,所以有必要对现场签证问题或者是工程变更问题进行严格控制,将现场签证问题或者是工程变更问题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降到最低。

3、深入施工现场拿到实时的施工资料。

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以施工图纸为依据,对实际的材料及工程量进行检验、核实,并收集、整理各种数据、资料,为竣工结算、查验以及问题查找留下可靠依据。

4、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竣工造价管理是最终控制环节,所以,必须在竣工以后积极开展验收工作,覆盖所有施工环节,并针对施工隐蔽工程进行严格地验收与记录,最终形成文件验收的资料。

5、做好材料特别是乙供材料的管控,确保使用的材料为合格的材料。

针对乙供材料,不仅关注材料是否为入围的厂家,也应关注采购时的价格,同时要注意同规格品种,不同厂家、或同厂家不同等级的材料价格上的差距。

6、做好索赔事件的管控,首先要做好索赔事件的预防,督促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主动提高服务意识,为各方履约创造条件;发生索赔事件时应认真分析索赔证据等相关材料,做到公平公正。

(三)进度控制要点、风险点及应对措施1、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方案,确定进度计划。

2、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施工人员的稳定以确保足够的施工力量。

3、定期检查项目建设的实际进度,并与计划进度的目标值进行比较,找出进度偏差。

同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督促施工单位采取相应的调整进度计划,以保证建设工期目标的按期实现。

4、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5、对材料、构配件等物资的供应进度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6、综合考虑气候及项目周边环境等施工条件对项目进度的影响。

(四)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及环境保护1、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隐患分析及具体措施(一)通信设备安装作业的安全:1.机房内施工不得使用明火,需动用明火应经相关单位部门批准;2.作业人员不得触碰机房内在运行设备,不得随意关断电源开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