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弧线圈补偿原理及运行注意事项

消弧线圈补偿原理及运行注意事项

消弧线圈补偿原理及运行注意事项一、消弧线圈补偿原理(1) 单相接地的一般过程间歇性电弧接地——稳定性电弧接地——金属性接地(2)弧光接地过电压及电弧电流发生单相间歇性弧光接地(弧光接地)时,由于电弧多次不断的熄灭和重燃,导致系统对地电容上的电荷多次不断的积累和重新再分配,在非故障相的电感—电容回路上引起高频振荡过电压。

对于架空线路,过电压幅值一般可达3.1~3.5倍相电压,对于电缆线路,非故障相的过电压可达4~71倍。

弧光接地时流过故障点的电弧电流为高频电流和工频电流的和,在弧光接地或电弧重燃的瞬间,已充电的相对地电容将要向故障点放电,相当于RLC 放电过程,其高频振荡电流为:t e CL U i t ωδsin -=其中:U 为相电压,δ=R/2L ,ωo =1/,≈ωo (在输电线路中) 过渡过程结束后,流过故障点的电弧电流只剩下稳态的工频电容电流。

(3)弧光接地的危害A 、 加剧了电缆等固体绝缘的积累性破坏,威胁设备安全;B 、 导致烧PT 或保险熔断;C 、 导致避雷器爆炸;D 、 燃弧点温度高达5000K 以上,会烧伤导线,甚至导致断线事故;E 、 电弧不能很快熄灭,在风吹、电动力、热气流等因素的影响下,将会发展成为相间弧光短路事故;F 、 电弧燃烧时会直接破坏电缆相间绝缘,导致相间短路事故的发生;G 、 跨步电压高,危及人身安全;H 、 高频电流对通讯产生干扰。

(4)工频接地电流与电弧间的关系A 、在接地的电容电流的允许值是小于30A 。

而20-63KV 的系统承受过电压的能力较差,所以,它的接地的电容电流的允许值是小于10A 。

B 、相同大小(小于10A )的容性残流和感性残流均可起到消弧作用,所以当消弧线圈容量不足时,可采用前补偿调谐。

C 、补偿度(IcI k L)过大,系统残流超过可能超过10A ,可维持电弧燃烧,所以补偿度不宜过大。

3、消弧线圈补偿原理消弧线圈利用流经故障点的电感电流和电容电流相位差为180°,补偿电容电流减小流经故障点电流,降低故障相接地电弧两端的恢复电压速度,来达到消弧的目的。

(1)消弧线圈补偿原理消弧线圈补偿原理图如图所示,在正常情况下,三相电压是基本平衡的。

由于各种原因,系统发生单相(例如A相)接地故障,破坏了原有的对称平衡,系统将产生接地电容电流IC ,消弧圈在当时系统中性点相电压的作用下,将产生电感电流IL 它们各自的流动方向如图1所示。

从向量图中,可以看出,IL 与IC 相差180°,所以是起相互抵消的作用。

U C ’U B ’ I CC ’I CB ’单相接地向量图当系统未发生单相接地时,根据电工原理可以知道,在对称情况下,各相对地电压相等,在这些电压作用下,各相对地电容产生的电容电流ICA =ICB =ICC =ICO ,分别越前于UA 、UB 、UC 电压的90°。

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例如A相金属性接地)相当于在故障相上,加一个与UA 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相电压—Uφ,则故障相对地电压UA =0,而中性点对地电压升高到相电压,其他两相对地电压升高倍,即U′B =U′C =U φ,在U′B 、U′C 电压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电容电流Ι′CB 、Ι′CC 分别越前于U′B 、U′C 电压的90°,其相量和IC 即为流过A 相故障点的电容电流。

它的大小是正常时一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方向滞后于A 相正常时电压90°。

A 、单相接地后,故障相对地电压为零,中性点电压升高为相电压,健全相相电压升高倍,而电源电动势及线电压对称,且10~35KV 负荷为对称性负荷,仍为对称系统,所以中性点不接地及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带故障运行,保证用户的持续供电。

B 、故障点的电容电流大小是正常时一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方向滞后于故障相正常时电压90°。

(2)不同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线路电流情况A 、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比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大得多,而且两者零序电流相差180°,根据这一原理(零序电流原理、零序功率原理),可以采用电流元件快速区分出接地故障线路。

B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是利用零序电流及零序功率原理进行快速选线的,当该系统中运行消弧线圈时,因消弧线圈改变了系统电容电流的分布,造成了选线正确率的下降,所以当这两个不同接地系统间进行负荷调整前,必须先停用调整线路的消弧线圈。

4、消弧线圈引起的中性点位移电压ÙCÙB ÙAO中性点位移电压原理图根据 “地”接点O 的节电电压方程:0)()()(321=++++++∙∙∙∙∙∙∙O L O C O B O A U Y U U Y U U Y U U Y可得:jdU jd U G G Lj C C C j C C C j U U bdA CL AO --=--=++-++++-=∙∙∙∙ννρωωααω31)()(3213221 3%15220ebdU dU U ≤+=ν式中:ρ——称为电网的不对称度,其值与导线的排列形式,是否有地线及是否换位等因素 有关。

通常架空线的不对称度ρ值为0.5%~1.5%,个别情况可达2.5%及以上,电缆线路的ρ值约为0.2%~0.5%。

若电网三相对地电容相等,则ρ=0,V N =0。

ν——为补偿电网的脱谐度。

k ——为补偿电网的补偿度。

d ——为补偿电网的阻尼率。

正常架空线路的阻尼率d 约为3%~5%,线路污染受潮,d 可增至1. 0%;电缆线路d 约为2%~4%,绝缘老化时,可增至10%。

bd U ——为电网的不对称电压,是中性点不接地电网(无消弧线圈) 因三相对地电容不等而引起的中性点位移电压。

中性点位移电压相量图A 因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三相对地电容不等,产生不对称电压;B 接于B 相的备用电缆增加了电网不对称程度,加大了不对称电压(线路特别是电缆线路临时由运行线路充电时,应分别接入三相);C 系统运行方式或消弧线圈变化时,造成中性点电压发生变化,可能引起假接地;D 消弧线圈中的阻尼绕组可有效减小中性点位移电压;E 经小电阻接地系统中性点位移电压很小;F 通过调节消弧线圈分头,可调整系统三相电压平衡;G 因消弧线圈的补偿电流是已知的,所以利用不同补偿电流时的,中性点电压位移可计算系统总的电容电流,以及脱偕度,自动补偿消弧线圈就是利用这一原理进行自动补偿的。

5、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1)全补偿方式:补偿后电感电流等于网络电容电流,接地点残流为0,即I CΣ = I L。

从消除故障点的电弧,避免出现弧光过电压的角度来看,此种补偿方式是最理想的,但在全补偿时,ωL=1/3ωCΣ,正是电感L和三相对地电容3CΣ对50Hz交流串联谐振的条件,在正常情况下,如果线路的三相对地电容不完全相等,则电源中性点对地之间就产生电压偏移,该偏移电压在串联谐振回路中产生很大的电压降落,从而使电源中性点对地电压严重升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不能采用该种补偿方式。

(2)欠补偿方式:补偿后电感电流小于网络电容电流,接地点残流为容性,即I CΣ> I L。

在该种补偿方式下,当系统的运行方式发生改变时,如某个元件或某条输电线路被切除,在系统电容电流减小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I CΣ和 I L电流相等的情况,发生串联谐振过电压。

因此,该种补偿方式一般也很少被采用。

(3)过补偿方式:补偿后电感电流大于网络电容电流,接地点残流为感性,即ICΣ<IL 。

采用该种补偿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系统发生串联谐振过电压的问题,在实际运行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考虑到系统的安全运行及中性点的对地电压,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选取过补偿方式较好。

6、消弧线圈装置(自动补偿)一次设备接线如图 (无中性点)。

成套装置由Z型接地变压器(系统中有中性点时不用)、有载调节式消弧线圈、限压阻尼电阻箱、微机测量控制器组成。

(1) 曲折型接线的接地变压器A、正常运行时长期处于空载运行状态,其零序阻抗、空载损耗很小B、引出理想的人工中性点连接消弧线圈;C、正常运行时长期处于空载运行状态,其零序阻抗、空载损耗很小(2) 有载调节式消弧线圈带有载分接开关的调匝式消弧线圈,正常不接地的情况下几乎处在空载状态下进行,使用寿命较长,利用每个分接头工作时确定的电感量可计算电网电容电流和脱谐度。

(3) 限压阻尼电阻箱A、正常运行时,限制中性点位移电压B、在发生单相接地时,为避免阻尼电阻降低消弧线圈的补偿能力,将电阻短接,同时也避免了电阻的过热。

短接阻尼电阻采用中性点电压和电流两套独立启动短接回路。

一套是根据中性点电压值来控制交流接触器KM1,若该值超过设定值,则电压继电器动作,控制交流接触器闭合接点短接阻尼电阻。

另一套是由直流接触器KM2、中间继电器、过流继电器组成,当系统接地流过消弧线圈的电流超过设定值时,电流继电器动作,通过中间继电器使直流接触器闭合短接阻尼电阻。

双套措施互补,保证了电阻可靠短接。

若配有接地选线装置,阻尼电阻在接地0.5 s后被短接。

(4) 微机控制器采用在线实时测量法,可快速、准确、直观、完整地显示电网的有关参数,根据设定值自动或手动调整消弧线圈分头,使其随时运行在最佳工作状态。

二、消弧线圈运行中的注意事项1、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电压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接线图中性点位移电压相量图目前国内均采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绕组构成的绝缘监测装置来监视系统的绝缘状况,如图,电压互感器通常采用两个二次绕组,其中主二次绕组额定相电压为100/ 31/2V ,辅助(开口三角)二次绕组额定相电压为100/3V 。

电压互感器变比:3100/3100/3U开口三角电压:o U o U c U o U U o U U U b a x a ∙∙∙∙∙∙∙∙-=-+-+-=3)()()(11开口三角电压反映3倍中性点电压(零序电压)。

通常,绝缘监测装置的电压整定值为15~30V (即中性点位移电压为额定相电压的15%~30%)。

若开口三角电压大于该整定值,则使绝缘监测装置发出接地信号。

(规程规定:无接地时中性点位移电压,长期运行不超过额定相电压的15%)2、故障判断由于绝缘监测装置是根据开口三角电压反应3倍中性点电压(零序电压)的原理工作的,而实际电网中除单相接地外,还有多种原因,如铁磁谐振、PT 断线、线路断线等都会使开口三角绕组两端出现零序电压,并可能导致绝缘监测装置动作。

由于此时系统并没有真正接地,而装置却发出了接地信号,这种接地称为“假接地”,只有准确、快速的判断故障,才可能及时、准确的处理故障。

B、单相接地时,整个小电流接地系统都将发生相同的电压变化;C、线路断线时,其两侧电压有较大区别,线路电流也有明显变化;D、铁磁谐振时,其电压变化特征特别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