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肌肉牵伸技术 ppt课件

肌肉牵伸技术 ppt课件


⑹牵伸疗程 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3 ~ 5个疗 程
⑺治疗反应 在康复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定期评
估,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参数
返回
9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㈠被动牵伸
1.手法牵伸 最常用的牵伸技术 2.机械牵伸 牵伸时间至少持续
20min 3.自我牵伸 又称主动牵伸
返回
10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第四章 肌肉牵伸技术
1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软组织牵伸基础 第三节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第四节 下肢牵伸技术与程序 第五节 脊柱牵伸技术
2
第一节 概述
返回
3
一 定义与分类
牵伸技术(Stretching) 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电动设备)牵伸短缩或挛缩组织并使其延长, 作轻微超过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
返回
13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㈡主动抑制
4.附属牵伸方法 ⑴热疗 蜡疗、热敷、超声波 ⑵按摩 ⑶关节松动术 ⑷肢具 增加ROM
返回
14
五 、 临床应用
1.适应证
2.禁忌证
3.注意事项
⑴牵伸前必须先进行康复评估
⑵避免过度牵伸
⑶避免牵伸水肿组织
⑷避免过度牵伸肌力较弱的肌肉
⑸避免牵伸中挤压关节
⑶牵伸方向 牵伸力量的方向应与肌肉紧张或挛 缩的方向相反
⑷牵伸强度 低强度长时间的持续牵伸效果优于
高强度短时间的牵伸
返回
8
三、肌肉牵伸程序
4.牵伸技术参数设置及其调节
⑸牵伸时间 被动牵伸持续时间为每次10 ~ 15s,也可达30~60 每次之间要休息30s左 右;机械性牵伸每次15 ~ 20min
15
第二节 软组织牵伸基础
返回
16
一、骨骼肌生理学
骨骼肌约占人体体重的40%; 收缩是骨骼肌最重要的生理特性; 肌纤维属永久性细胞,不能再生,一旦遭受破坏则成为永久性缺
失。
返回
17
二、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影响骨骼肌收缩力学因素主要有三个:
前负荷 后负荷 肌肉内部功能状态的改变
返回
18
4.软组织对牵伸的反应和影响因素
(1)软组织 (2)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结构 (3)肌肉 (4)肌梭 属于本体感受器 (5)关节活动度 指身体某部位或结构运动或被运动到既定运动范围
的能力,即功能性活动范围(ROM)
返回
22
三 、骨骼肌的收缩方式
1.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发生 变化,产生关节运动。又称动态收缩。
返回
6
三、肌肉牵伸程序
1.康复评估
2.选择牵伸方法
3.向患者解释牵伸目的和步骤
4.牵伸技术参数设置及其调节
⑴患者体位
⑵治疗师位置和规范术语
⑶牵伸方向
⑷牵伸强度
返回
7
三、肌肉牵伸程序
4.牵伸技术参数设置及其调节
⑴患者体位 一般选择卧位、坐位和站立位(根 据不同牵伸方法选择)
⑵治疗师位置和规范术语 根据牵伸部位需要及 时调整
肌肉所产生的张力与收缩速度二者呈反比关 系
返回
20
二 、 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⒊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各种理化及生物因素如缺氧、酸中毒、肌 肉中能源物质缺乏,机械性创伤和生物感染 都可能降低肌肉收缩的效果
钙离子、咖啡因、肾上腺素等体液因素以 及运动锻炼则提高肌肉的收缩效果
返回
21
二、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二、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⒈前负荷
在肌肉收缩前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下所加载的负荷, 称为前负荷
这种被拉长状态的长度称为初长度 前负荷反应长度对张力的影响 肌肉在最适前负荷和最适初长度产生最大的张力
返回
19
二 、 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⒉后负荷
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后 负荷
其不增加肌肉初长度,但能阻碍收缩时肌肉 的缩短
目的 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改善或恢复关节的活
动范围。
返回
4
2.分类
①根据牵拉力量的来源: 手法牵伸 机械(电动)牵伸 自我牵伸
②根据牵伸力量来源和参与程度:
被动牵伸
主动牵伸
返回
5
二、肌肉牵伸作用
1.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2.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3.调节肌张力 4.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5.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根据等张收缩时肌纤维长度改变不同,分为向 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
返回
23
三、骨骼肌的收缩方式
1.等张收缩
向心性收缩 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伸膝时 的股四头肌收缩。
离心性收缩 如负重屈肘后缓慢放松时的肱二头 肌收缩,下蹲时的股四头肌收缩。
返回
24
三、骨骼肌的收缩方式
2.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之间的距离无变化, 其肌纤维长度基本不变,亦不发生关节运动, 但肌张力明显增高。又称等长静态收缩。
如半蹲位时的股四头肌收缩;手握哑铃做伸屈 肘活动进行的锻炼。
返回
25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挛缩定义: 肌腱装置和通过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适应性短缩,导致被动或主动牵 伸明显的抵抗和限制ROM。如肘屈曲挛缩;髋内收肌挛缩。
返回
26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㈠挛缩常见的原因
由于疾病使身体某部位长期制动;
坐位工作和生活习惯;
姿势异常和肌肉失衡;
骨骼肌和神经肌肉的受损;
组织创伤所导致的炎症和疼痛;
先天或后天畸形。
返回
27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㈡挛缩分类
肌静力性挛缩 瘢痕粘连 纤维性粘连 不可逆性挛缩 假性肌静力性挛缩
28
第三节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返回
29
一、肩部肌肉
㈠徒手被动牵伸
1.肩部前屈 牵伸肌群:肩关节后伸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关节前屈的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前屈,屈肘,前臂及
手放松。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上方手 返回 从内侧握住肘关节/肱骨远端的后方,下方手放 30
一、肩部肌肉
1.肩部前屈
牵伸手法:上方手将肱骨被动前屈到最大范围,以拉长肩后伸 肌群。牵拉大圆肌,或者固定胸椎或骨盆上部以牵拉背阔肌。 上方的手将移动患者肱骨被动前屈至肩完全屈曲的最大范围, 以牵拉肩关节后伸肌群。
㈡主动抑制 有意识的自主控制
1.收缩—放松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无痛状态下完成 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牵张返回11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㈡主动抑制
2. 收缩—放松—收缩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同“收缩—放松”技术 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紧张
返回
12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㈡主动抑制
3.拮抗肌收缩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避免施加太大的阻力 应用举例:踝跖屈疼痛、紧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