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中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期中考试卷

03中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期中考试卷

03中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期中考试卷
姓名:班级:号数:成绩:
一、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6分)
1.上中职低人一等,前途完了!一切都完了!()
2.中职生大有作为。

()
3.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
4.终于有书念了,上中职学习就可以放松,得过且过,整天无所事事,日子多消遥()5.不管走什么道路,只要能赚钱就是能人。

()
6.我们现在学好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能为我们今后的择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7.汽车司机不能无证驾驶,企业不能无照经营,就业要有职业资格证书。

()
8.一个富有创就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职生,其前程是无量的。

()
9.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10.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11.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
12.诚实是美德。

()
13.运动员之所以成为运动员,主要是靠他先天身体棒,还得归功于其父母给了他良好的体魄。

()
14.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也能走向小康社会。

()
15.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
16.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
二、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的职业道德知识回答问题。

(55分)
1.中国古代民间流得着“涂龙酒店”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商人涂龙为人厚道,诚实经营,注重信誉,酒店生意很兴隆。

一次涂龙外出,其妻为了多赚些银两,往洒里掺水。

涂龙回家后知此一大哭,其妻不解。

涂龙回答曰:你毁了我的信誉,也毁了我的农业。

(5分)
(1)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故事体现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读这则故事的现实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海邮电系统著名的“扑恶灭死信大王”邵来发,群众称誉他国“捎递幸福的使者“,他救活死信1.9万封,为80多户家庭重新建立起联系,其中有的已经杳无音信40多年。

(4分)(1)邵来发的工作业绩体现的主要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后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国青年法官标兵、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潘婧奎的信条是:作为法官,办案要无愧于天,无愧于民,让当事人输得明明白白,赢得堂堂正正。

她在办案中,坚持复查案件听证制度和再审案件公开审理,让申诉当事人有充分的机会摆事实,讲道理,示证据,增加透明度。

(6分)(1)潘婧奎的信条体现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来表现该条基本规范的材料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围绕下列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各举出符合各规范的名人(每条至少举2个,8分)
(1)爱岗敬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实守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办事公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服务群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奉献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行为是否符合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说明理由。

(3分+4分+4分+5分)(1)校园里走来了一群参观的老师,同学们一边说“老师好”,一边鼓掌表示热烈欢迎。

(2)一位同学做作业遇到了困难,张晓给他讲解后要赶去开班委会,就随手把做好的作业借给他抄。

(3)肖兵答应了邻居秦老伯星期天帮他打扫卫生,可当同学来约肖兵参加足球比赛时,肖兵又去参加比赛了。

(4)王宁乘公共汽车时经常给老人、儿童让座;购物、买票时总是按顺序排队;到公园游玩时从不采摘花木;观看演出和比赛时注意文明礼貌;看到精彩处或结束时总是
鼓掌致意。

6.阅读下面材料,并用所学的职业道德行为及其养成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6分)许多职业学校采取了学生进校佩戴学生卡的措施。

学生卡上面写着学校名称、并贴上个人一寸照、所在班级和姓名。

你怎样理解这种做法?
7.小时候,我们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学习了职业道德之后,请谈谈你有什么新认识。

(4分)
8.常言道:“学坏容易学好难。

”这句话包含的道理。

北京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导师,在给他的学生出的博士论文题目中,就有“学坏容易学好难”这个题目。

为什么“学坏容易学好难”?
(6分)
三、案例分析(29分)
一封化名信
前些年,广州市的一位青年在商店骗走了三位农民购买摩托车的现款,但是案件发生不
久,这位青年用化名写了一封信并把活期存折一分不少地用挂号信寄到出售摩托车的商店保卫科。

他在他中写道:“我以十分沉育痛的心情,向你们汇报我在贵店诈骗三个农民购摩托车款的过程……”接着谈他的思想斗争:“回到家坐定,想了又想,总觉得周身不自在,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想到农民的苦脸,想到监狱的铁窗,越想越怕,我受到良心的谴责,我万分悔恨自己的处作所为……”
这位青年的幡然悔悟说明什么?(14分)
9.在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被押赴刑场、即将执行死刑的罪犯,要求把他的痛不欲生的母亲叫到身边,说是要告诉她一句话。

当他的母亲来到他的身边时,他又让母亲再靠近一些,说是要说:“悄悄话”。

当母亲靠近他,把耳朵凑过来时,这个罪犯突然猛的一口,把他母亲的耳朵给咬掉了。

这个母亲强忍着疼痛,问她的儿子:“你这是为什么!?”儿子愤恨地说:“我之所以会有今天的下场,全都怪你!”母亲很奇怪:“为什么要怪我?”“我小的时候,偷的别人的东西往家拿,你不但不责备我,批评我,还称赞我,夸奖我。

说‘我的儿子就是聪明。

’”……
请就这个故事展开讨论。

谈谈各自的看法和体会。

(15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