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勒泰地区大果沙棘栽培技术

阿勒泰地区大果沙棘栽培技术

阿勒泰地区大果沙棘栽培技术第一章大果沙棘育苗技术大果沙棘以其果实大,产量高,无刺(或少刺),果柄长,易采收的优良经济性状受到欢迎。

但我区目前存在着大果沙棘繁育园地面积小,母树少等问题,远远满足不了各地对大果沙棘种苗的需求,因此,加速大果沙棘苗木繁育,提供大量优质苗木,才能促进沙棘资源建设和产业在高水平基础上的新发展。

一、扦插繁殖(一)、育苗设施育苗温室采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

(二)、插条的采集与贮存插条采集应在上一年秋季入冬前或春季雪化完后进行,从优良的成龄健壮单株上,剪取发育充实的1年生营养枝,按不同品种50—100根捆成一捆,挂上标签。

种条采集后,采用沟藏法贮存。

沟藏地点应选在苗圃地附近排水良好的背阴处,挖宽1—1.5 米深1.2米的贮藏沟,长度根据种条数量而定,贮藏种条时,先在沟底铺一层湿沙,将种条一捆一捆平放入沟底,一层种条一层湿沙,沙子的湿度以能够握成团为宜,最上层种条距地面20—30厘米,最后覆土略高于地面。

贮藏期间温度保持0℃左右,湿度适宜即可,春季采集的种条可直接用湿沙掩盖或置入清水中。

(三)插条剪裁春季取出种条,剪去干缩部分,每个插条长度为15 厘米,上端离芽1—1.5厘米平剪,下端斜剪,用塑料绳将插条每50根一捆,下端整齐一致,将其放入50%多菌灵1000倍液中浸泡2小时进行消毒,捞出后再用清水浸泡24小时,以补充水分,贮藏于阴凉湿沙内,扦插前用生根剂处理。

(四)整地育苗前必须整地。

包括翻耕、耙地、平整、镇压。

要求做到深耕细整,清除草根、石块,地平土碎。

(五)土壤处理育苗前应用土壤处理药剂,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地下害虫,减少土壤中有害生物对苗木的危害。

(六)扦插扦插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进行,可采用1×2米的垄床,株行距为10×15厘米,插条斜插入土中,上芽露出地面,插后即可喷水且透墒,扦插时土层温度稳定于10℃,插后第一周每天早晨喷水1次,以后每3天喷水1次,4—5周后,每周喷1次透水。

(七)苗圃地管理苗期追肥:幼苗长至10厘米时,进行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加尿素,每7天喷施一次,连噴2—3次。

(八)苗木放风锻炼4月中旬扦插后,经过两个月生长至6月下旬,苗木高约30厘米时,逐步去掉大棚膜放风锻炼,并在出圃前一周停止浇水。

二、分蘖繁殖大果沙棘萌蘖能力很强,春季萌芽前将优良品种母树林下的表土挖开一层,在暴露出的水平大根上,然后封土、灌水,即可促大量根蘖苗的生长,在7—8月沿已萌发的根蘖苗,挖去表土,将与母树相连的根蘖苗一一切断,再行覆土、灌水,促进已脱离母株的根蘖苗多发新根,使之形成可供栽植的根蘖苗。

三、苗木出圃(一)出圃时间秋季落叶后至土壤冻结前,或第二年春土壤解冻后至发芽前。

(二)挖苗挖苗应注意保护根系,免受风吹日晒,并注意将已挖出的苗木在包装前用湿土或草帘等加以遮盖保护。

挖出的苗木应剪去苗基部分多余的分枝,只留一个健壮的主枝,同时对它进行产地检疫。

(三)苗木分级1、沙棘苗质量等级应符合表1规定。

表12、综合控制条件无检疫性有害生物,苗木通直,色泽正常,发育饱满、健壮,充分木质化,无机械损伤的苗木。

3、分级分级时首先看根系指标,以根系所达到的级别确定苗木级别,如根系达到一级苗要求,该苗木可分为一级苗或二级苗,如根系只达到二级苗的要求,该苗木最高也只为二级。

在根系达到要求后按地径和苗高指标分级,如根系达不到要求则为不合格苗,由地径和苗高两项指标确定等级时,在苗高、地径不属于同一等级时,以地径所属级别为准。

4、注意事项苗木分级必须在背风处,分级后要做好等级标志。

5、苗木假植沙棘苗木挖出分级后,如不能及时外运或栽植,应进行假植。

在苗圃地或栽植地附近,选择避风、平坦的地方,挖宽40—50厘米,深30—60 厘米的东西走向假植沟,沟长根据沙棘苗多少而定,苗木朝南放入沟中,用湿土填沟,将根部埋好。

浇一次透水,假植期间要勤检查,防止失水、发热、霉烂。

(四)包装运输外运苗木必须妥善包装,具体作法,每50—100株为1捆,然后根部蘸泥浆,用在铺有湿锯末的塑料布上将根部包严,挂上纸牌,注明品种、等级、数量,外包装用草绳或麻袋捆好扎紧包装再挂上第二个标志单,并注明同样内容、数量、等级、产地、日期、收货单位名称及地址。

第二章大果沙棘栽培技术第一节概述引种和选育沙棘优良品种,繁育优良沙棘苗木的目的,都是为了在适宜生长的区域栽培,获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主要是依靠优良品种人工沙棘园的沙棘原料发展沙棘企业,生产沙棘产品。

我区沙棘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用优良品种,建设优质高产人工沙棘园,为企业稳定提供沙棘原料。

无论是建立集约经营的高产沙棘园,还是营造生态经济型人工沙棘林,都需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规划设计,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以提高沙棘园林的效益。

第二节集约高产大果沙棘园建设与栽培技术一、建园目的随着我区沙棘产品加工业快速的发展,对沙棘鲜果产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区的天然沙棘林,由于果小,产量低,棘刺多难采收,远远满足不到加工业对原料的需求。

因此应当建设一些集中连片,高产,质佳,集约化程度高的大果沙棘园才能适应加工业发展的需要。

二、园地的选择(一)土壤以土质疏松,透气性良好pH值7—8的中性或微碱性,含盐量在<0.5%的风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为宜。

(二)水质好,水源丰足有配套的排灌设备保证灌排,以满足沙棘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

(三)选择地势平缓或平坦土地避免在积水的低洼地建园。

三、沙棘栽植技术(一)、沙棘品种选择我区青河县经过多年的引种栽培试验和良种选育,选育出四个优良单株:向阳、阿尔泰新闻、楚伊、阿列伊,其中阿列伊为雄株,三个雌株均具有果实大,无刺或软刺的特点。

(二)、栽植规格沙棘种植园的栽培方式,取决于树冠的大小和行间耕作方式,根据我区多年栽培实践和特点,以产果为目的不进行间作的沙棘园,株行距为2*4米,每亩定植83株,须进行间作得沙棘园,株距为1.5米,行距不超过8米,以采条为目的的采穗圃,株行距1*3米,每亩定植220株。

当前,我区青河沙棘园多数是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技术规程进行种植的,株行距一般是1*4米,每亩定植110株。

(三)、沙棘雌雄株配置沙棘为雌雄异株,雌雄株比例及配置方式对果实产量影响较大。

一般雄株和雌株比例以1:8为宜(如图1所示)。

图1(雌株:♀雄株:♂)♂♀♀♀♀♀♀♀♀♂♀♀♀♀♀♀♀♀♂♀♀♀♀♀♀♀♀♂♀♀♀♀♀♀♀♀♂♀♀♀♀♀♀♀♀♂♀♀♀♀♀♀♀♀♂♀♀♀♀♀♀♀♀♂♀♀♀♀♀♀♀♀♂♀♀♀♀♀♀♀♀♂♀♀♀♀♀♀♀♀四、田间管理(一)、水肥管理大果沙棘产量高,灌水和施肥对大果沙棘的产量高低作用十分明显。

在定植沙棘苗木时应灌足底水,每年生长季节,根据降水情况确定灌水次数。

在阿勒泰地区一般灌水五次,春季苗木萌芽时灌一次,生长期灌三次,入冬前灌一次越冬水。

沙棘园的施肥应与土壤养分分析相结合,并考虑不同的生长阶段而使用,沙棘本身生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生长前期,不需要的太多氮肥,后期结果时以磷钾肥为主。

1、施肥时期与施肥量施基肥最好在秋季采果后进行,追肥应在六月底之前完成,再晚,不利新枝越冬。

施肥量按树冠垂直投影面积计算,每平方米施优质有机肥5公斤+0.2公斤磷肥,追肥施复合化肥每平方米40克。

2、施肥方法主要采取全园施肥,成年沙棘园或物件做的密植园因根系已布满全园,故多采用此法。

将有机基肥均匀撒布于行间,并及时进行翻根掩埋、浇水。

施肥面积大,有利于根系吸收。

为创品牌优势,提高沙棘经济效益,各项指标应与有机食品达标和国际标准接轨,在施肥时,结合春季灌溉多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

(二)、中耕管理大果沙棘结果前,可以采取间种作物代抚育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行间空地种植牧草,豆科农作物等矮秆作物,既能增加经济效益,又能达到抚育沙棘的目的。

土层肥沃的园子,还可以在行间育苗及种植蔬菜,但不易套种草莓、马铃薯、番茄、辣子等作物,以避免沙棘感染凋萎病。

沙棘园的中耕也很重要,中耕深度为5—8厘米以不损伤沙棘的水平根系为原则,既可清除杂草,还可疏松地表土层,提高土壤透气性,使沙棘的根瘤能更多的固定土壤空气中的氮素营养。

但要注意中耕不能过深,否则,将影响水平根的正常发育,严重时还会诱发干缩病。

(三)、树形修剪沙棘栽植第二年,定干高度为0.2—0.3米,为保持树势平衡,可做适当修剪。

保留萌发的三根大枝作骨干枝,疏除过多枝条。

第三章大果沙棘的修剪与采收沙棘果实一般密而小,皮薄,水分多,因此,适时科学采收是综合加工利用和丰产增收的关键。

在我区的沙棘管理的实际生产中,存在着种植面积大,劳动力少,管理相对较粗放,特别是在果实叶的采收时期,对劳动力需求严重不足,因而把修剪和采收果实叶同步进行,是广大种植户容易接受的一向措施,既节省了劳动力又节省了时间,也是一举两得的办法。

第一节大果沙棘的修剪一、树体管理(一)、定干整形以自然开心形为主,修剪分生长期修剪和休眠期修剪。

休眠期修剪在落叶后至发芽前进行,生长期修剪从萌芽抽枝开始到落叶前进行。

采沙棘果和叶时期要采用生长期修剪的原则。

(二)、修剪原则长短结合,不影响骨干枝生长的辅养枝,要轻剪缓放,尽量增加结果部位,影响骨干枝时及时回缩或疏除。

修剪时要注意长短结合,全面安排,即要考虑当年增产,又要注意年年丰产。

当沙棘进入结果时期,每年都在冬季或早春萌芽前进行修剪,在我区可以结合果实采收进行修剪,首先剪去枯枝病虫枝、腐烂枝、然后进行疏枝,主要清除徒长枝、交叉枝、过密枝。

复壮修剪,当树龄过大(10年生以上),枝条老化,生长明显减退时,保留一个轴生枝,其余枝条全部剪除,促进枝条重新萌发以恢复树势。

1、幼树期修剪(1—3年生树)幼树定干高度20—30厘米,定干时要求剪口下10—15厘米范围有6个以上的饱满芽。

当新梢长至20—30厘米以上时,除选留3—4个不同方位生长的主枝外,其余新梢都摘心。

冬季修剪选定3—4个主枝,剪留长度30—40厘米。

第二年和第三年修剪采用强枝缓放、弱枝短截的方法,侧枝多留斜平枝,不留背斜枝。

疏除重叠、交叉、直立及影响主侧枝生长的枝。

同时要及时疏除或在夏季抹除基生枝。

2、结果初期修剪(4—5年生树)调整主干枝生长势,继续培养主侧枝骨架。

对主枝上生长势过强的侧枝结合采收果实,采取疏除、缓放、短截等方法控制树势,对弱主枝上的侧枝短截。

在骨干枝两侧培养大、中型枝组,枝组的配置要大、中、小相间,交错排列,并将高度控制在2米以下,以利于果实采摘。

3、盛果期修剪(6—12年生)盛果期修剪特别要注意打掉横枝,保留顺枝,去掉旧枝保留新枝,疏除密处枝,缺空留旺枝,清膛截底保持树冠圆满。

春季剪掉干尖,夏季剪掉徒长枝,秋季剪掉基生徒长枝和萌芽,并要剪顶稳固树冠,清膛保持通风透光,去掉旧枝促发新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