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让全体人员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公司产品质量合格,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管理,主要包括原材料的管理、原材料和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调整、混凝土质量的过程控制等。
第二章原材料管理第三条原材料进场后材料部门应按要求对材料供货单进行确认,收取并核查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及时移交试验室),应建立材料进站台帐,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试验室进行取样、检验和试验。
第四条试验室应按相关材料标准的规定对进站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出具报告。
进场原材料应按照批量进行复试,不得漏试。
水泥、粉煤灰、矿粉等胶凝材料进站应验明出厂合格证书及相应检测报告,并按规定取样复试。
进站的砂石集料,司磅员应随车至料场逐车目测验收,并按规定及时委托试验室随机取样检验,连续生产时,每周抽检不得少于一次。
检验试验结果记入台账,及时归档。
外加剂进站应有专人验收、保管、发放、登记台帐,应验明出厂合格证书及相应检测报告,并按规定进行取样复试。
第五条供应商每年应以我公司的名义委托检测机构进行一次粉煤灰、矿粉、减水剂、膨胀剂的型式检验和砂石的碱活性检验。
混凝土供货合同中对原材料检验和试验有特殊要求的,应按合同约定进行。
本单位无能力试验的项目、应委托有资格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试验。
第六条为了满足公司产品质量稳定的要求,供应商供应的原材料性能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前提下,还应满足公司指定的质量内控指标:(一)水泥入罐温度不得超过65℃,P·O42.5级应同时满足28d 强度≥45.0MPa的内控指标。
(二)减水剂:在掺量为1.8%时,砂浆减水率不得小于18%,同时要求前后进场的减水剂砂浆减水率波动不能超过10%。
(三)砂石料应级配良好,不得含有石灰、煤块、炉渣、草根、树叶、树枝、和塑料等杂物,不得含有较大的石块和泥块,不得含有风化石,不得运送滴水砂。
第七条材料进站及生产过程中,经检验和试验,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应进行记录,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当可采取技术措施使用时,须经过试验验证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
第八条进厂砂、石不符合要求无条件退货,并由供货方承担装车费,每一车水泥进场后,司磅员首先检测水泥温度,并填写测温记录,当水泥温度超过65℃时,严禁入罐。
必须采取降温措施,经检测符合温度要求后才允许打入罐中。
第九条进厂原材料如不符合公司规定要求除按《砂石质量管理规程》和《料场管理规定》进行经济处罚外,物资部还应记录车号及供应商单位,年度汇总评定,其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是否继续拥有供应资格的重要依据:(一)原材料进场初次质量验收不合格;(二)原材料进场后质量检验不合格;(三)原材料进场后质量检验数据达不到公司内控指标;(四)当原材料验收或检验不合格时,是否按公司要求及时组织退货;(五)是否及时提供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六)是否按照公司要求在指定位置卸料;(七)是否按要求及时供货;(八)其它不符合公司要求的行为。
第十条所有进场原材料应按厂家、品种、规格、型号分仓存储,仓位应有明显清晰的标识。
水泥应按生产厂家、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分别存储。
矿物掺合料应按品种、级别分别存储,严禁与水泥等其它粉料混杂。
外加剂应按生产厂家、品种分别存储,并应具有防止质量性能发生变化的措施。
粉状外加剂应单独存放,标识清楚,防止受潮。
集料的存储应保证集料的均匀性,不使大小颗粒分离。
同时应将不同品种、规格的集料分别存储,避免混杂或污染。
集料的存储地面应为能排水的硬化路面。
第十一条生产过程中,试验室应定期对已进场材料进行抽检和试验,保证材料在有效期内使用。
第三章原材料的取样与检验第十二条检验项目仅包括常规检验,其他检验项目根据工程或合同需要确定,并建立取样登记台帐。
第十三条物资部应填写统一的原材料委托单(一式两份),一份送至试验室通知取样,另一份留存。
第十四条水泥的取样与检验:(一)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以400t为一批,取样一次,但每周不少于一次;(二)检验项目包括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指标;(三)当更换水泥的生产厂家或品种时,进场第一车水泥必须取样检验;(四)当引进新的水泥厂家或水泥品种时,应至少提前一周送样检验;(五)水泥应按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六)如对水泥质量产生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在使用前对其质量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的结果使用;(七)甲供水泥应至少提前7 天送样;第十五条矿粉的取样与检验:(一)以同一厂家、同一等级每200t 为一批,至少取样一次,同一厂家的矿粉每周留样不得少于一次;(二)检验项目包括密度、比表面积、活性指数、流动度比、含水量和烧失量;(三)对新厂家的矿粉需至少提前一周送样或由我公司派人现场抽样。
第十六条粉煤灰的取样与检验:(一)以同一厂家、同一等级每200t 为一批,至少取样一次,同一厂家的粉煤灰每周留样不得少于一次;(二)检验项目包括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三)对新厂家的粉煤灰需至少提前一周送样或由我公司派人现场抽样。
第十七条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的取样与检验:(一)按同一厂家、同一规格等级每15t 为一检验批,至少取样一次,减水剂留样次数每周不得少于二次;(二)外加剂进厂进行匀质性检验,检验项目包括砂浆减水率、净浆流动度、PH值、密度和固含量;(三)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试验每周不得少于一次。
第十八条集料的取样与验收:(一)以同一厂家、同一规格每600t 为一验收批,取样不少于一次,但对同一集料生产厂家能连续供应质量稳定的集料时,可一周至少检验一次;(二)粗集料检验项目包括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针片状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细集料检验项目包括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三)每一车集料进场时,司磅员首先目测其质量,目测合格在交货验收单上签字认可后才允许卸料。
如判断不准确或无法判定,应及时通知试验室原材料检验员取样检验。
第十九条对搅拌站需要紧急放行的原材料应采取如下控制措施:当混凝土连续生产超过1000 m3时,必须选择长期合作的有信誉、原材料质量有保证的供应商,对中途进场来不及检验便需投入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经技术负责人同意才能使用,同时必须同步检验。
第二十条原材料检验员应及时将试验结果通知试验室主任或质量负责人。
第二十一条当试验结果不合格时,试验室应及时书面通知材料部门办理退货手续;当原材料检验结果合格但没有达到公司内部控制指标时,试验室应以书面函件通知材料供应商。
第二十二条当发现原材料质量异常波动时应由试验室及时发函与生产厂家协商解决。
对各种原材料的检验结果每月应汇总分析,评价不同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情况,将分析结果及检验的各项指标反馈到公司物资部,作为材料招标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三条原材料样品的管理要求:(一)样品应由试验室样品管理员负责登记管理,登记内容包括样品名称品种、批号、取样时间、取样人、取样车次、保存期限等;(二)样品应按照取样时间顺序依次摆放整齐,不同种类的样品应分开存放;(三)水泥、掺合料留样40 天,外加剂留样三个月,留置期满应及时处理。
第四章原材料的存放与使用第二十四条砂石原材料宜坚持“先进先出”的使用原则,刚进场的砂石不宜直接铲用,特别是滴水砂严禁直接倒入卸料仓。
第二十五条物资部应保证料场周围干净无杂物,保证料堆表面没有垃圾杂物。
第二十六条在上料过程中装载机司机负责拣去较大的泥块或石块等杂物。
第二十七条物资部应保证粉料罐密封严实,不得漏水漏气。
第二十八条物资部应保证减水剂储存罐满足防水防冻要求,定期对减水剂储存罐进行清渣处理,以保证减水剂质量。
第五章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调整第二十九条试验室应根据客户或混凝土合同中的技术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进行配合比设计。
针对新技术、新材料或非泵送路面混凝土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单独设计配合比。
配合比设计时,对所用原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配结果应有详细的记录,所有配合比的设计都应体现经济、合理的要求。
第三十条试配应至少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参见《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根据试配结果调整并确定设计配合比。
第三十一条当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一)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二)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三)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
第三十二条生产配合比应根据砂、石含水率的变化及时调整砂、石和水用量,调整过程应保证每方混凝土拌合物重量不变。
第三十三条每月由车队负责进行一次车重抽查,填写《混凝土车重抽查表》,以书面形式反馈到试验室以指导实际生产。
第六章搅拌楼计量装置的管理第三十四条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操作班长应督促和监督操作工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偏第三十五条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操作班班长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搅拌楼的计量系统进行校核:(一)生产时间达到一个月;(二)预计连续生产超过2000m3;(三)累计生产超过5000m3;(四)混凝土质量出现较大波动;(五)对计量系统准确性产生怀疑。
第三十六条按照设备要求用专用砝码对计量系统进行逐级校核,填写《静态计量装置校准记录》,校核专用砝码应洁净无锈蚀。
第三十七条当混凝土质量出现较大波动时,试验室质检组员有权暂停混凝土生产,同时通知生产部组织有关人员对计量系统尤其是水和外加剂秤进行维修、校核,待重新校准后方可继续生产。
对生产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分析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及时加以排除。
第七章混凝土的取样与检验第三十八条按每100 盘或100m3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 次;每一个工作班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 盘或100m3时,取样不得少于1 次。
第三十九条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检验试样的取样频率应与混凝土强度的取样频率一致,并有详细记录。
第四十条对有抗渗、抗冻要求的混凝土进行抗渗、抗冻检验的试样,取样频率应为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 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四十一条预拌混凝土的含气量及其他特殊要求项目的取样检验频率应按合同规定进行。
第四十二条由值班调度对现场退回的混凝土进行详细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工程名称、混凝土强度等级、发车时间、退回时间、退回后坍落度及其他性能指标、退货方量、退货原因等。
由试验室出厂检验员负责对退货混凝土的处理,退货的处理方案应有详细记录,包括调整的具体数据,调整后混凝土的性能及去向等,同时应留置7 天、28 天强度试块,以跟踪了解该批混凝土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