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章明清时期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章明清时期建筑
北 京 紫 禁 城
北京故宫
• 北京的故宫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型代表。故宫又名 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廷,始建于公元1406 年。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 万平方米。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过。故宫坐落 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城内宫殿沿中轴线向东西两 侧展开,有房屋9千多间。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最为 高大,重檐庑殿顶,高约33米。故宫周围是数米高 的红色围墙,周长3400多米,墙外是护城河。
北京城是明清两朝的帝都,城市布局之严谨周密、 宫殿建筑之壮丽伟巨,均代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 杰出成就。规划设计一依以宫殿为主体、中轴对 称的传统原则,重要建筑布列于长约7.8公里的中 轴线上,井然有序又起伏跌宕,擒纵开合中尽显 空间与建筑的变化之妙。
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 代宫殿建筑群。中国宫殿建筑从秦汉之雄浑粗放、 唐宋之伟岸典雅,发展到明清,其整体设计、工 程技术和艺术效果都达到古典的顶峰。
◆ 长城,最 大的砖石建筑
五台山显通寺无量殿
B、 琉璃瓦、 砖普及。
◆ 南京大报 恩寺塔
◆ 山西大同 九龙壁
◆ 山西广胜 寺飞虹塔
5、 园林
城市园林、私 家园林发展,园 林设计范围较小, 注重在有限的空 间内,创造无限 美景。
代表著作:
◆ 计成著《园 冶》。
6、建筑装饰趋于世俗化
◆ 苏式彩画:在栿梁上绘制花、鸟、虫、鱼等题材,主要流行
• 严格中轴线对称:为建立皇帝的尊严,突出封建统治气氛, 宫殿建筑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方式,轴线上高大、豪 华的建筑与轴线两侧低小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 阴阳五行学说的体现:宫殿建筑的布局一般都严格遵循阴 阳五行学说,讲究阴阳的调和,顺应五行相生相克之理; 在社稷坛建造中以黄、红、青、白、黑五行色则是顺应五 行学说的体现体现。
宫殿建筑布局
• 前朝后寝:前朝即皇帝办公、处理政务、举行大典的地方; 后寝即皇帝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北京故宫太和、中 和、保和三大殿属于前朝部分,乾清、交泰、坤宁三座宫 属于后寝部分,三宫两边供皇妃和太后、太妃居住的东西 六宫,供太子居住的东西六所,以及祭祀、休息和娱乐的 建筑也属于后寝部分。
D、基督教建筑 也有引进。
山西永乐宫重阳殿(元)
二、 明(1368~1644)
1、 木构注重 规整和整体 化。
A、 建筑造型 艺术同唐宋建 筑比较,产生 了较大的差异。 唐宋时期建筑 生动有弹性 , 而明清以后趋 于平直僵硬 。
B、建筑结 构强化柱、梁 的直接。
2、 民间建筑水 平提高
明代南方未经 过多战乱,未受 元朝阻断,建筑 中保留较多古老 作法,有“宋 风”,建筑水平 高于北方。
5、 控制建筑规 格、等级,出现 了职业建筑师。
◆ 《工程做法》 ◆ 样式雷 ◆ 烫样
6、著作
◆ 姚承祖,《营造法 原》
◆ 李渔,《闲情偶 寄》、《一家言居 室器玩部》
宫殿建筑
• 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是皇帝为了巩固自 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 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 雄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 峨壮观。
北京故宫
• 故宫分前后两部分,南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 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称前朝,是皇 帝举行重大典礼、发布命令的地方。这些建筑都建 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 琼宫仙阙,建筑形象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三 个大殿的内部均装饰得金碧辉煌。北以乾清、交泰、 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为中心,称后寝,是皇帝处理 政务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都 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建筑多包括花园、书斋、馆 榭、山石等,它们均自成院落。
于南方。 彩画:画在木结构上的。 壁画:砖、石墙上的画。
三、清(1636~1911)
1、 出现了很 多喇嘛教建 筑。
建筑实例: ◆ 西藏布达
拉宫 ◆ 河北承德
外八庙
河北承德普陀宗乘庙(清)
2、雍正以后大建 孔庙、文庙。
3、 版图大, 住宅建筑丰富。
4、 园林建筑 以皇家园林 为主。如: 河北承德避 暑山庄、北 京颐和园等。
D、建筑常采用 “减柱造”,柱网的 排列不规范。
山西太原奉圣寺山门(元)
3、 宗教 建筑进一 步发展
A、出现了 类型丰富的 塔,特别是 喇嘛塔。
代表实 例:北京妙 应寺白塔
B、道教
◆建筑实例: 山西永济永乐 宫建筑群。
C、伊斯兰教: ◆ 福建泉州清 静寺,是目前 我国保存最早 的伊斯兰教建 筑。
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1271年~1911年)
一是中国古代最
符合礼制规范 的都城。 • 城市景观方面, 创造了大片水 面作为皇家的 苑囿。
2、元代建筑的特 点:草率、大胆、 简约。
A、采用天然弯木, 做木构件,“大弯梁”
B、采用大额
C、 强调柱梁直接, 斗栱的功能减弱,趋 于装饰化。
◆ 民间建筑技术 书: 《鲁般营造 正式》
3、建筑群布置 更为成熟 代表实例: ◆ 北京宫殿 ◆ 北京天坛 ◆ 明十三陵
4、砖普遍用 于民间建筑, 琉璃普及。
A、民窑大 量出现促进了砖 的普及,使砖大 量应用于地面建 筑。
◆ 硬山, 山墙面用砖砌至 屋顶,民居多见。
◆ 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北 京故宫皇史宬。
• 三朝五门:以北京故宫为例,前朝分为太和、中和、保和 三殿是附会三朝制度;大清门到太和门间五座门则附会五 门制度,即太清门、天安门、瑞门、午门、太和门。
宫殿建筑布局
• 左祖右社:充分体现中国古典建筑以“礼制”为指导思想, 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皇帝祭祀先皇的地方,也称太庙); 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供皇帝祭祀土谷之神。
礼制建筑
•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礼仪 制度,并设有专门的场所和建筑形式来行使礼仪制 度,即为礼制建筑。中国人尊敬祖先,崇拜粮食、 土地、山川、日月等各种神灵,祭祀活动早在夏代 即已有之,主要是对天地和祖先的崇敬和感恩而举 行各种祭祀活动。祭祀甚至成为朝廷的一项重要的 政治活动,《礼记》有“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 山川、祭五祀。”南祭天、北祭地、东祭日、西祭 月。诸侯只能祭山川,祭五祀。礼制建筑的类型主 要有坛、庙、祠、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