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二年级读书心得体会

小学二年级读书心得体会

小学二年级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二年级我爱读书心得
我爱读书
姜杨
我是蛉丰小学二年级学生,我叫罗佳,读书是我的爱好。

从童话故事到课本知识,我都很感兴趣,每次都读得津津有味。

读书让我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了认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巩固了课本知识,开阔了视野。

看书、听故事是我爱好之一。

无论是大人的故事、小孩的故事,还是历史故事、现代故事以及童话、科幻故事等,我都喜欢听,喜欢读。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听故事几乎成了我必备的夜餐。

小的时候是妈妈给我读安徒生童话,教我背诵《三字经》,讲《白雪公主》《乌鸦喝水》《神笔马良》《10万个为什么》等给我听,现在是我自己听磁带,自己读书、看书,只要有时间我总是拿着书看呀看!有《十万个为什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唐诗三百首》《小学生作文》《儿童大百科全书》和一些儿童文学名著等。

因为爱读书、看书,每当看到别人看报纸、杂志及相关历史书籍时,我会拿本属于自己的书情不自禁的坐下来一起看,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理解能力大大增强,写作文、写日记时会经常用上好词好句,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

因为爱读书、看书,每次去上街时,我总是要去新华书店,站在喜欢的读物旁一动不动,读得那么投入,那么认真。

书店就像我的家
一样。

因为爱读书、看书,课堂上积极发言,与同学讨论问题,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我。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不仅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还能陶冶情操,丰富充实人的业余生活。

让好书成为我们的朋友,让读书伴随我们健康成长吧!
篇二:二年级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读《做卓越的教师》体会
教育永无止境,教师的成长永无止境,这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一段段文字,一个个故事,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新的认识。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


“爱与教育形影不离,有了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艺术,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和技巧,而是从心地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
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

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


“孩子的心,都象上锁的大门,粗暴的态度就像粗壮的铁棒,费再多的力气也撬不开,只有和风细雨般的方式如一把细腻的钥匙,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个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读着一句句令人深思、催人奋进的警言、醒语,我的第一感触是:醍醐灌顶、振聋发聩。

当然《做卓越的教师》一书中的经典语还有很多很多,可谓不胜枚举!如上妙语、佳句,无不折射出两个“字”,一个是“情”字,另一个是“思”!字虽两个有限,意却多层无限,它要求我们教师具备的素养是全方位的、立体式的,那就是:教师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培育学生的人,是一个会上课的人,是一个会写作的人,是一个会当家长的人??只有符合了这样的素质,我们的教师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也才能幸福地做一个教师!有鉴于此,我结合个人的通读和理解,个人认为教师应该做到用情施教用心思考,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卓越的教师!
彭兴顺老师在书中反复强调,“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
条件”,“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这并不是创新观点,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鲁迅的“教育根植于爱”,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活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儿童”。

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学思想虽不尽相同,教育风格也各有千秋,但对学生的情感都离不开一个“爱”字。

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的真诚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情去施教,用爱去开导,像所有优秀老师那样,用真情、爱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仔细想来,书中所讲的均为每个教师应该在常规工作中都能做到的,作为一名执教14
年教龄的教师,我有的做到了,有的却是大打折扣。

我相信大多数的一线教师也是这样,但是在做这些之前,我们
没有去期望被认定为“卓越”,也许是这种“卓越”的教师太多了,所以我们身边的教育工作者往往淡化了这种肯定的价值,在现实中我们体会最多的是往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篇三:二年级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心得体会
二年级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心得体会
行为铸就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习惯是影响人生命运的一种力量。

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小学教师担负着对孩子教育的任务,要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学生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清楚哪些行为是可以使之成为习惯的,哪些是要坚决杜绝的。

“学坏容易学好难”,所以,在形成习惯之前,我们一定要慎重地分辨,否则,一念之差便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生要培养的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前准备学具的习惯
我在去年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

刚接新班时,很多行为习惯没有养成。

有的学生上课时削铅笔,有的学生上课时才发现语文书忘家里了,这种类似的问题出现过几次。

我在班里一再嘱咐:第二天用的文具,书,作业本都要准备好,放进书包里,铅笔每天晚上提前在家里削好,不要等到上课时用的时候才想起来削铅笔。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调,现在我
们班的学生已经很少再出现这种问题了。

二、认真听讲的习惯
首先,让学生做到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其次,让学生能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或者有错误需要纠正的。

再次,要做到认真地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地完成练习,并且每天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家庭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比如说开火车认字的游戏,找几个小老师来领读,还可以找几个同学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课文中讲述的故事。

这样,学生基本上可以做到全神贯注地听讲,同时,又不感到枯燥。

三、善于思考和敢于提问的习惯
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

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我们班大多数学生回答问题都很积极,只有个别性格内向,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爱回答问题,也不爱思考。

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这些学生多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课下又对他们多辅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们在课堂上都比较活跃,能
根据我提出的问题去积极思考。

从上学期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课文进行预习。

每课课后的生字都要求在课前标注上拼音,并且把新字在课文中圈出来,以便记忆。

并且还要求学生们标出自然段。

学生们很自觉,每课都会预习。

四、读书写字,姿势端正的习惯
现在的小学生很多读书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有的甚至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

我们作为教师,也一定要督促孩子们读书写字姿势端正,与家长沟通,控制孩子不要长时间看电视。

众多教育实践证明,帮助学生纠正一个不良习惯,比引导其形成一个良好学习习惯要耗费更多的精力。

捷克教育家庭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培养最好在心里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就开始。

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需要长期训练,不断养成,只要我们每位老师都具有母亲般的关怀,在工作中多一分耐心与热情,对学生多一分宽容,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我们付出的汗水总会桃李芬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