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非晶态合金

第八章非晶态合金



其它一些因素也能影响金属玻璃的结构稳定性: – 退火温度一定时,组态熵较大的合金晶化激活能 较大,非晶发生结构弛豫或晶化所需激活能越大, 非晶结构就越稳定。 – 玻璃形成能力(GFA)较强的合金形成的非晶结构 稳定性较高,共晶成分或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 GFA很强,它们形成的非晶稳定性一般都很高。 – 中子辐照可使极细晶粒非晶化,消除非晶合金晶 化时非均匀形核媒质,提高非晶合金的稳定性。
1、非晶态金属的结构
非晶态合金
(1)内部原子排列短程有序而长程无序
主要特点
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原子分布函数
三、非晶态金属的结构特点
非晶态合金
(2)均匀性
显著特点
一层含义:结构均匀、各向同性,它是单相无定形 结构,没有象晶体那样的结构缺陷,如晶界、孪晶、 晶格缺陷、位错、层错等。 二层含义:成分均匀性。在非晶态金属形成过程中, 无晶体那样的异相、析出物、偏析以及其他成分起伏 (3)热力学不稳定性
强度、硬度和刚度
非晶中原子有较强的键合,特别是金属-类金属非晶 中原子键合比一般晶态合金强得多; 非晶合金中原子排列长程无序,缺乏周期性,合金 受力时不会产生滑移。 非晶合金具有很高的强度、硬度和较高的刚度,是 强度最高的实用材料之一。

高强度非晶材料
金属玻璃的强度、硬度和弹性模量
合金 屈服强度 /GPa 断裂强度 /GPa 硬度Hv /MPa 弹性模量 /GPa
五、非晶态金属性能特点及应用
1、力学性能
非晶态合金
非晶态合金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磨性明显高于普 通钢铁材料。铁基和镍基非晶态金属的抗张强度可达 4000MPa左右,镍基的非晶也可达到3500MPa左右,都 比晶态钢丝材料高。非晶态合金的延伸率一般较低, 但其韧性很好,压缩变形时,压缩率可达40%,轧制 压率可达50%以上而不产生裂纹;弯曲时可以弯至很 小曲率半径而不折断。
研究方向: 1.新型非晶、纳米材料的探索及形成规律研究; 2.非晶、纳米材料的结构及极端条件下的物理性能; 3.非晶态物理; 4.高压下的非平衡相变及亚稳材料的合成; 5.新材料的在微重力及空间条件下的制备形成规律研究; 6.非晶合金的结构及变形机理。
我组柳延辉博士及其导师汪卫华研究员分别荣获2009年度院优博奖和导师奖
汪卫华
男,1993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博士学位,1994年至 1997年先后在德国Gottingen大学、柏林Hahn-Mitner所 作博士后和洪堡学者;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 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国科学院极端条件 物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99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 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

非晶固体的原子类似液体原子的排列状态,但它与液体 又有不同: – 液体分子很易滑动,粘滞系数很小;非晶固体分子 是不能滑动的,粘滞系数约为液体的1014倍,它具 有很大的刚性与固定形状。 – 液体原子随机排列,除局部结构起伏外,几乎是完 全无序混乱;非晶排列无序并不是完全混乱,而是 破坏了长程有序的周期性和平移对称性,形成一种 有缺陷的、不完整的有序,即最近邻或局域短程有 序(在小于几个原子间距的区间内保持着位形和组 分的某些有序特征)。
四、非晶态金属的制备
1、非晶态的形成条件
非晶态合金
原则上,所有金属熔体都可以通过急冷制成非晶 体。也就是说,只要冷却速度足够快.使熔体中原 子来不及作规则排列就完成凝固过程,即可形成非 晶态金属。
制备非晶态材料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必须形成原子(或分子)混乱排列的状态 二是将这种热力学上的亚稳态在一定温度范围 内保存下来,使之不向晶态转变
四、非晶态金属的制
晶态
Tg Tm
温度
液态金属凝固时比热容的变化 对纯金属而言,临界冷速一般为108 K/s,而合金106 K /s
四、非晶态金属的制备
2、非晶态金属的制备方法
非晶态合金
制备原理:使液态金属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急速冷 却,使结晶过程受阻而形成非晶态;将这种热力学 上的亚稳态保存下来冷却到玻璃态转变温度以下而 不向晶态转变。
体系自由能较高,有转变为晶态的倾向
三、非晶态金属的结构特点
非晶态合金
2、非晶态金属结构模型 (1)微晶模型
认为非晶态材料是由“晶粒”非常细小的微晶粒组成。 微晶模型用于描述非晶态结构中原子排列情况还存在 许多问题,使人们逐渐对其持否定态度。 不考虑晶界上原子的排布情况是不合理的。
(2)拓扑无序模型
(1)骤冷法
基本原理:先将金属或合金加热熔融成液态,然 后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使它们以105~108 K/s的高 速冷却,致使液态金属的无序结构得以保存下来 而形成非晶态。 采用此法制备的非晶态合金通常具有高强度、高硬 度、高耐蚀性和其它优异的电磁性能。
四、非晶态金属的制备
(2)化学还原法
非晶态合金

非晶的结构弛豫和晶化都是结构失稳时产生的变 化,非晶的结构稳定性主要取决以下因素: – 合金组元的种类和含量:组元种类和含量的变 化会改变原子键合强度和短程有序程度。 – 凝固冷速:冷速越高,金属玻璃的自由能就会 越高,相应的结构稳定性会越低,在一定条件 下越容易产生结构弛豫和晶化。选择适当的凝 固冷速对保证金属玻璃稳定性十分重要。
该模型认为非晶态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原子排列的混 乱和随机性,强调结构的无序性,而把短程有序看 作是无规堆积时附带产生的结果。
三、非晶态金属的结构特点
非晶态合金
此模型对于描述非晶态材料的真实结构还远远不够 准确。但目前用其解释非晶态材料的某些特性如弹 性,磁性等,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非晶态结构模型

非晶态合金
非晶态合金的分类 非晶态金属的发展历史 非晶态金属的结构特点 非晶态金属的制备
非晶态金属性能特点及应用
一、非晶态金属合金的分类
非晶态合金
非晶态合金统称为“金属玻璃”。以极高的速度使熔融状 态的合金冷却,凝固后的合金呈玻璃态,即长程无序状态。 可分为两大类: (1)金属+金属型非晶态合金 (2)金属+类金属型非晶态合金
基本原理:用还原剂KBH4(或NaBH4)和NaH2PO4 分别还原金属的盐溶液,得到非晶态合金
由该法制备的非晶态合金组成不受低共熔点的限制。
(3)沉积法 通过蒸发、溅射、电解等方法使金属原子凝聚或沉 积而成。
四、非晶态金属的制备
非晶态合金
非晶态金属合金的电沉积有两大优点: 首先从实 用的角度,这些合全都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硬 度,优异的磁性能,较好的耐腐蚀能力和电催化 活性。 其次在理论意义上,合金的电沉积往往属于异常 共沉积或诱导共沉积的类型。 (4)化学镀法 利用激光,离子注入、喷镀、爆炸成型等方法使 材料结构无序化。
非晶体与晶体都是由气态、液态凝结而成的固体,由于冷却速 率不同,造成结构的迥然不同。 晶体是典型的有序结构,原子有规则地排列在晶体点阵上形成 对称性;非晶态与气态、液态在结构上同属无序结构,它是通 过足够快的冷却发生液体的连续转变,冻结成非晶态固体。
晶体 非晶体 气体 晶体、非晶体、气体原子排列示意图
已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特殊的功能材料。
四、非晶态金属的制备
3、影响非晶态合金形成的几个因素 (1)合金中类金属的含量
非晶态合金
随类金属含量的增加,非晶态合金的形成倾向和稳 定性提高 (2)原子尺寸差别
原子尺度增加则非晶态合金形成倾向和稳定性增加
金属玻璃结构亚稳性不仅包括温度达到Tc以上发生 的晶化,还包括低温加热时发生的结构弛豫。 在低于晶化温度Tc下退火时,合金内部原子的相对 位置会发生较小变化,合金密度增加,应力减小, 能量降低,使金属玻璃的结构逐步接近有序度较高 的“理想玻璃”结构,这种结构变化称为结构弛豫。 发生结构弛豫的同时,非晶合金的密度、比热、粘 度、电阻、弹性模量等性质也会产生相应变化。
1971年 非晶态合金Metglas首次进入市场 1980年 非晶态金属作为催化剂开展了大量研究
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电子结构理论 P.W.安德森 莫特 范弗莱克
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新泽西州缪勒山(Murray Hill)贝尔实 验室的P.W.安德森(Philip W.Anderson,1923-- )、英国剑桥大学的莫特(Nevill Mott,1905-1996)和美国哈佛大学的范弗莱克(John Van Vleck,1899-1980), 以表彰他们对磁性和无序系统的电子结构所作的基础理论研究。 P.W.安德森1923年12月13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 (Indianapolis)。中学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主修数学。可是不久第二次世 界大战爆发。P.W安德森在此期间应招入伍,被分配去学习电子物力,不久派 遣到海军研究实验室建造天线。这项工作使他对西方电气公司贝尔实验室有所 了解。战争结束后,P.W.安德森返回哈佛大学,就下决心相物理学家学习,作 一名物理学家。在这些物理学家中,以电子结构理论著称的磁学专家范弗德莱 是他最敬佩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和范德莱克曾经一起在军事部门工作过,范弗 莱克是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正是范弗莱克的指引,P.W.安德森后来决心把自 己的研究方向定位在固体的电子结构和现代磁学,在范弗莱克的指引下研究了 微波和红外光谱的压力增宽。他为了用分子间相互作用解释这些谱线在高密度 下增宽的现象,借助于洛伦兹等人的理论发展一种更普遍的方法,运用于从微 波到红外和可见光的光谱学。他还根据已知的分子作用计算出了初步的定量结 果。
用非晶材料制成磁头可用于录音、录像;用于各种传感器的 非晶圈丝、薄带及薄膜也研制成功;非晶薄膜用于磁记录 技术方面也取得重大成果。
非晶合金带材
• 随着更多非晶合金的发现以及它们所具有的各种独特 性能的揭示,非晶已不仅作为合金在快速凝固中出现 的一种亚稳相,还成为一类重要的功能材料。
三、非晶态金属的结构特点

金属玻璃在高于晶化温度Tc退火时,由于热激活的 能量增大,非晶合金克服稳定化转变势垒,转变成 自由能更低的晶态。 晶化中金属玻璃的结构变化较大,一般涉及原子长 程扩散,所需激活能比发生结构弛豫时高。晶化中 发生相应的结构变化,合金许多性质也会产生较大 的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