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湿热

风湿热


鉴别诊断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
女性居多,有肝、肾、关节、皮 肤等多脏器损害,关节损害为非对 称性。
抗核抗体阳性。 血液或骨髓可找到狼疮细胞。 血清补体C3降低。 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热退、急性反应恢复正常后可试行 活动,但不能进行剧烈活动。
风湿热
概论
定义:是一种与A族乙型溶血性 链球菌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病变为全身结缔组织非细菌性 炎症,以心脏、关节和皮肤受累最 为显著
病因和发病机制
风湿热是链球菌咽部感染引起的 变态反应-自体免疫性疾病。
人体组织与链球菌的某些结构有 交叉抗原性,如细菌细胞壁的细胞 浆膜上的非特异性M蛋白质同人的 心肌内细胞肌膜,细菌细胞壁的多 糖与心瓣膜的糖蛋白均有交叉抗原 性。
有心肌炎的患者应适当延长休息 时间,逐步增加活动量。
治疗
(二)控制链球菌感染
首选青霉素,肌注80~160万U, 每日2次,疗程2~3周。也可每日 静脉点滴青霉素480~600万U。
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红霉素等其 它对链球菌有效的抗生素。
治疗
(三)抗风湿治疗:
有助于消除全身症状及渗出性炎症, 增进心脏功能,但无预防心脏瓣膜 病形成和减轻心脏损害的作用。
临床表现
(二)心脏炎
层层受损,“风湿性全心炎” 2、心内膜炎: 二尖瓣最常受累,主动脉瓣次之。心尖
区或主动脉听诊区闻及收缩或舒张期杂 音。 凡有心肌炎者,几乎均有心内膜受累的 表现。其症状出现时间较心肌炎晚。

风湿性心内膜炎
临床表现
(二)心脏炎
层层受损,“风湿性全心炎” 3、心包炎:严重心脏炎的标志。心前区疼
临床表现
(三)游走性多关节炎
在链球菌感染后一个月内发作,抗链球 菌抗体滴度常可增高。
关节炎未经治疗者可持续2~3周,对水 杨酸治疗有显著效果。
临床表现
(四)皮肤病变:
1、环形红斑:
为少见表现(<5%), 淡红色,中心皮肤正常, 不痒、不硬,压之褪色。
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 内侧,是一种短暂的斑 样的皮疹。
精神异常、激动不安、面部表情怪异、 四肢不自主、无目的、不协调的快速运 动,精神兴奋时加强,睡眠时消失。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心脏炎和关节炎为主
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
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 尤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慢性风湿 性心脏病或风湿性瓣膜病。
由于风湿热造成的关节损害可自行回复, 但心脏的损害不可逆,因此有人也以 “舔过关节,狠咬心脏”来形容风湿热。
尖搏动弥散减弱 (3)心音改变:第一心音减弱,当合并心
力衰竭时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
临床表现
(二)心脏炎
层层受损,“风湿性全心炎” 1、心 肌 炎: (4)心脏杂音:心尖区可闻及收缩和舒张
期杂音--心脏扩大相对关闭不全 (5)心律失常:房性及室性早搏,阵发性
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 (6)心力衰竭:儿童和青少年
500IU; 抗链球菌激酶大于80IU; 抗透明质酸酶大于128ku/L。 4.心电图检查: 风湿性心肌炎时,P-R间期延长。
诊断
采用199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修订的Jones 标准。强调了风湿热初次侵袭的诊断。
(一)主要表现: 心脏炎; 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炎; 舞蹈症; 环形红斑; 皮下结节
3、瘢痕期(硬化期):主要发生在心 瓣膜,致使瓣膜粘连及变形。静止期。 2-3个月。
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
发病前1-3周多数患者有咽峡炎或扁桃 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史。起病 有急有缓,以不规则的轻、中度发热 为多见,少数呈弛张型高热,伴有多 汗、乏力、面色苍白、精神萎靡、食 欲不振、心动过速等。儿童常有鼻衄 和腹痛。
总之,风湿热的发病机制是复杂 的,它是链球菌咽部感染和机体免 疫状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病理
1、变性渗出期: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分解 断裂、变性,单核细胞浸润及浆液渗 出。1-2个月。关节和心包
2、增生期:以风湿性肉芽肿为特征, 是风湿热的诊断依据,也是风湿活动 的标志。3-4个月。心肌和心内膜
不典型者可无明显咽炎史,全身症状 轻微。
临床表现
(二)心脏炎
约占60%~80%,病情轻重不一, 严重者可致心衰,甚至死亡。
若同时累及心内膜、心肌和心包则 称为风湿性全心炎。
临床表现
(二)心脏炎
层层受损,“风湿性全心炎” 1、心 肌 炎:心肌间质中有风湿小体 (1)窦性心动过速:和体温升高不成比例 (2)心脏扩大: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
后口服; 成人6~8g/d,分3~4次饭后口服; Nhomakorabea治疗
2.糖皮质激素: 消炎作用强而快,用于心脏明显受
累,或对足量水杨酸盐疗效不佳的 病人。 泼尼松 40~60mg/d,分3次服用; 地塞米松6~9mg/d,分3次服用; 甲泼尼松24~36mg/d,分3次服 用。
治疗
3.疗程
轻症、心脏轻度或未受累用水杨酸盐至 症状消失、血沉正常2周后减半,一般疗 程6~12周。
诊断
(二)次要表现:
1、临床表现:风湿热病史,关节痛、 发热;
2、实验室检查:急性期反应物质增 加:血沉↑、C-反应蛋白↑;
3、P-R间期延长。
诊断
(三)支持链球菌感染的依据:
1、咽拭子培养链球菌阳性; 2、近期或正在升高的链球菌抗体滴度; 3、近期患猩红热
诊断
判定:
有乙型链球菌感染的依据+2项主要表 现;
临床表现
(四)皮肤病变:
2、皮下结节:圆形或椭圆形,质硬 无痛,豌豆大小,与皮肤无粘连。 多分布于肘、膝和腕关节的伸面。
临床表现
皮下结节
临床表现
(五)舞蹈病:
是风湿炎症累及基底节和尾核的结果, 通常发生在链球菌感染后3个月或更长 时间,因此,舞蹈病可能是风湿热的唯 一表现,可作为风湿热的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二)亚急性心内膜炎
常发生在心脏瓣膜病或瓣膜置换术后的 病人。
有高热、贫血、心脏杂音性质发生改变、 脾肿大、皮肤黏膜淤点、杵状指及动脉 栓塞现象。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瓣膜上有赘生物。 血液细菌培养阳性,抗生素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
(三)病毒性心肌炎
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 抗“O”正常,无关节病变,病毒抗 体滴度升高明显。
实验室检查
目前尚无诊断风湿热的特异检查,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只作诊断参考。
1.血常规: 轻度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白细胞计数轻、中度↑,中性粒细胞
↑。 血沉↑。
实验室检查
2.C反应蛋白: 升高,治疗好转后逐渐降至正常。
其变化不受心衰的影响。
实验室检查
3.血清溶血性链球菌抗体测定: 只能说明近期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抗溶血性链球菌素“O”(ASO)大于
较严重病例,糖皮质激素治疗用药2~4 周,待症状基本消失后逐渐减为维持量, 一般疗程6~8周,严重病例8~12周或 更长。
治疗
3.疗程 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期间加用水杨
酸盐可能减少“反跳”现象的发生。
有乙型链球菌感染的依据+1项主要表 现和2项次要表现;
具备以上两项标准中的一条,即表示 急性风湿热的高度可能性。主要、次要 条件具备越多,风湿热的可能性越大。
鉴别诊断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主要为慢性、对称性、多发性小 关节炎。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 多侵犯四肢小关节,特别是指掌关 节和近端指间关节。有晨僵和类风 湿结节,常遗留关节畸形。X线诊断 明确。类风湿因子阳性,抗“O”不 高。很少侵犯心脏。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机体可能将链球菌误认为是“自 体”,而不产生正常免疫反应,一 旦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改变,链球菌 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可产生相应抗体, 并与链球菌发生反应,也作用于自 身心肌、心瓣膜及结缔组织有关抗 原,造成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相应 组织损伤,引起风湿热的发生。
病因和发病机制
风湿热的产生不仅与体液免疫有 关,细胞免疫也起重要作用。
治疗
1.水杨酸制剂:
对无心脏炎者首选,对缓解关节疼痛特 别有效,一般在用药24小时内疼痛消失。 如用药后关节仍然疼痛,则风湿热的诊 断应重新估计。
加用氢氧化铝或三矽酸镁可减轻对胃的 刺激,但不能使用碳酸氢钠,以免降低 水杨酸制剂的吸收和增加肾脏的排泄。
治疗
(1)阿司匹林 儿童 0.1g/(kg·d),分3~4次饭后口服; 成人4~6g/d,分3~4次饭后口服; (2)水杨酸钠 儿童 0.1~0.15g/(kg·d),分3~4次饭
痛,闻及心包摩擦音,可有少量心包积 液:浆液性---心包积液;纤维素性--绒 毛心
临床表现
(二)心脏炎
HR快,心脏大,心音低,奔马律, 杂音,心包摩擦音,心包积液
临床表现
(三)游走性多关节炎
对称性、多发性和游走性 侵犯四肢大关节(踝、腕、膝、肘),
很少累及手、脚的小关节和髋关节 伴有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和触痛 不留关节畸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