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写人记叙文

初中写人记叙文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一、选择典型事例,以事托人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是通过'事'来展现的,写人离不开写事。

在以写人为侧重点的记叙文中,有的是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有的是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还有的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写两个人或几个人。

但不管是写一件事还是写多件事,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某些性格、某些品质或某些精神,就是说,写事是为了写人服务的。

1、一事一人:用一件事写一个人的记叙文,要完整地记叙这件事的原因、经过、结果,如果来龙去脉交代不清楚不具体,缺少必要的细节描写,内容单薄、乏味,就不能充分表现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和性格,就不能塑造出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从而影响中心的表达。

用一件事写一个人物,往往只表现人物的某一方面的性格特点,或者只表现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

2、多事一人:用多件事写一个人,容易使人物形象丰满,为同学们习作中所常用。

不过,有两点要处理好:(1)选择事例要注意角度的不同。

假如,文章的选材角度单一,几件内容重复的事说来说去,就不会有很好的表达效果。

(2)详略处理要得当。

一人多事的文章,最忌平均使用笔墨。

文章讲究审美效果,但就布局来说,有疏有密,错落有致,浓淡相宜,才能给人以美感,安排向详略的根据是主题思想,与主题密切的详写,次之略写。

一人多事与一人一事记叙文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事往往是片段,后者的事一定有完整的情节。

3、多事多人:至于用一件事或几件事写两个人或多个人,尽管人物多了,但对事的要求是一样的。

应该指出的是写此类文章,人物要有主有次,着墨有浓有淡才行。

总之,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一定要把事写好。

事是人物的依托,事儿扎实,人物才有些有肉,栩栩如生。

二、运用描写突出个性(一)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又称外貌描写,不仅指对人的身材、容貌、服饰的描写,还包括对人的姿态、神情、习惯性特点等的描写。

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表现人物的特征。

容貌(面容长相,如五官等)外身材(高、矮、胖、瘦)貌衣着(穿着打扮)神态:表情(喜、怒、哀、乐)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根精神抖擞的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人物外貌描写四大招:1、要有一定的顺序描写人物外貌时还要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例如: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由这个外貌特征可以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2、捉住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相貌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

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魏巍《我的老师》3、要凸显人物性格和情感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两弯似蹙非蹙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写出了一个迷离、梦幻、病态、柔弱、超凡脱俗的林妹妹。

要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

4、巧用修辞如果能适当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鲜明生动。

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

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童年》这段描写形象刻画了两个舅舅的自私残暴和外祖父的气愤。

(二)动作描写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

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

动作描写的内容: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

这些描写可以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1、把人物的动作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A、那天,父亲打了我一个巴掌,父亲打了我后,隔了一会,就自己走了,我非常难过,父亲也非常难过。

B、‚啪‛的一声,父亲那粗糙的手在我脸上印上了一座红色的五指山,我缓缓抬起沉默了许久的头。

他仍呆呆地立在离我一步远的地方,直愣愣的看着自己微微泛红的右手。

那手又慢慢地下落,划出一条弧线后紧紧地贴在裤腿上。

他静静地把目光移到我身上,我瞧见父亲那布满皱纹的脸微微泛红,嘴角轻轻地抽动了一下。

他忽地后退了一步,眼里充满了自责的眼神。

他什么也没说,摇着头,宽大的手一直垂着,低着头转身走开了,慢慢踱进了堂屋。

---陈玲《父亲的爱》2、选用生动、准确的动词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动词如果换成小括号里的动词,好吗?为什么?‚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

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走)而去。

我终于爬(登)上去了,蹲(站)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走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靠)过去。

‚看见了。

‛我说。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找)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走一步再走一步》3、选择那些最能揭示人物性格、心理的动作进行描写。

食堂里,张老师急着要去上课,他端起饭盆,一仰头便呼呼噜噜地将里面的米粥喝了下去;一低头,却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于是他撩.起衣襟,伸长..舌头将粥滴舔.入口中。

——《节俭的张老师》(三)语言描写写人记叙文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

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

1、身份年龄联系法: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

一个下雪天,庙里来了四个人,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秀才诗兴大发,随口吟道:‚大雪纷纷落地,‛县官乘兴接了一句:‚正是皇家瑞气。

‛富翁接了第三句:‚再下三年何妨?‛正在这时,同在庙里避风雪的流浪汉听得火冒三丈,大声骂道:‚放你娘的狗屁!‛2、场合情境融入法: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

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

课堂上不见课本:他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心里默念道:“语文书,语文书呢,在哪呢?”下课时不见课本:他着急地翻着抽屉,大声喊道:“语文书哪里去了?谁见过我的语文书呀?书!书!”在家里不见课本:“老妈!快来呀!我的语文书飞了!快,帮我找找!”3、神态动作辅助法:对话描写时,要注意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并惟妙惟肖地模拟出来。

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

班主任走了过来,说:‚谁弄坏的?‛董小天说:‚没看见。

‛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

‛董小天不承认。

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李星说:‚没看见。

‛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

班主任走了过来,瞪着眼:‚谁弄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道:‚鬼才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们一定要看好玻璃窗?‛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开了口,好凉快哟!‛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她大声说道:‚是董小天,他和张小勇在玩,拿扫把大闹天宫,张小勇推了董小天一把,董小天一火,抡起扫把朝他使劲地打去,结果张小勇一躲闪,董小天就打到了玻璃,碎了。

‛董小天一跺脚:‚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高芳芳理直气壮:‚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

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耍嘴。

‛老师望了望四周,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

‛李星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神情恍惚。

4、标点符号增色法:对话描写时,有时候很难用言语来表达,就可以借助标点符号,使说的话符合当时情景,独具人物个性。

说话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时:‚我……我……没拿。

‛小林涨红着脸说。

说话时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四)心理描写文章是否能以情感人,往往取决于人物形象的鲜活与否,而感情产生于人的心里,因此,着力刻画人物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何为心理描写?先看下列习作片段:‚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

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这是某学生的一段作文,写的是他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

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

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其实,心理描写就是将人物内心的喜、怒、哀、惧、秘密和矛盾,生动具体地呈现给读者。

其方法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1、直接描写,它包括:内心独白、梦境幻觉描写等;2、间接描写,它可借助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环境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

(1)独白式。

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多出现在第一人称的文章中。

可直接写“我”的想法、感受、打算等。

是我的感情、情绪的自然流露。

因为它类似于戏剧中的内心独白,所以又称独白式。

如:当我换上游泳装,投身在这碧海之中,我就感到整个身心都无比舒适。

那些使人烦恼的事,早已不知逃到何方。

亲切的海风抚摸着我,温柔的大海拥抱着我……我感到青春的活力属于这美妙亲妮的大海。

(这里直接写“我”在水中的惬意和快乐,突出心情阳光般地灿烂,是情绪的直接渲泄。

)再如: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简析:这是《最后一课》中一个失去了自己国土的儿童――小弗朗士的内心独白。

当他知道这是“最后一课”之后,内心悔恨万分,懂得了上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感到了它的珍贵。

心理描写具体细腻,形象可感)‚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这过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

现在倒霉的时刻要来了,可我连鱼叉也没有。

这条登多索鲨鱼是残忍、能干、强壮而聪明的。

但是我比它更聪明。

也许并不,他想。

也许我仅仅是武器比它强。

这段话是《老人与海》中的一个片段,通过老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总是与厄运不断抗争、勇于与强大势力搏斗的" 硬汉子" 形象。

练习:怎样写把用内心独白把“紧张”表现出来呢?示例: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