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1012,授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毒理生态学2.生态修复3.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直攻博贯通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1012,授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生态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具有从事环境治理、监测、评价、规划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教学、管理工作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1.毒理生态学2.生态修复3.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执行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
市政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1403,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主要研究方向1.给水排水网络分析理论与技术2.水质工程新理论和新技术3.城市水的良性循环理论与方法4.水环境数字化理论与应用5.城市废物废水处理技术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市政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备注: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硕士阶段课程,需参照市政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市政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1403,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掌握市政工程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3.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污水处理新技术及设备;2.城市污泥处理及资源化;3.城市供水新工艺及管网分析技术;4.水工业工程和企业管理;5.水环境节能新技术;6.城市废物废水处理技术与设备。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要求课程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
注:任选课程及补修课程在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确定。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市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执行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
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1404,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全面深入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现状、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前沿,在本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熟悉相关的学科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学科研究开发和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2.建筑物热湿过程3.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与优化控制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土木工程(0814)以外的研究生课程,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定写论文。
5.发表论文要求按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6.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1404,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掌握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领域内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研能力。
掌握英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较全面地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和通信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本学科的应用研究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2.智能建筑设备控制理论与技术3.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与洁净技术4.暖通空调模拟与仿真5.燃气输配系统与优化6.燃气燃烧应用技术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执行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
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30,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学位获得者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2.学位获得者具备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和研究前沿方向;3.学位获得者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的专门技术问题的能力,在本学科或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4.学位获得者应该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听、说、写、译”的实际能力。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水污染控制技术及设备2.固体废物资源化理论与技术3.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4.环境材料5.噪声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6.环境等离子体技术与电磁环境工程7.环境生物技术8.人地系统工程与仿真9.环境规划、评价与环境管理10.环境化学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备注: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硕士阶段课程,需参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