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共青团的历史及大事件

共青团的历史及大事件

一、共青团的历史一九二○年五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上海成立,同年八月,组织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九月,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十月,毛泽东同志在湖南长沙开始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

这期间,上海、北京、武汉、广州等各地,在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的同时,也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九二二年五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

同年六月,周恩来同志等在法国巴黎组织旅欧支部。

到一九二二年五月,全国已有八个省的十七个地方成立了团组织。

一九二五年一月,在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党中央为团结一切抗日的青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决定把团的组织改变为民族解放性质的抗日救国的青年团体。

于是,全国先后出现了许多青年抗日救国团体,在国民党统治区,有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武汉青年救国团、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和抗日战争后期的民主青年同盟等,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有青年救国会和青年抗日先锋队。

一九四六年十月,党中央发出建立民主青年团的建议。

经过两年多的试办,一九四九年元旦,党中央发出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同年四月召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

一九五七年五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二、青年运动大事件“五四”运动: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在北京爆发的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协约国在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实际上是英、法、美、日、意等帝国主义重新宰割世界的分赃会议。

中国作为战胜国,向和会提出希望帝国主义放弃在华特权,要求取消“二十一条“和收回德占山东的主权。

但遭到无理拒绝,和会还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移交给日本。

消息传出,举国震怒。

5月4日,北京3000多学生,在天安门集会并游行示威。

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废止‘二十一条’”等口号,强烈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3个亲日派卖国贼。

游行学生火烧曹宅赵家楼,痛打了章宗祥,北洋军阀派军警镇压,逮捕学生32人,全北京学生立即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以示抗议,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6月3日,军阀政府又逮捕北京爱国学生近千人,激起了全国人民更大的愤怒,五四运动的发展至此出现了一个新阶段,发展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运动中心也由北京移到上海。

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销了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28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这次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同时也是彻底的反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一二·九运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爱国学生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将侵略势力伸向华北,加紧策划华北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乐、绥远)“自治”。

同年6月与蒋介石政府签订《何梅协定》,拟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

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12月9日,北平市学联联络北平各大中学校的学生6000余人,举行大规模的爱国请愿和示威,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

遭到国民党军警的刺刀、木棒、皮鞭、水龙的镇压,30多人被捕,100多人受伤。

次日,北平各地人民的热烈响应,上海、杭州、南京、天津、武汉、长沙等许多城市的学生和市民,先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集会和示威游行,迫使国民党当局宣布“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

一二九运动成为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的起点,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为抗日战争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青年节的来历:为了学习“五四”时期的革命青年,继承和发扬其革命传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的青年组织就规定了“五四”为青年节。

在国统区,国民党在广大革命群众的爱国高潮压力下,也同意“五四”为青年节。

可是不久,国民党害怕青年革命化,觉得这个规定很危险,就又改为三月二十九日为青年节(辛亥革命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死难纪念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正式宣布了以“五四”为中国青年节。

为了使共青团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中国青年的革命传统,团中央于一九五0年四月把“五四”青年节同时确定为共青团成立纪念日。

三、历次团的代表大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党中央和各地党组织派了大批党员去帮助恢复和加强团的工作。

当时张太雷同志从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和少共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回到上海,带回了少共国际对中国建团的指示。

这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11月重新恢复,并于1922年1月5日创办机关报——《先驱》。

1922年平5月5日,即卡乐.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有来自上海、长沙、武汉等15个地方的25名代表,少共国际代表2名。

还有1500余名来宾。

大会一致同意加入少共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

5月10日,大会选出高君宇、施存统、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等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施存统被推选为团中央书记。

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实现了组织上的统一。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8月20日到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约30人,代表16个省30多个地方团组织,6000多名团员。

这次大会成就这一,就是采取了与党统一的步骤,坚决地接受了党的统一战线方针,使团组织在政治方面与党在思想上,行动上完全一致。

大会成就之二,就是对党团关系作了明确规定。

大会讨论通过了《本团与中国共产党之关系的决议案》。

大会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作了第一次修正,使团章较之过去更具体、更明确。

大会最后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7人。

他们是邓中夏、施存统、刘仁静、夏曦、卜世畸、林育南、李少白。

候补委员4人:恽代英、梁鹏云、李求实、张秋人。

委员长为刘仁静。

“二大”闭幕后不久,1923年月10月20日,团中央在上海创办了《中国青年》周刊,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通过《关于青年运动的决议案》,在新的形势要求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26日至30日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8人,代表团员约2400人。

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修正章程》等决议案。

对青年入团年龄作了修改,把15岁以上28岁以下,改为14岁以上25岁以下。

这次大会特别重要的是决定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这次大会上,张太雷、恽代英、任弼时等同志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张伯简、陈乔年为修补委员。

张太雷任总书记,任弼时任组织部主任,恽代英为宣传部主任。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对派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党、团组织受到很大的摧残,而不得不转入地下。

在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 7年5月10日至16日在武汉召开,到会代表60多人,代表了5万团员。

这次大会,总结了过去的斗争经验,通过了大会宣言,规定了团今后的任务。

大会还指明今后的学生运动应“到群众中去”。

大会最后选出新的中央委员为会,选举任弼时、李求实、杨善南、卓恺泽为执行委员,任弼时被选为团中央书记。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共青团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和党的“六大”精神,于1928年7月15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代表团员人数7.5万人。

团的组织已由一个以学生、知识青年为主要成分的狭小组织,逐步发展成为工农青年为主要成分的革命组织。

大会通过了新的团章,还通过了政治任务,组织问题,教育宣传工作、经济斗争与工会工作、农村青年工作、军事工作、儿童运动等一系列决议案。

大会最后选出了关向应、李求实、华少锋(华岗)、李子芬等为新的中央委员。

关向应同志为团中央书记,华少锋为宣传部长,李子芬为组织部长。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青团“六大”)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9年4月11日至18日在北平召开。

出席会议的代表340人,代表全国各条战线19万名团员。

任弼时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

大会一致选举任弼时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誉主席,冯文彬被选为书记,廖承志,蒋南翔任副书记。

大会通过了青年团的工作纲领和团章,通过了团的任务与工作报告,大会结论等决议,选举了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决定以《中国青年》杂志为团中央机关刊物。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正式成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共青团“七大”)1953年平6月23日至7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代表大会正式代表795人,列席代表153人,代表900万名青年团员。

大会的任务是:动员全体青年团员和广大青年为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和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奋斗。

大会通过了胡耀邦代表团中央作的《团结全国青年在建设祖国的伟大行列中奋勇前进》的工作报告。

大会修正并通过了新团章,修改后的团章将新时期党交给青年团的任务列入总则,并明确规定了党对青年团的领导地位,取消了关于候补期的规定,取消了“关于中国少年先锋队”一章。

最后,大会选出团中央委员143人,候补委员56人,胡耀邦当选为团中央书记。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共青团“八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7年5月15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共1493人,代表着全国9 2万个基层组织和2300万团员。

大会听取并通过了胡耀邦代表上届团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团结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决议》。

这一名称于1956年9月党的“八大”上就正式写入了新的党章。

大会选举了团的第三届中央委员会,推举胡耀邦为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刘西元、罗毅、胡克实、王伟、梁步庭、项南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