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件4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美苏争霸、军备竞赛。
苏联解体教训?
•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苏
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
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
•
我们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坚定不
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
生产力。
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为何会出现不同 的结果?
——《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
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产量也极少,1950年产电视机约1.19万台, 电冰箱0.12万台,洗衣机0.03万台。农业的情况则更为严重。若按人口平 均 计 算 , 谷 物 产 量 1913 年 全 俄 为 540.2 公 斤 , 1940 年 才 达 429.7 公 斤 , 1950年为447.1公斤,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公 斤,1940年为24.2公斤,1950年为27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音响、 录像机都不能生产。
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 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十月革命
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 改革
苏联
无产阶级 政权建立
斯大林模式
解体
巩固、过渡 建设、发展
苏联解体的原因
内部原因 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
模式)的弊端
2.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 外部原因
•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这一 模式有何弊端?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赫鲁晓夫 (1953-1964年 执政)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年 执政)
背景
(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 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 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9 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 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 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第100、116页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影响 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 。
二、苏联的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改革
改革重点:1、经济改革
结果:……
改革重点:2、转到政治方面
结果:……
“八一九”事件
1991年12月底 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 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 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⒋中国的改加革油坚持国家统一的最高原则。
呀!
国 际
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社 会
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义 运
实践 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动
的 挫折: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发
展 史
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我们应吸取哪些 历史教训?
(1)从本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同时,在改革中必须 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 动摇。 (4)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 权政治。 (5)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⒈中国的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 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⒉中国的改革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 坚定的指导思想。
⒊中国的改革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 族关系,有效发挥了国家职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